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挖棍

清徐挖棍

繩,挖棍向上撬起時用繩子控制它的方位。 棍桿在上。 表演時,拽繩子的人放繩,護棍桿的向上送棍桿,

清徐挖棍歷史

“挖棍”在清徐縣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據民間傳說它的創意淵源在很早以前,

清徐挖棍表演清徐挖棍表演
有個童子,從小聰明 過人,並富於幻想。一天傍晚,正是十五月亮滿月,他 獨自站在院中,俯首望著圓圓的月亮,想著“嫦娥奔月” 的故事發獃,並聯想到嫦娥常年在月宮與玉兔相伴,過 符神仙似的日子,羨慕不已。從此,他經常獨自在夜間 望著月亮胡思亂想,一心想脫離塵世,去月宮與嫦娥為 伴,過自由自在、消閒舒坦、世外桃源似的神仙日子。 如何才能奔上月宮,這事很讓他犯難。有一天,他聽人 說,“欲上月宮,必登奇山、駕仙鶴才能為之。”於是他 便攜仙鶴,到一座高高的山頂上,駕著仙鶴向月亮的方 向奔去。由於仙鶴不堪重負,掉人山谷,月宮沒上去, 卻送了性命。這件事在當地傳開後,人們為他上月宮的 執著精神所感動,便創意製作了一上一下,似上天攬月 式樣的“挖棍”,利用正月十五元宵節大鬧紅火之際表 演,以示紀念童子執著精神,圓童子登月之夢。現在由 廠科學技術的發達,科學家們已發明了火箭,並成功地 把人送上月球,這才真正圓了童子之夢。

清徐挖棍製作方法

挖棍的製作:選1根前頭粗3寸左右,後面粗5寸,約2丈多的松木椽子為棍桿。挖棍的棍桿須經木工加工後再 用紅布纏出方能使用。棍的前面裝上竹子綁制的仙鶴道 具模型,仙鶴道具的工藝必須製作得精緻美觀真實。少 年童子打扮,手持拂塵(俗稱衣甩子,也稱繩肘子),騎 在綁好的仙鶴背上。棍桿前還要拴1根2丈多長的四股麻 繩,挖棍向上撬起時用繩子控制它的方位。在棍桿下端4 尺多的地方,綁上6尺長、4寸粗的橫桿,綁時橫桿在下, 棍桿在上。橫桿兩邊要裝上車輪子,行進時眾人扶桿推 輪向前。棍桿左右、上下活動是靠車輪轉動而變方向, 不能綁死。現在人們已不用舊馬車的車輪,而是改用汽 車輪子,這樣行進中就省勁多了。1根挖棍需用10多個 人,拽繩子1人,護棍桿3至4人,後面壓桿的5至6人才能表演。

清徐挖棍特色

表演時,拽繩子的人放繩,護棍桿的向上送棍桿, 後面壓桿的用力向下壓棍桿,棍桿稍頭騎仙鶴的童子被 緩緩送上天空,不時又緩緩落下。這樣上下啟動,好似 童子上天攬月,但又攬不著被落下。如此不停的上下晃 動表演,其寓意是童子不上月宮誓不罷休。挖棍在表演 時,前面拽繩子的人一定要控制好挖棍上下、左右的擺 動。挖棍表演時民間還有個民俗,如耍挖棍的人看見那裡有好姑娘、好媳婦,便把棍桿梢頭移到那個方向,而童子拿著拂塵頑皮地摔向觀眾嬉戲,使得觀眾前擁後擠 十分火爆。
近年來,挖棍的裝飾已不是過去仙鶴童子的一種形式,現在製作的形式 較多。有的是“降龍”,棍前製作龍頭, 龍身上騎著哪吒,棍 桿做龍身;也有的制 “伏虎”,棍前制虎的 模型道具,武松騎在 虎背上;還有的制 “孫悟空鬧天宮”等形式。這樣的改裝給挖 棍增添了新的內容與看點。
挖棍在撬起時, 耍棍者要齊聲喊號子 “咳……起啦!”喊號子能使人用勁齊,增加紅火熱鬧的挖棍分布在徐溝鎮新莊村,馬峪鄉的馬峪、碾底等 村。每到春節、元宵節都有挖棍活動,這些地方的挖棍 較有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