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於景中,寄意言外。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

概況

【作品名稱】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辛棄疾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清平樂
博山道中即事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淺析

博山在江西永耒縣西二十里,山中有泉石、林谷、雨岩博山寺名勝古蹟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

鞚 [kòng] 馬籠頭、駕馭馬。征衣:旅行穿的衣服。
在柳樹旁邊騎著馬飛馳而過,柳枝葉上的露水弄得濕了衣服,覺得身上的衣服沉甸甸的。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入夢。

宿 [sù] 住宿、過夜。鳥兒棲宿:就是鳥兒在樹上等處休息之意。鷺 [lù] 鷺科鳥類的通稱。體形高大纖瘦,翅大而圓,嘴直而尖,頸和足長,趾有半蹼。能涉水覓食,主食魚、蛙,貝類、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大多群居。常見的有蒼鷺、白鷺、池鷺等。窺 [kuī] 暗中偷看或看之意。
一隻鷺(也許是白鷺)棲宿在沙灘上,悄悄地看著沙面,它的影子落在沙面上,隨著身體的擺動也輕輕搖晃,應該是在白日夢中見到魚蝦啦。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川 [chuān] 可以是河流、平地、道路等。浣 [huàn] 洗滌。娉婷 [pīng tíng] 一般指女子姿態美好。
一條河、稀稀落落的星星伴隨著明亮的月亮,在河邊浣紗的年輕女子的人影展現千姿百態,似窈窕淑女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稚子 [zhì zǐ] 小孩。那浣紗的女子笑著背向行人回家去,原來是門前的孩子在哭喊著要媽媽。

作者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賞析

博山在江西永 耒縣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蒼翠的林谷,還有雨岩、博山寺等名勝古蹟,是一處絕佳的風景地。作者閒居上饒時,曾多次去此山遊覽,並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汜游詞。這首描寫沿途夜景的《清平樂》即是其中的一首。此詞的篇幅雖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語言淡朴,別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上闋頭二句描寫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驅馬從柳樹旁邊疾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濕變重了。這裡既表現出山道上柳密露濃,景色優美;也表現出行人心情舒暢,雖覺衣衫濕重,但遊興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寫在行經河灘旁邊時,看到的一幅饒有幽趣的畫面:一隻白鷺棲宿在沙灘上,不時地眯著眼睛向沙面窺視,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輕輕搖晃,準是在夢中見到魚蝦了吧!看到宿鷺目眯影動,便斷定它正在做夢,又因鷺鳥以魚蝦為食,進而斷定它夢見了魚蝦,雖是想像之辭,但又合情合理。詞人既能極細緻的觀察又能極深微的體會,因而寫的是如此生動、多趣。
下闋頭二句描寫在行經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結尾二句又在前邊的畫面上繪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於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讚賞。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惠風詞話續編》卷一)。詞人正是這樣的高手。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合、形神兼備的妙處。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比直寫其靜態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並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美,表現婦女溫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詞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外以詞人的行程為次序,內以詞人的情感為核心。一切景觀都從詞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詞人從沿途所見的眾多景觀中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斷,略加點染,繪成了一幅情采俱勝的溪山夜景長卷,表現出一種清幽淡遠而又生機蓬勃的意境,使人讀之宛若身隨詞人夜行,目睹諸種景觀,而獲得“俯拾即得,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司空圖《詩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後景觀雖異,但結構卻是完整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