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學校是全縣八所高完中之一,地處華鎣山南麓風景秀麗的渠江之濱,龍潭老革命山區翼下,與華鎣山電廠遙遙相望,距臨巴鎮街道較近,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個辦學的好地方。學校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39平方米,活動場地8000多平方米。校園全部硬化,教室和教師住宿樓房化,布局較合理。校園環境優美,文化氣氛濃厚。學校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1877人,教職員工113人。
設施建設
學校教學儀器、設施設備比較齊全。現有教學樓2幢,教室32間;圖書室藏書15000餘冊;各類報刊8種;電腦室一個,學生專用電腦60台;行政辦公的處室均裝配了電腦;外操場可設100米跑道8組;新硬化的運動場面積為4000平方米,設籃球4場個、桌球台8個。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9人、中學一級教師31人;研究生1人、本科生34人、專科生43人。學校現有教學班24個,學生總人數1877 人,縣級骨幹教師18人,市級骨幹教師10人。2011年來學校實施名師工程,大膽起用年輕教師,師資隊伍進一步最佳化。專任教師中,學歷達標率100%。
辦學特色
以“做人民滿意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明理、善學、勵志、創新”為校訓;以“穩步辦好國中,大力發展高中”為總思路;以“力爭3—5年做大做強臨中,把學校辦成集國中教育、普通高中、職業高中(職業教育為就業教育)為一體的一流農村高完中,在2010年成為市級重點高中”為總目標。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是班級分管責任制。就是每個年級由一名領導幹部、一名年級組長,組成管理核心,加強該年級的教育教學管理。此舉大大強化了集體責任感,激發個性創造力,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學管理、教學實施的系統性和延續性,有利於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發展變化,有針對性的持續進行思想教育,收到更好的“培優轉差”的效果。
二是因材施教,層次教育。學校根據實際,改升學教育為就業教育,實行兩條腿走路。“堅持升學、就業兩手抓、優生升學,充分就業”。只要進了臨巴中學高中,就能有份工作。組織有特長的學生參加課外興趣小組。這是我校堅持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學欲望。原始的題海戰術,簡單重複已在我校銷聲匿跡。新型的教育改革春風瀰漫了整個校園。
學校成果
五十年來,學校教育結出累累碩果,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學校培養出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現任駐外使節李吉才、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杜江、原甘孜州州長趙苗、達州市政協主席陳志民、萬源市委書記陳中華、開江縣委書記楊娟、北京大學教授鄧習鋒、重慶“劉一手”火鍋總經理劉松、渠縣民營企業家陳小魯就是我校畢業生的傑出代表。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讚譽。
困難隱患
1、學校基礎教學設施薄弱
2、我校高中較為薄弱,師資欠缺,升學質量差。我校高中面臨被撤的危險。
3、教師宿舍太少,教師宿舍建築時間較早,結構簡單,外牆老化嚴重,大多數教師沒在學校住宿,造成管理學生難度大。
未來展望
1、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定國中升重高人數,力爭做到穩中有升。確保國中教育質量居臨巴片區和渠縣南面的主導地位。高中升本科人數2008年4人,2009年10人以上。
2、創設優美環境,繁榮校園文化。學校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力度,營造良好的育人範圍。2007年修建學生宿舍大樓,2008年爭取資金,修建實驗微機綜合大樓,修建教師宿舍。
3、以國中生源作為高中招生 再生資源,力爭2007年—2010年國中生達1500人左右,高中生達1000人左右。學生總人數在2500人左右,向3000人奮鬥。
4、2007年力爭成為縣級校風示範學校,學生食堂成為市級示範食堂,學校成為依法治校合格學校和縣級衛生單位。2009年力爭成為市級校風示範學校、依法治校合格學校和衛生單位。2010年力爭成為市級重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