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翠颭紅輕,時下凌霄百尺英。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順常晝臥其下。余為郡,一日屏騎從過之,松風騷然,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詞牌釋義
〔越考〕 【嵐齋錄】:“唐 張搏自湖州刺史移蘇州,於堂前大植木蘭花,當盛開時,燕郡中詩客,即席賦之。陸龜蒙後至,張連酌浮白,龜蒙徑醉,強執筆題兩句云:‘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頹然醉倒。搏命他客續之,皆莫能詳其意。既而龜蒙稍醒,援筆卒其章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為一時絕唱。”歐陽炯詞遂有“今年卻憶去年春,同在木蘭花下醉”之句,因以﹝木蘭花﹞為調名。顧此稱“減字”者,在詞調中固有此法,所謂“偷聲”,所謂“減字”,俱於原有腔調有所減省也。﹝木蘭花﹞本有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四體,本調只四十四字,以示較原調字數為減,故曰﹝減字木蘭花﹞或簡稱曰﹝減蘭﹞。有以本調為呂嵒所作者,特詞人假託神仙以炫奇耳。〔作法〕 本謂四十四字。首句四字起仄韻,句法與﹝訴衷情﹞後半第五句同。第一、三字平仄不拘。次句七字,與﹝憶江南﹞第三句同。第三句四字,換用平韻,句法與﹝訴衷情﹞後半末句同。第四句七字,句法與﹝憶王孫﹞第二、三、五句均同。後闋句法與前闋無異,惟又換兩韻耳。
畫橋流水,
⊙○⊙▲(仄韻)
雨濕落紅飛不起。
⊙●⊙○○●▲(協仄韻)
月破黃昏,
⊙●○△(換平韻)
簾里余香馬上聞。
⊙●○○⊙●△(協平韻)
徘徊不語,
⊙○⊙▲ (三換仄韻)
今夜夢魂何處去。
⊙●⊙○○●▲(協三仄韻)
不似垂楊,
⊙●○△(四換平韻)
猶解飛花入洞房。
⊙●○○⊙●△(協四平韻
賞析
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禪機。詞前有小序,來介紹這種創作背景。“雙龍對起”,起筆峭拔。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乾,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煙雨中飛騰。詞前兩句寫古松,寫的是想像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松,即產生龍的聯想,而龍是興風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風雨中翻騰。當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幹,若隱若現,極易使人產生煙雨的錯覺,故此語似奇幻實真切。
“疏影”句寫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仿佛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濃蔭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靜的環境中,一點聲響都會特別明顯。
作者接下來寫: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此處實乃以動襯靜,喜鵲爭噪並沒有破壞清幽之境,因為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脫,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
最後一句寫景細緻入微,靜妙傳神。只見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好一個物我兩忘的恬淡世界!讀來只覺禪意滌胸。
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對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其次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