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

渭城曲

《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此詩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三四句是一個整體,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渭城曲》是一首送別的名曲,此詩後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或名《陽關三疊》。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渭城曲》《渭城曲》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詩詞注釋

《渭城曲》《渭城曲》
1、渭城:就是鹹陽,現今陝西省西安市
2、浥:濕潤。
3、客舍:旅館。
4、柳色:柳象徵離別。
5、陽關:古關名,在甘肅

詩詞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創作背景

這首《渭城曲》是王維晚年之作,其創作年代在“安史之亂”以後。當時的社會,各種民族衝突加劇,唐王朝不斷受到了來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擾。據《資治通鑑》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載:“征河西、安西兵赴行。”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載:“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故當知“安史之亂”暴發後,兵力大量外調,而此詩約作於作者送友人即將奔赴安西之時,與此同期的詩作尚有《送張判關赴河西》、《送劉司直赴安西》等。當王維送別友人臨近分別時,也考慮到了戰爭將對他們未來所產生的影響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經陽關,即今甘肅敦煌。詩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造一個愁郁的環境氣氛,後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
此詩後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或名《陽關曲》 ,或名《陽關三疊》 。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句,且註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
所謂《陽關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作者簡介

王維(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他是一個早熟的作家,九歲就負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試,舉解頭(即第一名舉子),二十一歲成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安史之亂,被執,拘禁於菩提寺中,他偽裝病疾。安史亂平,以諂賊官而論罪,因曾作詩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處分。後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王維又是一位著名的繪畫大師。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主要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竹里館》 、 《相思》、 《春中田園作》《少年行》《觀獵》、 《送別》、《青溪》《渭川田家》《田園樂》《鳥鳴澗》 、 《老將行》、 《秋夜曲》 、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歸嵩山作》 、《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眺》《終南別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積雨輞川莊作》、《贈郭給事》《鹿柴》《山中送別》《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