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圓形,撇口,圈足。器身內外在黑漆地上飾描金花紋。外壁滿繪異體“壽”字百個,壽字沿碗壁縱橫排列,字數自下而上依次為17、23、29、31個,相加恰為百壽。內底中心描繪團花紋一,內壁繪團花紋四,其間又以團壽字相間,互為對稱。足部環飾渦雲紋一周。外底中心描金雙線長方框內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豎行楷書款。
描金漆就是在單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紋的工藝,其中黑漆地最常見,其次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據檔案記載,雍正時期製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其中主要分傳統和仿洋漆兩種技法。所謂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稱之為“蒔繪”的黑漆描金工藝。“蒔繪”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藝上技藝獨到,優於我國,特點是器物胎薄體輕,久不變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鍾愛沉穩凝重的黑色,這在同時期的瓷器、畫琺瑯等多種工藝中都有所體現,並成為雍正工藝品的時代特徵。因此,以黑色為基色的仿洋漆工藝品在雍正時期得到很好的發展。這隻碗上的描金壽字十分璀燦,顯然運用的是我國傳統的技法,即在檔案中多有記載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法。因此可以說這隻碗是中外工藝技法相結合的產物。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有所謂的“五福”。《尚書o洪範》稱:“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壽乃五福之首,因此壽字成為各類工藝品中重要的題材之一。以壽字做裝飾古已有之,清代則更多。
該碗於1925年典查號為“麗”字,查“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編號代字彙編”,“麗”字號的原藏地點是古董房,可見此碗之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