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才聽夜雨

概況

【作品名稱】清平樂·才聽夜雨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清平樂-憶梁汾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螿①人不語,有夢②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游倦③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淒涼。

注釋

①蛩螿(qiangjiang):蛩,蟋蟀。螿,蟬。此處指蟋蟀。白居易《禁中聞蛩》:“西窗獨誾坐,滿耳新蛩聲。” 

②有夢句:意謂憶念故人而成夢,但是夢醒成愁,故夢也不可靠,不能慰人相思了。無據,詞中常用之詞組,含不足憑、不可靠之意。宋徽宗《燕山亭》:“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③游倦:猶倦遊,謂仕宦不如意而飄泊潦倒。

賞析

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發了作者對顧梁汾深切的懷念和深摯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織渾融。上片從窗外寫起,以實筆出之,由“夜雨”和“蛩螿”有聲而“人不語”的秋聲秋意中,引來了對故人的懷念。過片虛寫,謂由於江山阻隔而與梁汾不得想見,遂點到“憶君”之題旨。最後又以“小窗紅燭”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淒涼”的氛圍和心境。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