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類別
中國古畫
年代
清代
文物原屬
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
四川省博物館藏
簡介
絹本,設色,縱167.8厘米,橫81.1厘米。
在中國傳統繪畫當中,像“松齡鶴壽”這樣尋常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是許多畫家熱衷表現的,但如何作到作品通俗而不庸俗,則是衡量—個畫家學養與技能的關鍵。沈銓的《雙鶴圖》題材雖然普通,但在筆墨間表達出的內涵卻不同凡響。寫實類的作品首先注重造型的準確性,但並不是對自然景物一成不變的簡單模仿,而是藝術的再創造。
《雙鶴圖》,品讀全幅作品,江水滔滔,浪花翻湧。險峻挺拔的崖石之上佇立著兩隻仙鶴,它們身上片片潔白的羽毛勾勒細膩,渲染得精細入微;一隻回首遠眺,一隻引頸高鳴,好像是在凝望著遙遠天邊飛過的夥伴。兩隻仙鶴的造型精練準確,如同得道仙人一般神態清朗,自在安詳,沒有一絲俗氣,鶴的足和喙刻畫得十分逼真。旁邊一株蒼松則宛若虬龍,斑駁的樹幹像是歷經了無數的劫難,顯現出歲月的悠遠與蒼茫。石縫之間蒼翠的竹枝生長茂盛,迎著滾滾的江水飄舞著,別有一番情趣。作品不僅充分展示了作者寫生的功力,而且把北宋黃筌以及明代呂紀等人的寫實主義畫風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此作對松樹崖石的勾勒雖然粗獷卻沒有草率之嫌,運筆之時勾勒點染並用,皴擦的方式變化多端,墨色既凝重又雅致,產生出一派渾厚蒼勁的藝術效果。整幅畫面被一片淡青色所籠罩,冷氣逼人,與仙鶴羽毛的潔白以及鶴頂的丹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遠景處的烘染,營造出畫面深邃的意境,給人以江山無盡之感。作品右側署款“乾隆己卯小春南苹沈銓寫”。按時間推算,應創作於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秋季,當時的沈銓已經是77歲了,正是藝術上最成熟的時期,所以這幅作品可以稱得上是沈銓的代表作。此畫為作者晚年之作,筆觸細緻工整,造型生動準確,技法出自明代而又極具個人風格,筆墨工致,敷色濃艷,注重渲染,形象逼真,富有立體感。勁健、流暢的線條,細密的局部勾畫,完美的畫面構圖,令人難以看出此乃年已古稀之人的手筆。
沈銓(1682—?),字衡之,號南苹,又號衡齋,浙江吳興(今湖州)人,一作德新人。善畫花卉翎毛。雍正九年,應日本邀請東渡傳授技藝,被日本同道譽為“舶來畫家第一人”,至今仍影響不絕。沈銓少年時家境貧寒,隨同父親扎紙花為生,20歲後才開始專門學習繪畫。工筆學習北宋畫院的傳統技巧,設色艷麗典雅,曾經繪製《花蕊夫人宮詞圖》,精妙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