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流縣氣象局前身為清流縣氣候服務站,成立於1961年9月1日,位於清流縣龍津鎮城內小山頂,東經116°51′,北緯26°12′,海拔高度310.0米。因城市規劃建設需要,應清流縣政府要求,在徵得省、市氣象局同意後,於2002年1月1日搬遷至龍津鎮常春園山頂,觀測場位於北緯26°10′,東經116°48′,拔海高度328.9米,氣壓感測器感應部分拔海高度329.7米。氣象局綜合樓位於清流縣龍津鎮長興北街59幢。人力資源
原核定編制人數9人,2005年始核定編制人數8人。現有職工10人,其中在編職工5人,非在編職工5人。5名在編職工中1人為高級工程師,4人為工程師,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3人,黨員3人;5名非在編人員中大專學歷1人,中專學歷1人,國中學歷3人。發展歷程
清流縣氣象局觀測站屬國家一般氣象站,從1961年9月至2003年12月為人工觀測,2003年5月4日,建成地面觀測自動氣象站,2004年至2005年人工觀測與自動氣象站觀測進行平行觀測,2005年1月1日起以自動氣象站觀測記錄作為正式記錄,2006年1月1日起以自動氣象站觀測為主,08、14、20時3個時次增加雲、能、天人工觀測,20時進行人工對比觀測。觀測項目有風向、風速、氣溫、濕度、氣壓、雲、能見度、天氣現象、降水、日照、小型蒸發、地面溫度、5、10、15、20厘米地溫、雪深等。每天編髮08、14、20時三個時次的定時天氣加密報。出現重要天氣時,編髮定時或不定時重要天氣報,在颱風季節根據預約進行颱風加密觀測及編髮颱風加密報。雙重保障
2005年以前,氣象電報的傳輸通過電話方式從郵局報房轉發,2005年1月1日始與省、市氣象台建立了VPN網路,自動氣象站採集數據、氣象電報通過通訊模組自動從VPN網路傳送,2007年與省、市氣象台建立了SDH光纜氣象專用網,傳輸速率、質量進一步改善,如遇SDH網路故障,還可改從無線上網卡上傳氣象電報。氣象電報的傳輸得到雙重保障。建站之初,縣站開始作日常天氣預報,主要用收音機接收省台預報並結合清流縣氣象資料作分析。80年代初,開始天氣圖傳真接收工作,主要接收北京的氣象傳真和日本的傳真圖表,利用傳真圖表獨立地分析判斷天氣變化,取得較好的預報效果。1984年開始推行氣象有償專業服務。1987年8月,架設開通甚高頻無線對講通訊電話,實現與地區氣象局直接業務會商。2000年5月,地面衛星接收小站建成並正式啟用,通過9210衛星接收系統,可直接在電腦上瀏覽各種傳真圖、衛星雲圖及相關氣象信息,大大提高了預報準確率。2003年5月,我局同電信局合作正式開通“121”天氣預報自動諮詢電話。2006年安裝了視頻會商系統,實現了天氣預報省、市、縣可視化會商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可視化指揮。2007年開始建設海西三明氣象中心清流支中心,至2008年底,全縣13個鄉鎮全部建成自動氣象站,對提高中小尺度天氣預報和防災減災發揮了極大作用。2008年初,我局與電信部門合作,建成清流氣象網,在網頁上可瀏覽適時天氣預報、氣象知識、防雷知識及氣象法律法規等。2008年1月,氣象局與縣廣播電視局協商同意在電視台播放清流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信息由氣象局提供,電視節目由電視台製作。預報信息通過寬頻傳輸至縣廣播電視局。
為了加強雷電災害防禦工作,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我局於1996年5月成立清流縣防雷避雷檢測所,掛靠縣氣象局,2003年4月更名為清流縣防雷減災管理局。主要從事防雷減災管理、防雷圖紙設計審核、防雷檢測、防雷竣工驗收及防雷技術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