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是中國扇面畫作品,創作於清代。這幅《竹石水仙圖》以汪士慎的一首題詩隔開左右,形成恰似“八卦”般的構圖。扇面左邊的石與竹形成壯秀相映的格局。古時畫家多以竹子來喻人品和操守。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
【名稱】 清汪士慎三人款竹石水仙圖
【類別】中國古畫扇面畫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屬】民間收藏
【文物現狀】故宮博物院

作品簡介

摺扇畫作,紙本,墨筆,縱17.7厘米,橫53厘米。
這幅《竹石水仙圖》扇面為三家合繪,以汪士慎的一首題詩隔開左右,形成恰似“八卦”般的構圖。扇面左邊的石與竹形成壯秀相映的格局。古時畫家多以竹子來喻人品和操守。此圖竹子為稚竹,由管希寧所繪。管寫竹竿:用誇張手法,寫其細,但細而不弱,富有彈性;寫竹葉:中側鋒並用,神完氣足。畫家以墨之濃淡、筆觸大小來表現幾竿竹子的前後空間感。後有巨石突出,雖說是由石屏山人補畫,卻也別有一番情趣——不僅寫出了石頭的“骨氣”,而且寫出了石頭的“靈氣”。其旁題日:“山老世學長先生命寫,弟寧。”扇面右邊為汪士慎畫的水仙。其葉為雙勾,長短交錯,筆觸極為細膩、遒勁;朵朵盛開的花用墨筆勾出。對花瓣和花蕊的勾點,由於運用了秀逸的行草書筆意,因而顯得清秀絕倫、生動無比。一般的“水仙圖”著意描寫水仙聖潔的芳姿,而該圖則將水仙的態與勢、情與意描繪得俊逸不群、意韻橫生。圖側題曰:“已疑歸洛去,還擬踏波來。為山老學長兄寫。巢林慎。”整個扇面中心處題為:“夢鄉蹤跡畫未工,馬踏寒沙一笑雄。天際有山青不了,草根無雪白連空。征衫抖擻秦城北,遠道蒼茫瀚海東。一枕瞢騰歸捲軸,至今還憶挽雕弓。題方可郵《夢遊塞外圖》一律,抄為山老學長兄正,汪士慎。”下方鈐兩方印:一朱文“士慎”,一白文“近人”。這首題詩如一秤砣,壓住了扇面的重心,使左右兩幅獨立的畫面相互銜接,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
整幅扇面構圖新穎,筆意幽秀,墨色妍雅,氣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畫風靜秀雅潤,具有“不食人間煙火,清妙獨絕”之氣。時至今日,汪士慎的作品受到識者的盛讚;但在當時,由於時人的不認可,汪士慎的作品只能是“孤芳自賞”。細品他的畫作時,想到他懷才不遇的一生,深為其辛酸的經歷而感喟。

作者信息 

 汪士慎(1686一約1762),宇近人,號巢林,又號溪東外史,安徽休寧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歙(今安徽歙縣)人。嗜茶如命,號稱“汪茶仙”。一生清貧,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工詩,著有《巢林詩集》。善寫隸書,又長篆刻,在篆刻上與高翔、丁敬齊名,其印皆有出新制勝之處。畫花卉取法元人,與張僧乙、金肋齊名。尤擅畫梅,金農稱讚他畫梅和高西唐有異曲同工之妙。西唐善畫疏枝,巢林善畫繁枝,皆具空里幽香之趣。其八分、行、草書自成一家,有一種清高孤傲的姿態。其古樸瘦硬的八分書和細勁的印風對其瘦硬畫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其代表作有《春風香國圖軸》(藏於瀋陽博物館)、《花卉冊》(藏於遼寧省博物館),還有《瀟湘靈芳圖》、《綠萼梅開圖》、《鏡影水月圖》、《靈根出谷圖》、《月佩風襟圖》等傳世。
宋代蘇軾曾將詩與畫聯繫在一起,曰:“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此句概括出詩與畫的一致性。今觀這幅《竹石水仙圖》(見圖)正印證此言。此作是一幅摺扇畫作,縱17.7厘米,橫53厘米,紙本墨筆,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主要作者汪士慎為“揚州八家”之一。“揚州八家”又被稱為“揚州八怪”,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躍在揚州地區的幾位職業畫家。“揚州八怪”多以花卉為題材,亦畫山水、人物,能不拘前人清規、破格出新、抒發真實情感。他們不僅對近代寫意花卉的意趣和技法有相當大的影響,而且直至現代的齊白石、陳師曾、徐悲鴻、潘天壽、來楚生等,都從某個方面對其有所汲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