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

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

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出自中國清朝乾隆早期,其紋飾之繁複,色彩層次之繁多,是歷代雕漆工藝中所罕見的。該捧盒做工難度大,費時長,其髹漆厚重、飽滿,髹漆層數多達百餘道。

基本信息

名稱: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

類別:漆器

年代:清代乾隆時期

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題圖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題圖

屬性:雕漆

文物鑑賞

清乾隆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有朱紅、暗紅、橙黃、赭石、墨綠五色之多。兩隻捧盒所雕紋飾各不相同,一作“八仙祝壽”,另一隻則刻有“麻姑獻壽”、“吹簫引鳳”和“靈猿獻壽”等規格極高的賀壽圖案,紋飾之繁複,色彩層次之繁多,是歷代雕漆工藝中所罕見的。捧盒內部還附有一個剔紅的隨行盤,上作“五福捧壽”圖案。捧盒髹漆厚重、飽滿,髹漆層數最少也在百餘道左右。並需數年以上的時間方得成器,其做工難度大,費時長。

雕漆工藝是在成型的器胎上層層髹漆,且每髹一層均需令其自然凝結之後方可再髹,直到達到所需厚度之後,再雕以花紋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工藝技術。其中剔彩工藝更可以堪稱雕漆藝術品中最為繁複,製作成本最高一個類別。根據明代黃成編撰的《髹飾錄》記載,剔彩是分層髹飾不同顏色的漆層,最後再以分層取色的方法刻以花紋圖案,從而達到各種色彩間有的一種特殊工藝。剔彩對雕漆工匠的設計、手法、心智等等都有極高的要求,一件精美的剔彩作品,往往需要經過做胎、髹漆、雕刻、打磨等很多任務序,歷時一年或更長的時間方可完成,因此可見其彌足珍貴的藝術價值。

該件剔彩捧盒器型碩大,工藝精湛,即便是在故宮的皇家珍藏中也是難得一見。該件剔彩捧盒雖無乾隆官作款識,卻仍可認定為當時的官作精品,原因在於:當時清宮造辦處雖設有漆作,但卻沒有雕漆的工匠。根據雍乾時期的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年間江南的外埠官員曾兩次進呈過雕漆工藝品,但當時宮內造辦處卻無掌握雕漆技術的工匠;乾隆三年的檔案更明確記載:“三年十月十四日,傳旨:雕漆盒若漆得時,交牙匠雕刻,欽此。”可見當時宮內沒有雕漆匠人,所以只能交由牙雕工匠代勞。但是他們都沒有成功地製造出高水平的雕漆工藝品,因此如同官窯瓷器在景德鎮燒制一樣,雍正,乾隆時期的漆器製作與修補都是由江寧織造或蘇州織造代為完成的。同時根據清宮檔案記載,直到乾隆初期並未要示外埠織造印刻官款,而是運送進宮後再加款,所以很多官作雕漆上並無當朝款識。根據該件捧盒的形制,以及所刻圖分析,該件五色剔彩群仙賀壽桃形大捧盒當屬於乾隆早期,蘇州織造進呈皇宮祝賀帝後壽誕的賀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