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工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民間觀玉賞玉之風興盛,玉器品類齊全。玉用料來源拓寬,既有傳統的新疆玉、河南玉、藍田玉,同時也有緬甸玉、雲南玉、青海玉。
這塊淺浮雕“福在眼前”玉佩採用的是產自新疆的白玉,弔扣處採用陽刻如意雲頭紋裝飾。器身用減地法雕飛蝠一隻,總角男童一名,取意“福自天來”。這也是清代常用的吉祥圖案,多出自清代乾隆朝至同治朝。通常清代早期玉器雕工精細、構圖簡潔清麗;中期雕工保持但構圖趨向繁密,流於平庸;晚期則用料、雕工和構圖都已大不如前了,因此這件玉佩應該是乾嘉之間的民用掛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