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警戒線

清華大學在報到區外設定“警戒線”,家長一律只能線上外等候,新生必須帶著材料獨自登記入學。

新聞事件

8月11日,清華大學今年的黨員新生赴校報到,這也拉開了今年新生報到的序幕。與以往不同,今年清華大學在報到區外設定“警戒線”,家長一律只能線上外等候,新生必須帶著材料獨自登記入學。

清華大學緣何在報到區外設定“警戒線”?想必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為了阻止父母的步伐,提醒家長學會“放手”,讓子女自己完成報到註冊。從入學報到開始,就讓孩子獨立地面對挑戰、學會生存,錘鍊吃苦耐勞、獨立生存的技能。
親情無國界,但表達愛的方式卻大相逕庭。要問國人對子女的溺愛有多深,先看高考時,校門外守候的龐大軍團,接受考驗的不只是孩子;再看開學時,校園內背包扛箱的,幾乎都是各路家長……此情此景定會讓外國家長為之汗顏。世界上最疼子女的非中國人莫屬,因為我們有包辦式教育。
平時,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只有成績,吃、喝、拉、撒都由家長包辦。大包大攬看似疼愛,卻無情剝奪了孩子接觸社會、參與實踐的機會,嚴重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可憐的是,有些孩子除了讀書之外,連收拾房間、洗衣、煮飯之類的簡單家務活都不會。媒體就曾報導,入學不久,母親收到兒子寄回的包裹,本以為是兒子的一片孝心,打開一看卻是一堆換洗下來的衣物,母親頓時暈厥過去。請勿怪罪孩子的無知,這樣的“驚喜”何嘗不是父母長期慣寵的結果?
今年,清華大學別出心裁地在報到區設定了“警戒線”,無論對於眾多家長,還是其他學校來說,都是一記警醒,提醒人們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不可忽視。但能否觸動家長、喚醒社會,讓父母從內心深處主動放手還很難說。畢竟,從小到大,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懷抱里,習慣了包辦式教育,一下子放手家長怎么忍心、孩子怎會適應?
其實,相比於大學,中、國小校門口更需要設定報到“警戒線”。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先從讓他們離開父母、獨自報到開始,這才是最科學、也最管用的教育方式。如果清華門口的這條“警戒線”,能引起全民反思,家長們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包辦教育”徹底退出中國的歷史舞台,這才是大家最願意看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