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事故發生後,樓內及周邊師生被疏散,明火被迅速撲滅,海淀區環保局在爆炸後兩小時對現場檢測未發現有害氣體。根據安監部門通報,爆炸是死者在使用氫氣做化學實驗時發生的。但截至昨晚8時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稿時,公安、安監的工作人員仍在現場工作。清華大學新聞發言人表示,事故的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據了解,遇難的博士後32歲,是家中長子,其家人昨晚已趕到清華。
現場
18日上午11點,當北京青年報記者趕到清華大學時,通往何添樓的多條道路均已拉起了警戒線,暫時禁止行人通過。據北青報記者了解,何添樓位於清華園的西北角。臨近何添樓南側的道路旁停有數輛消防車和警車,空氣中已可以聞到明顯的焦糊味。值守人員證實,何添樓內剛剛發生火災爆炸,不斷有消防官兵和民警在樓門口進出。事發地點位於何添樓二層北面的一間實驗室內,北青報記者看到,該實驗室的窗戶及護欄均已在爆炸中脫落,屋內的牆體被燒得黝黑,牆邊還立著一個約一人高的氣罐。
在爆炸的衝擊下,該實驗室內的鐵櫃等陳設甚至被震落到樓下。同時受到殃及的還有臨近幾個房間,玻璃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碎,牆體也有過火痕跡。因何添樓記憶體有化學物品,下午1點,攜帶專業檢測儀器的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也出現在事發現場。根據海淀區環保局的訊息,根據對周邊上風區、下風區的空氣檢測,未發現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此後,一輛載有沙土的卡車抵達何添樓北側,開始對滅火時殘留的積水進行掩蓋。校方工作人員解釋,這同樣是為了防止積水內混合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將在填沙覆蓋後請專業機構進行收集,防止進入下水道後可能造成的污染。
昨天下午3點左右,北青報記者在爆炸現場看到,有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和穿著印有“現場勘查”字樣制服的人員從何添樓內提著一個箱子走出來。據現場同學說,那是生物物證勘查箱,或叫DNA提取箱。“孟某某的遺體之前已經被殯儀車接走了。”到傍晚時分,開始有化學系的學生被允許憑證件進入何添樓,任務是搬出化學品,其中多人眼睛通紅,面色凝重。
清華大學的官方微博昨天在事發後公布了爆炸的訊息。根據其通報,爆炸和引發的明火很快就被趕到的消防人員撲滅。現場發現一博士後實驗人員死亡。火災發生後,樓內師生已及時組織撤離,周圍人員也已疏散。
講述
“當時就聽見一聲悶響,嚇死我們了。”臨近何添樓的多名建築工人證實,爆炸大約發生在上午10點左右。聽到響聲後他們跑出宿舍,才發現相鄰的何添樓二層已冒出了煙霧。
其中一名工人表示,起初從二樓爆炸的實驗室內冒出了一陣“好像藍色”的煙霧,隨後就是滾滾的黑煙。而根據事發時的現場圖片,裹著火苗的濃煙一度已躥升到何添樓樓頂的高度。
“多虧沒傷到下面的人。”多名建築工人表示,何添樓北面的這條道路連線學校西北門和臨近的清華附中,平時有不少人在此經過。所幸事件發生時,樓上落物沒有傷及他人。
北青報記者趕到現場時,儘管何添樓已經封鎖,被疏散的同學和工作人員站在封鎖線外,有些同學試圖進去拿出手機但被安保阻攔。
“被嚇死了,聽到爆炸聲後我們全跑了,手機什麼的都沒拿。”事發時在何添樓二層做實驗的一位化學系同學說,事發地位於走廊東側的231實驗室。
事發時在何添樓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當時他正在四層的辦公室處理檔案,“剛聽到聲音時我還以為是附近工地爆炸了,開始我都沒打算下來,後來聞到刺鼻的氣味,又看到煙涌了進來就趕緊跑了。”
另外幾位在一層做實驗的化學系同學表示,231實驗室就位於他們實驗室的正上方,爆炸發生時只聽到了一聲“悶響”,“樓上的窗戶玻璃碎了”。事發時231實驗室“好像有人在裡面做實驗”,但由於不在同一個實驗室,平日聯繫較少,他們也不清楚231實驗室的具體情況。
目擊者稱,消防部門趕到後先是在何添樓北面施救,隨後又有人員進入樓內進一步撲火作業,大約半小時後火勢就已得到控制。但也就在此後不久,現場消防人員表示,找到了一名遇難者的遺體。
逝者
遇難博士後為家中長子 母親賣雞蛋供其上學。在清華官微的通報下面,短短三小時內就有600多人留言,很多人對事故中身亡的博士後表達了哀悼和惋惜之情。
18日傍晚18點,孟某某的母親已從安徽老家趕到了清華大學。同時,還有從天津趕來的弟弟、弟媳在一旁陪伴。
據孟某某發小介紹,孟某某父母年近60,均為農民,孟某某有一弟一妹,為家中長子。弟弟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後來到天津一所高校當老師。
遇難的孟姓博士後是男性,安徽蕭縣人,今年32歲,未婚,是家中長子,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弟弟也是博士。公開資料顯示,孟某某在安徽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在華東理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剛進入清華做博士後一年,是2014年第二批CLS博士後基金入選者之一。
據在現場的老師稱,昨晚跟同學一起看球賽聊天時還曾表示不會去實驗室。“他是個一心撲在學術上的人,特別用功,也很開朗,對人很熱情,昨晚還和同學一起看球賽來著。”據一位與孟某某是老鄉和好友的孟先生說,他昨天中午在網上看到清華化學實驗室爆炸的訊息,馬上撥打孟某某的電話,但一直沒打通,驚慌之中他放下工作趕到現場,卻從孟某某的一位老師處得到好友遇難的訊息。那位老師還告訴孟先生:孟某某當天的實驗“只是一個很常規的操作,他很心細,各種實驗都做過,應該不是違規操作導致的。”
孟某某在朋友圈的個人簽名為“適應新環境,努力拚搏這兩年”,喜歡分享“科研工作的新規則”和“哈佛大學論文寫作之道”之類的學術性文章。六天前,他在朋友圈寫道,“我每周身心最最放鬆的時刻都是周日晚上,發完工作匯報,回復完所有該回復的郵件。頓時覺得世界徹底安寧了。”
下午4時許,死者的兩名發小來到起火的實驗樓前。當該校化學系一名老師告知其死者為孟某某時,兩名發小的眼眶瞬間濕潤了。其中一名姓張的先生稱,自己和死者是國中同學,下午在網上看到“清華大學博士後死亡”的信息時,自己就惴惴不安,“我想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博士後就那么幾個,害怕會不會是他,沒想到真是他。”說著,張先生捂住嘴巴,抽泣起來。
“他能上到現在真是不容易。”張先生稱,孟某某從小到大都是班裡的學霸,從華東理工大學讀完碩士後,便出國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之後來到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後。“他努力的很。”張先生說,孟某某來自安徽蕭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從小他學習就很刻苦。每次聯繫他時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圖書館。“眼看今年就要畢業了,就能工作了,他卻走了。”
死者身份確認後,校方聯繫到了死者的弟弟。接到校方通知後,孟某某的母親、弟弟和弟媳當天趕到北京。“我的兒呀”,傍晚18點,孟某某的母親從圓明園捷運站口哭喊著出來,老太太嗓子已經喊啞,身體也變得癱軟,靠兩人攙扶著才能走。
“他前兩天還跟婆婆打電話,說‘媽媽我要去南京工作了’。”孟某某的弟媳說,哥哥一直想當一名教師,前幾日,他往家裡打電話,說買了下周一到南京的火車票,準備跟南京大學簽契約。“打電話時,哥哥很開心。”孟某某的弟媳哭著說,“我婆婆供兩個博士容易嗎?每天早上4點起,晚上10點睡,賣雞蛋攢錢供兩個兒子上學。好不容易供出來,人就這么沒了。”
調查
事發後,清華部分院系也通過社交媒體發布緊急通知:“清華何添樓化學實驗室著火,有爆炸的可能,同學們呆在宿舍樓關好門窗,不要前往圍觀。如有事必須出門,請走清華附中正門”。
同時,清華教務處發布了停課公告:“因我校化學館發生緊急事故,原定於本周(第14周)周五下午、周六、周日所有在化學舊館、何添樓上的實驗課全部暫停,請相關院系通知在此上課的學生和任課教師,也請同學們相互轉告。”
根據《清華大學化學危險品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教學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對本組的化學危險物品的使用安全負直接責任。記者致電清華大學實驗室與設備處,相關負責人拒絕透露更多信息。
截至發稿時,記者尚未聯繫到事故中身亡博士後的導師。另外,事故發生實驗室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也處於無法接通狀態。
清華大學化學系一位博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實驗室每次開組會時都會強調安全的重要性。“我們導師都很注意安全,要求做實驗時不能離開人。當我們有實驗計畫進行有毒或者危險合成的實驗時,都會討論是否有可行的其他安全方案,或者乾脆放棄這個實驗。”化學系的博士生小雅(化名)說。
小雅表示,導師會再三叮囑同學們不要一個人單獨留在實驗室做實驗,並且在很晚時過來實驗室檢查水電實驗儀器等,實驗室清掃後導師也會進行最後的安全檢查。
此外,“化學實驗室課程里本身就包括安全培訓課程,危險程度不同培訓內容也不同。”小雅補充說。
18日下午,市安監局也在其官網上對這起事故進行了簡短通報,稱經過海淀區安監局現場勘查、詢問當事人,初步確認該事故是相關人員在做化學實驗中發生的。“孟某某在化學系二層實驗室內使用氫氣做化學實驗時發生爆炸,999急救人員現場確認其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