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

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

琺瑯彩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康熙、雍正年製作琺瑯彩時,先在景德鎮官窯中選出最好的原料燒製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後在宮中第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器物名稱】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

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

【材質類別】琺瑯器
【製作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32.6公分,橫長30.5公分

器物簡介

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款識)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款識)

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是銅胎,曲頸鳧形壺,以鳧首和頸為流,二層圓冠式蓋,火珠形蓋鈕,鳧背駝四層圓塔型壺口,裝飾各種掐絲花草;提梁的兩端裝飾龍首龍尾,提樑上飾各種雲紋;以不同形狀的掐絲表達鳧的各種羽毛,彩色華麗,腹底的顏色由黃至尾漸白,有渲染的效果,口壁陰刻“大清乾隆年制”一列楷書橫款。器形特殊而重心穩,製作技法繁難。此器仿自周鳧,古人以鳧鷖歌太平,用於宴飲之間,或為陳設器;以各種動物立雕造型製成琺瑯陳設器,是乾隆朝一大特色

紋飾之美

曲頸鳧形壺,器形獨特,重心穩當,鳧背駝負四層圓塔型壺口,裝飾掐絲花草;提梁的兩端鑲飾龍首龍尾,提梁以各種雲紋裝飾;以不同形狀的掐絲展現鳧的亮麗羽毛,光彩奪目;腹底的顏色由黃到尾部漸白,濃淡相宜,呈現渲染的效果

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中部放大圖)清乾隆掐絲琺瑯鳧壺(中部放大圖)

器物功用

這件器物仿自周鳧,古人喜以鳧鷖歌詠太平,宴請賓客時常用之為酒器,或作為陳設器;乾隆時期的琺瑯器很多都是燒製成各式的動物立雕造型,形成另一種特色

琺瑯器注

中國人習慣於將塗飾在金屬器物表面的玻璃質稱為琺瑯釉。琺瑯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鹽類。需與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製作技術上要兼顧釉與胎兩者的理化性質;也就是說,這些釉至少應調配到膨脹係數比胎質的小,同時熔點比胎質的低,才能完整的附著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觀。琺瑯器即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琺瑯器收藏

作為藝術品收藏中的一個門類,也吸引了廣大的收藏愛好者,收藏對象以景泰藍居多。我們所指的景泰藍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製作、工藝複雜的景泰藍,當時景泰藍工藝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後,國內遺存民間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藍幾乎蕩然無存。稀少的存世量與廣闊的市場需求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反差和增值空間。而且當今市場上景泰藍器皿與同時代的景德鎮官窯瓷器相比較,價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潛質相對也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