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目標是建成研究型、數位化和開放文明的現代化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1912年改建為清華學校,建立清華學校圖書室;1919年3月圖書室獨立館舍(現老館東部)落成,更名為清華學校圖書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1949年,更名為清華大學圖書館;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新館落成,後被命名為“逸夫館”。 截至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建築總面積約57229平方米;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學校博碩士論文14.3萬餘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共有工作人員243人,其中事業編制人員穩定在144人 。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清華大學圖書館風貌圖 清華大學圖書館風貌圖

1911年建立清華學堂。1912年清華學堂改建為清華學校,正式建立了小規模的圖書室,稱清華學校圖書室。

1919年3月圖書室獨立館舍(現老館東部)落成,建築面積2114平方米,遷入新館舍的同時,更名為清華學校圖書館。

1928年學校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後,圖書經費驟增,館藏逐年大量增加,館舍不敷使用,乃於1930年3月開工擴建館舍(即今老館之中部和西部),於1931年11月竣工,館舍面積增至7700平方米,可容書30萬冊,閱覽座位700餘席。大學成立後,建立了圖書館委員會作為學校的常設委員會之一。同時,各院、系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圖書室。

清華大學圖書館夜景 清華大學圖書館夜景

1935年10月至1936年9月,著名文學家朱自清教授任圖書館委員會主席兼代圖書館主任。至抗戰前夕,館藏書刊已極為豐富,計36萬餘冊。1937年“七七事變”後,學校被迫南遷。

1938年4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昆明建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圖書館運抵昆明書刊23000餘冊。在運抵過程中,暫存重慶北碚的1萬餘冊圖書遭日軍轟炸,損失慘重,僅餘3千餘冊。

抗日戰爭勝利後,清華大學遷回北京清華園。1946年復校時,圖書館已面目全非。抗戰期間,日軍以圖書館為外科病房,書庫為手術室及藥庫。這期間館藏損失達17萬5千餘冊。到解放前夕,館藏僅有41萬餘冊。

1948年12月15日,隨著清華大學的解放,圖書館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建國初期

清華大學圖書館大廳 清華大學圖書館大廳

1952年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清華大學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調整為工科大學,所有文、理科及一部分工程技術院、系被調整到其他院校,相關圖書資料也被調撥出去,至1958年共向外校調撥圖書18萬餘冊。館藏的30萬冊珍貴古籍善本及甲骨文、青銅器等一批珍貴文物,在時任校長的蔣南翔指示下被保留了下來。為適應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程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圖書館對館藏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造,重點採集工科類圖書。同時積極採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以及進步文藝作品。1966年館藏已發展到135萬餘冊。

十年“文革”中,圖書經費大大壓縮,許多珍貴書刊停購。由於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保護,既有館藏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改革開放

清華大學圖書館讀者休息廳 清華大學圖書館讀者休息廳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教育戰線撥亂反正,迅速發展。清華大學自70年代末期開始進行學科調整,逐漸恢復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擴展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隨著學校學科布局的調整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圖書館館藏的種類和數量也有了較大的發展,至1990年已達250萬冊(件)。

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新館落成,後被命名為“逸夫館”。新館由清華大學關肇業院士設計,與老館渾然一體,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新館建成後圖書館館舍總面積27820平方米,閱覽座位2800餘席。

進入九十年代,圖書館的自動化、網路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逐步建立起比較先進、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先後引進了ILIS、INNOPAC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通過網路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館內業務工作如採購、編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業務均在INNOPAC管理下進行;還建立了光碟網路查詢系統,通過校園網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檢索服務。

自1998年以來,圖書館大力發展電子資源,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包括中外文圖書、期刊和報紙合訂本、音像製品以及計算機文檔等在內的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    

展望未來

1999年以來,學校相繼建立了人文學院分館、經管學院分館、法學院分館、建築學院分館、美術學院分館等專業分館。這些分館的館藏均實現了與學校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對接,在統一的平台上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還開展了多項數字圖書館課題研究。

1999年,圖書館在學校的支持下,啟動“985 工程”一期建設項目,電子資源開始成為圖書館主要資源類型之一,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進入印刷型資源和電子型資源並存的階段。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圖書館隨之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

2000年4月 開始啟動“中國科技史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成立“清華大學數字圖書館研究所”。

2003年9月 由台灣賢志文教基金會贊助的“賢志資源數位化中心”成立。

至2003年底,館藏總量超過300萬冊(件),文摘索引類二次文獻已基本覆蓋學校現有學科,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逾25000種。

2005年10月,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遷入清華園校區。  

清華大學圖書館天井 清華大學圖書館天井

2008年3月,入選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2011年百年校慶期間,新建成的人文社科圖書館落成並順利開館。4月,在圖書館一期館舍內舉行了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5月,舉辦“第12屆新信息技術國際會議”(NIT’2001),會議主題為“進入新千年的全球數字圖書館進展——眾多交叉學科合作的沃土”。

2012年,隨著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立,金融圖書館納入校圖書館系統,成為了第七個專業圖書館。

2012年,圖書館迎來建館100周年。

2016年4月22日,由印度尼西亞著名華人企業家力寶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文正捐建的清華大學圖書館“李文正館”落成典禮在清華校園內舉行。該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師、清華大學教授關肇鄴先生領銜設計,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可藏書60萬餘冊,提供800餘閱讀坐席,與圖書館原有建築連成整體,共同組成清華大學圖書館體系中的總館。  

館藏實力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底,清華大學圖書館(含專業圖書館及院系資料室)的實體館藏總量約491.2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圖書外,讀者可使用的文獻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多冊、期刊合訂本約57.4萬冊、校館統籌年訂購印刷型中外文報刊2394種、學校博碩士論文14.3萬餘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資料庫551個、全文電子期刊69737種、電子圖書840.3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353.3萬篇。  

• 古籍

清華大學圖書館正門 清華大學圖書館正門

截至2015年3月,珍藏有古籍28000餘種、230000餘冊,其中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者1885種、孤本425種。收入《清華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者4623種,5086部。收存了《二十五史(百衲本)》、《四部叢刊》初編、續編及三編、《清經解》、《道藏》、《明實錄》、《清實錄》、《古今圖書集成》、《大正新修大藏經》、《清代稿抄本》、《叢書集成初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等影印古籍,以及《中國古籍總目》、《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十三經索引》、《中國古籍版刻辭典》、《中國叢書廣錄》、《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等工具書。  

圖書館與人文學院合作購買了《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網路版和《四部叢刊》全文檢索版,人文學院購買了可全文檢索的《二十五史網路版》、《十通》(全文網路版)、中國歷代石刻史料彙編。此外,還有百萬冊書數字圖書館(CADAL項目,古籍民國全文電子書資料庫)。2010年12月新增《中國基本古籍庫》。2013年又新增了“清代檔案文獻資料庫”和“明代檔案文獻資料庫”。  

截至2015年3月,藏有一批珍貴的古彝文文獻,總計252冊,是由中國當代著名的民族學家馬學良先生(1913-1999)主持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雲南武定、祿勸一帶收集的,除本民族的宗教經書外,還有家譜、醫書、史書、唱本、天文歷算等,廣泛涉及西南地區的社會歷史和傳統文化以及世俗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彝族語言文字、社會歷史、文化教育、軍事以及民族關係的寶貴資料。擁有青銅器1489件,甲骨1755塊,獸骨、玉石器234 塊,古錢幣217件,字畫40幅,輿圖、陣圖27幅,清乾隆時期巨型緙絲佛像1幅,碑刻墨拓近千幅。  

• 清華文庫

主要收藏清華學人(包括曾在清華任職的教師、工作人員和歷屆校友)的個人學術著作;清華自建校以來的校刊及其他內部或對外出版刊物,以及各種有關清華人、事、物、歷史等的書籍資料等。

(1)普通校友文庫:收藏清華學人(包括曾在清華任職的教師、工作人員和歷屆校友)捐贈的個人學術著作。

清華大學圖書館牌 清華大學圖書館牌

(2)名人專架:收藏從清華大學走出的名師大家們的學術著作及傳記著作,人物包括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馮友蘭/宗璞、朱自清、聞一多、潘光旦、梁思成/林徽因、文潔若/蕭乾、顧毓琇、沈從文、鄧叔群、吳晗、費孝通、季羨林、錢鍾書/楊絳、許淵沖、楊振寧等人。

(3)院士文庫:收藏包括張光斗院士在內的清華70多位在職院士和200多位校友院士捐贈的學術著作和個人資料。  

(4)人文名師文庫:收藏清華人文名師捐贈的個人著作和藏書,例如清華校友、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龔育之先生的著作及藏書;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的著作及藏書。

(5)清華機構出版物:收藏清華九十年代以後校內各單位的內部資料和出版物,例如《新清華》、《清華校友通訊》等清華自辦報紙、雜誌等。

(6)清華資料:各種有關清華人、事、物、歷史等的書籍。  

(7)清華主辦的國際會議論文庫:每年校內各院系和學術組織機構都會發起、主辦一些國際上有影響的、成系列的學術會議,相關的會議文獻資料大多匯集成冊,部分正式出版。

(8)實物珍品:“清華文庫”除收藏以上類型的贈書外,還收藏校友捐贈的其它珍品,包括各種非書資料,如名人手稿、筆記、書畫、照片和物品。例如文潔若女士在清華讀書時使用的校徽、她與先生蕭乾的部分獲獎證書、手稿、獎盃、獎品;朱鑒榮校友捐贈的聞一多先生手書條幅等等。  

• 清華學位論文庫

包括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部分畢業論文和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至今的全部博碩士學位論文。所有紙本學位論文,均已完成數位化。截至2015年底,擁有博碩士論文14.3萬餘篇。  

• 諾貝爾文學獎專藏

圖書館推出了“諾貝爾文學獎專藏”網站。該網站融匯了歷屆獲獎者主要作品信息,連結了有館藏的作品索書號、電子書全文等。同時,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部分作品集中存放在文科圖書館四樓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專架。  

• “保釣、統運”資料

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一批中國台灣、香港留學生髮起了以“保衛釣魚島”為中心的愛國運動,歷經十年之久。由當年參與保釣運動的人士捐贈。該批史料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這段歷史。

清華大學圖書館於2007年9月開始接受周本初教授及其他當年參加運動者捐贈的大量相關刊物、資料和文獻,並進行整理,同時也啟動保釣、統運參與者人士的口述項目。2011年項目獲CALIS特色庫資助,截至2015年9月,該項目已訪談70餘人。口述訪談節選視頻記錄了參與者當年的經歷和個人的心路歷程。  

• 科恩圖書室

該圖書室收藏了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科學哲學大師羅伯特·科恩捐贈給改館的私人藏書21000餘冊,其中包括從出版至今總計250卷的《Boston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Vienna Circle Collection》、總計350卷的《Syntheses Library》,以及哲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及藝術建築領域類的圖書期刊。  

• 波爾文獻室

尼耳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是丹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他是原子結構學說之父,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因其學說已被歷史證明是現代原子學說和量子力學的起點,被公認為是20世紀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的偉大人物之一。清華校友戈革先生是12卷《尼耳斯·玻爾集》的獨立漢譯者,為此獲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的“丹麥國旗騎士勳章”。文獻室陳列展出的諸多珍貴文獻、照片、物品,是戈革先生幾十年來收集和整理的,在中國國內乃至亞洲亦屬珍品。在他去世兩年後,於2009年7月由其女戈疆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以成立玻爾文獻室。  

• 社會名人捐贈

包括國際知名記者愛潑斯坦先生的藏書在內的諸多國際友人、政府政要的捐贈。  

• 地方志及地方文獻

自21世紀初開始,清華大學圖書館收集各地方志和地方文獻,至2015年9月,已收藏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24個省、市、自治區地方志3000多冊。地方志及地方文獻專題館藏閱覽區位於文科圖書館地上四層。  

• 工藝美術特色資源

華美術圖書館特色館藏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陶瓷;古今名家書法繪畫;明清古典家具;明清及現代染織刺繡作品;民間工藝美術與少數民族工藝美術的各類作品;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及民間工藝品等。  

• 校內其他特色資源網站

清華大學機構知識庫、《清華大學學報》、清華網路學堂、清華文庫、清華大學建築數字圖書館、清華大學音視頻資源庫、清華大學精品課程建設工程、《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NanoResearch》、《BuildingSimulation》、《新清華》、《清華周刊》、外語學習網站、清華法學、教師憩園、清華大學學生紅色網站、明理法律、中國金融學術研究網、清華大學數字博物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  

支撐保障

清華大學圖書館夏景 清華大學圖書館夏景

截至2016年4月,該管建有讀報系統、研讀間/研討間預約系統,其中研讀間/研討間預約系統文科館設有44個研讀間,供1人研究學習使用,以及6個供多人使用的研討間,可通過網路預約使用。  

該館設有國際在線上情報檢索終端,可在線上檢索“戴羅格”(Dialog)系統各文檔,接受定題服務。該館從1987年開始積極開展計算機管理的研究和試驗,配置了微機-光碟編目系統,基本實現西文編目自動化處理;引進了K670/40 計算機和圖書情報綜合管理系統軟體。該館研製的《中國高校學報論文文摘》(英文磁帶版)文獻資料庫(CUJA),有中國國內300多所大學參加,並在美國“戴羅格”在線上情報檢索系統中建立了試驗文檔,可供世界各地在線上終端檢索利用。  

該館是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機構會員,廣泛開展資料交換,並與北京市各館進行書刊互借。  

該館建有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經過特別設計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作為一種全新服務模式,信息共享空間綜合使用方便的網際網路、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硬體設施和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印刷型工具書、電子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等),在技能熟練的圖書館參考諮詢館員、計算機專家共同支持下,為讀者(包括個人、小組或學術團隊)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和藝術修養,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  

組織體系

隊伍建設

截至2015年10月,圖書館共有工作人員243人,其中事業編制人員穩定在144人。事業編制人員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人員超過49%,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超過81%,擁有高級職稱人員近36%。  

機構部門

清華大學圖書館秋景 清華大學圖書館秋景

截至2015年10月,圖書館共職能部門有:辦公室、資源建設部、編目部、特藏部、流通閱覽部、信息參考部、系統部、數位化部、總務部、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專業圖書館等,附設機構有國家教育部清華大學外國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清華大學工作站、國家教育部“211”工程文獻保障體系工程文獻中心、清華大學OCLC服務中心、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  

專業圖書館包括經管圖書館、建築圖書館、法律圖書館、文科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金融圖書館,主要為各自學科的教學科研服務。大部分專業圖書館隸屬於所在學院;其館舍、文獻資料、設備、人員以及運行經費等均由所在學院提供;而校圖書館則承擔綜合館及理工類研究型圖書館的任務。  

研究開發

科研成果

清華圖書館(老館) 清華圖書館(老館)

2010年,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64篇;2011年,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66篇;2012年,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50篇;2013年,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56篇。  

2002-2012年,圖書館完成清華大學基礎研究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項,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專項項目1項,其他部委科技項目3項,中國人民銀行專項項目1項,中國圖書館學會項目2項,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2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方法研究中心)1項,教育部項目6項;2005-2012年,承擔北京高校圖工委基金項目7項。  

2004年,或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比二等獎1項;2005年,獲北京市第八屆青年優秀科技成果論文三等獎1項;2006年,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2006年,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美國信息科學技術協會國際信息問題專門興趣組國際論文競賽第二名;2012年,獲清華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愛上圖書館”視頻短劇及排架遊戲獲第10屆IFLA國際行銷獎第一名。  

機構榮譽

2000年9月,“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第五屆田徑運動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圖書館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2012年、2013年、2014年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民閱讀示範基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圖書館標識是一個原型徽標,中間是一個鐘的形狀。

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宗旨願景

宗旨:以讀者為中心,以服務為主導

願景:建設研究型、數位化、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  

藏書印鑑

請化學校圖書室印章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章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昆明清華大學辦事處圖書部印章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長沙臨時大學圖書館印章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章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館長 鄧景康
黨總支書記蔣耘中
副館長 邵敏、向陽、范愛紅、竇天芳
黨總支副書記邵敏 

讀者服務

讀者指南

• 開館時間

館名時間
老館 7:30~22:30(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期末考試期間(考前一周開始,共三周)7:30~23:00
逸夫館 8:00~22:00
經濟管理學院、圖書情報中心 8:00~22:00
建築圖書館 周一至周四8:00~11:30、13:00-21:30;周五8:00~11:30、13:00~17:00 ;周六周日8:00~11:30、13:00~17:00
法律圖書館 8:00~22:00
人文社科圖書館8:00~22:00
美術圖書館 周一至周五8:00~21:00;周六9:30~17:00;周日不開放
醫學圖書館閉館
金融圖書館 開架區:周一至周五8:00~22:00;周六、周日14:00~22:00 地下書庫借閱:周一至周五8:00~17:00; 周六、周日14:00~17:00 

• 館藏分布

逸夫館館藏分布
樓層室名房間號館藏或相關服務
一層新書及常用書閱覽室西112最近兩年的中外文書、常用中文科技書(短期出借)
二層中文科技圖書借閱區 西206、216、220、222 中文科技圖書(開架,可出借)
外文圖書借閱區西225、227、231、233西文圖書借閱區(開架,可出借)
閉架庫借還書處西224部分低利用率中/西文圖書(閉架,可出借)
三層工具書閱覽區西306中外文工具書,中外標準 (館內閱覽)
現刊及報紙閱覽室西311 中外文現刊(館內閱覽)
近200種中外文報紙
當年的文藝、體育、生活、時事類期刊(館內閱覽)
外文過刊閱覽區西320、322、322B、3191978以後的西文過刊(館內閱覽)
(日、俄文期刊已搬至遠程書庫,請看服務說明)
古籍閱覽室305古籍影印本、古籍線裝書(館內閱覽)
四層 中文過刊閱覽區西407
(含410閉架區)
1978年後中文過刊;中文檢索刊;部分西文檢索刊(館內閱覽)
(閱覽410閉架區期刊請聯繫三層現刊閱覽室)
信息服務中心西406、404、408各種電子資源檢索;媒體資源計算機閱覽;視頻點播;網路課件閱覽;讀者當面代檢代查、網上委託代檢代查等收費服務
電子化培訓教室 西401 文獻檢索課機檢實習、培訓
查新工作站西406、408科技查新 
北館館藏分布
樓層室名房間號館藏或相關服務
一層 北館通識課程參考書架 北館一層 通識課程參考圖書(開架,可出借)
北館馬工程專架 北館一層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開架,可出借)
北館新書架 北館一層 每周二換新書(開架,可出借)
北館專題書架 北館一層 更換主題圖書(開架,可出借)
二層 北館中文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 北館二層 中文社科圖書A、B、C、D、E、G 、Z類(開架,可出借)
北館中文應讀書架 北館二層 中文應讀圖書(開架,可出借)
三層 北館中文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 北館三層 中文社科圖書H、I、J類(開架,可出借)
四層 北館中文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 北館四層 中文社科圖書F類(開架,可出借)
五層 北館中文人文社科圖書借閱區 北館五層 中文社科圖書K類(開架,可出借) 
老館館藏分布
樓層室名房間號館藏或相關服務
二層 老館報刊庫 老館中廳 閉架閱覽三年前庫存報紙及1977年(含)前的期刊(館內閱覽)
老館閉架庫 老館中廳 全部日文圖書及1977年以前入藏的中西文舊編圖書(可出借)
(俄文圖書已搬至遠程書庫,請看服務說明)
社科庫存本庫 老館第一閱覽室收藏有八大類、舊大型、杜威(西文)和中圖分類法的社科圖書(館內閱覽)
清華文庫閱覽室 老館二層南
(老館第一閱覽室)
清華教師、校友贈書及清華特色收藏 (館內閱覽)
三層 學位論文閱覽室 老館302A 收藏清華大學1981年以來所有公開的博碩士論文、部分博士後進站前論文、博士後出站報告、博士哲學小論文(館內閱覽) 
人文社科圖書館館藏分布
樓層館藏區域名稱藏或相關服務館
B2 LCCS分類圖書借閱區 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CCS)圖書A類、D-N類、Q-Z類(開架,可出借)
F1 信息共享空間 各種電子資源檢索、媒體資源計算機閱覽、視頻點播、網路課件閱覽等
參考及館內閱覽文獻專區 工具書、叢書等(開架,館內閱覽)
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四庫未收書輯刊、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叢書(開架,館內閱覽)
F2 中外文圖書借閱區 中圖法分編的中外文圖書A-E、N-Z類(開架,可出借)
中外文期刊閱覽區 2011年以後的中外文現刊(開架,館內閱覽)
LCCS分類圖書借閱區 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CCS)圖書B類、P類(開架,可出借)
F3 中外文圖書借閱區 中圖法分編的中外文圖書F-K類(開架,可出借)
F4 專題館藏閱覽區 地方志及地方文獻(開架,館內閱覽)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科學哲學大師羅伯特·科恩的贈書(開架,館內閱覽)
日本東北大學教授、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研究學者服部文男先生贈書(開架,館內閱覽)
國際知名記者愛潑斯坦先生的贈書(開架,館內閱覽) 

借閱制度

• 借書證和閱覽證

清華大學圖書館噴泉 清華大學圖書館噴泉

A類讀者:學校各單位持一卡通校園卡的企業編制人員、大集體人員、契約制人員和科研合作人員。持本人校園一卡通校園卡可在各閱覽室閱覽書刊資料。如有借書需求,讀者在確認所在單位與校圖書館簽署書面協定後,持本人校園一卡通校園卡和主管人員簽字的單位介紹信到校圖書館借書證辦理處開通借書許可權。開通時須按規定交納押金、資料費。

B類讀者:學校各單位的進修人員、訪問學者和科研合作人員等。讀者所在單位與校圖書館簽署書面協定後,讀者持主管人員簽字的單位介紹信、本人有效證件、1寸近照1張,到校圖書館借書證辦理處辦理臨時借書證或閱覽證。辦證時須按規定交納工本費、押金和資料費。

C類讀者:持校園一卡通的學校教培處的訪問學者和進修教師。教培處管理的訪問學者和進修教師持本人一卡通校園卡可在各閱覽室閱覽書刊資料,如有借書需求,由教培處工作人員持介紹信到校圖書館借書證辦理處集中開通借書許可權。開通借書許可權時須按規定交納押金、資料費。

D類讀者:沒有校園一卡通校園卡,但持有清華大學留學生辦公室發放的紙質學生證的非學位專業進修生和語言進修留學生。漢語進修生(包括暫時沒有領取校園一卡通校園卡的專業進修生)可根據本人的實際需求,申請辦理不同類型的證件,辦證時需提供清華大學留學生辦公室發放的本人紙質學生證、1寸近照1張和數額不等的押金。  

• 校外人員臨時查找資料接待辦法

一、清華大學圖書館是為學校校教師、學生和其它工作人員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機構。為充分保證學習校讀者對文獻資料和研究學習環境的需求,該館一般不接待校外人員入館查找資料和進行其它學習活動。

二、校外人員如確有查找資料的急迫需求,須持所在單位介紹信及本人身份證來館進行聯繫 ,介紹信有效期為一周,以開具介紹信日期為時間起點。經該館同意辦理臨時閱覽證後,方可入館查找文獻資料。

三、圖書館接待處負責集中辦理校外讀者的諮詢聯絡和臨時閱覽證的發放業務。

四、臨時閱覽證的收費標準為2.00元/天,臨時閱覽證在辦理當天內有效。

五、持有效臨時閱覽證的校外人員可查閱新老館開閉架書刊庫、閱覽室的文獻資料。對查閱電子文獻的校外人員,在四樓信息服務中心按有關規定提供服務。對查閱貴重書刊和古籍圖書的校外人員,按《清華大學貴重書刊資料使用辦法》和《清華大學古籍圖書使用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提供服務。

六、憑臨時閱覽證入館的校外人員必須事先了解並承諾遵守該館的各項規定。入館後如有違章,將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七、清華校友憑校友總會發放的“校友卡”或畢業證(或複印件),並附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可進入校圖書館,在館內閱覽圖書館資源。  

• 早期中外文圖書報刊服務規定

一、 服務對象

1、圖書館收藏的早期中外文圖書報刊主要為校內讀者提供服務,校內讀者持清華大學發放的本人有效證件(校園一卡通工作證/校園一卡通學生卡∕校園一卡通校園卡)或清華大學圖書館發放的本人有效機讀卡免費閱覽。

2、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的讀者可持清華大學圖書館借書證辦理處發放的機讀卡(與清華大學圖書館互辦的借書證)閱覽,按校內讀者對待。

3、校外讀者需持所在單位介紹信及本人身份證到圖書館讀者接待處辦理館內臨時閱覽證,憑當日館內臨時閱覽證和本人有效證件閱覽,閱覽時須繳納一定費用。

4、讀者持館際借書證閱覽,一律按校外讀者對待。

二、 服務內容

1、圖書館收藏的早期中外文圖書報刊只限在本閱覽室內閱覽,不提供外借;每次限閱覽兩冊,閱畢更換。

2、不提供靜電複製,讀者可自帶相機在指定區域照相複製,照相複製效果自負;也可委託工作人員照相複製,須繳納一定費用。

3、不提供整本複製和成批覆制(每期複製篇幅超過該期三分之一篇幅時,即視為成批覆制)。  

• 文明公約

要文明禮貌,不要言語粗俗;要尊重師長,不要旁若無人;

要衛生整潔,不要不修邊幅;要按時作息,不要遲到早退;

要整齊停車,不要橫衝直撞;要勤擦黑板,不要亂帖亂畫;

要遵守秩序,不要占座夾塞;要健康娛樂,不要酗酒吸菸;

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水電;要愛護公物,不要隨意損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