簡介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新莊村。漢元帝劉奭墓。劉奭(前76~前33),漢宣帝劉詢之子,27歲稱帝,在位16年。初期尚能選賢任能,廢除漢初以來為帝陵設邑城的制度。後因外戚與宦官交結作亂,結束了短暫的中興局面。陵冢為覆斗形,底部周長640米,高27.5米。陵西北500米處有王皇后墓。陵東北500米處有28座陪葬墓,排列有序,東西4行,每行7座,俗稱"二十八宿"。
南邊一組陪葬墓原先可能有7座,又叫"七妃冢"。現存陪葬墓18座,主要陪葬者有王鳳、王莽妻和馮奉世等。1996年在陵北500米處出土了一批玉器文物,有玉馬、玉獅、玉熊、玉辟邪、玉鷹和玉俑頭等,堪稱稀世珍寶。
墓主
劉奭(前76—前33年),字盛,父劉詢,母共哀許皇后,劉詢死後繼位,時年28歲,在位17年(前49—前33年),競寧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病死於未央官,葬渭陵,終年43歲。葬渭劉奭多才多藝,善史書,鼓琴吹簫,柔仁好儒。為太子時,以宣帝“持刑太深”,勸用儒生,遭宣帝疏遠,曾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劉奭繼位後,號令已出,便不理會宣帝那一套,他“徵用儒生,委之以政”,重用貢禹、韋玄成、匡衡等名儒為丞相,力圖穩定政局;又以宮女王嬙(昭君)嫁與匈奴單于,恢復了西漢前期的和親政策;為緩和關東豪強與西漢朝廷的緊張關係,元帝甚至大膽地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以充實關中帝陵的制度。竟寧元年(前33年)44歲的元帝便病死了。陵,年號初元、永光、建昭、竟寧。形狀
渭陵始建於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陵園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東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築成的垣牆,垣牆正中各置闕門,與陵冢底邊正中相對。陵園四門距陵園正中的封土堆約為110米左右。陵冢位於陵園之中,呈覆斗形,冢底邊長約115米,冢頂邊長50米,高25米。今陵冢頂部已塌陷,面積約400平方米,深約2米。陪葬墓群
渭陵東北500米左右,是陪葬墓群。陪葬墓排列有序,東西4行,每行7座,當地民眾稱為“二十八宿墓”,《鹹陽縣誌》稱為“七妃墓”,現存墓冢12座。據文獻記載,王鳳、王莽妻、馮奉世等陪葬渭陵,但今名位難考。
《漢書•元帝紀)載: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詔,罷置陵邑。今在渭陵周圍未發現陵邑遺蹟,與文獻記載相符。
文物
近年來,渭陵西北360米處的一個漢代建築遺址屯發現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其中有用玉石雕刻的奔馬、熊、燕、獅、辟邪等。其雕刻之精,體裁之廣,是漢代玉雕中少見的。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玉辟邪。辟邪的形象由獅子演化而來,它作為神獸驅鬼避邪,在中國古代有深刻的影響。而渭陵出土的玉辟邪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