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集辦事處

淺集辦事處位於漣水縣城區北部,縣域中部,省道237貫穿南北,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備,引進了一批外商企業,該地民營加工業形成規模,發展喜人。

工業經濟

淺集辦事處領導 淺集辦事處領導

2003年淺集辦事處引進企業14個,工業企業11個,非工業企業3個。其中100萬元以上資產項目2個,50萬元以上4個。招商引資工業產值已達3000萬元,非工業125萬元。骨幹企業有南京漣水雲錦廠、方圓術業公司、漣水雲錦織造中心、盛興米廠、彩瓦廠、祝生服裝廠等。

李莊成為“雲錦村”雲錦因美若雲霞而得名,始於宋而盛於元明清,為歷代皇家御用貢品,工藝複雜,生產技術不易掌握。被譽為“中華絕技、東方瑰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這種珍稀瑰寶在淺集辦事處李莊村落戶。並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最大規模的雲錦村。該村有劉菊紅、劉廣社兩家雲錦廠家,擁有織錦機54台,織錦工316人,生產140多個品種,年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全村年輕的婦女勞動力都在兩家雲錦廠上班,織錦工年收入1.3萬元以上。成為漣水的有名小康村。

木材加工成為淺集的龍頭企業淺集辦事處木樹加工發展迅速。2003年,全辦事處有木材加了企業13家,作業人員1200餘人,年加工原木3.8萬立方米,創產值超億元。主要產品:木製包裝箱、刷柄、木方、半成品膠合板、多層板等。金城庵“金城晚照” ,據傳說金城庵始建於宋朝,在淺集辦事處的西南方,離辦事處3公里地。金城庵東西兩套各三進,均系白石作基,磚木瓦結構,正堂中設四大石墩,墩上裝四大圓木柱,墩抵圓柱頂上粱。東三進為和尚們生活用,西三進(後兩為二層樓)放置菩薩約千尊。信徒眾多,往絡不絕。其前進於民初讓給教育做教學用。僉城庵四周築百餘畝四方形大田。外溝內圩,樹密茂蔭。圩南以東還有數百畝田出租他種,名為和尚莊,收入補貼和尚生活。門前大廣場,西南側兩株老銀樹,四五個學生才能攏合,每年秋季果熟,無風吹時也落地;旁置3隻和尚雕,全用漢白玉刻製成,似塔高約二米八,它與老銀樹連成一景。還有一合龍書案,是用黃白洇紅夾黑斑紋花崗玉石製成,四龍射珠拱朝暉,花式圖案——龍書案,其雕物與花紋分布很吻合。雖某一腳退角瑕損,適稱得上是一寶。此案常由和尚管用中。據傳說金城庵有“金城晚照”之美稱,又有淮浦縣城曾擬移建此地之說。

至民初金城庵始下滑,樹毀人疏(最後僅幾個和尚)。日寇侵華後毀了庵,“文革”期間毀了老銀樹與和尚雕,龍書案不知下落。“金城晚照”亦湮沒。

還據傳說:金兀朮進犯中原兵敗, 二十萬大軍只剩萬餘人逃至金城庵,倉兀朮一看有這樣大的庵廟,心中大喜便在這裡好好體息一下。他在這裡每天都恨天色晚得太早,一日,他喚軍師和他一起到庵廟外散步,說說走走行至十餘里外的小金圩,軍師一抬頭見太陽已快落山,忙呼請王爺回營,當他到金城庵外圩時太陽落山,金兀朮對著落下去的太陽長嘆道:“就不能等本王進入庵內再落嗎?”話音落後,忽見西方射出紅光,金城庵的院內如同太陽要落時一樣,等金兀朮步入正營在龍書案落座後,晚照突然消失。後來每天太陽落山後都有晚照。只到金城庵西三進放置菩薩的樓房被毀後,金城晚照也就從此消失了。

特色農業

淺集辦事處三麥面積2.08萬畝,水稻面積2.991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15797噸。全辦事處雞、鴨、鵝飼養量91萬隻,年出欄82.3萬隻。年拓植楊樹18.6萬株。

草雞蛋飄洋過海,淺集辦事處有8000多戶人家,在大力種好糧食作物,發展個私企業的基礎上,適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生產,特別是養禽業,全辦事處年養禽超90萬隻,年產蛋1599萬多噸,有專門用於行銷貨車6輛,三輪車9輛,有20家草雞蛋行銷戶,從業人員達130人,年販運草雞蛋1000噸左右。淺集居委會邱建海2003年4月和香港宏業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年供草雞蛋150噸的供貨契約。

社會事業

淺集辦事處文化教育發展迅速,中心國小在市、縣教育部門、省扶貧工作組和辦事處的支持下新建兩幢教學樓,總面積1260平方米,同時還新增添電腦30台,並投入使用。教學條件得到改善。全辦事處新裝程控電話800部,電話普及率達到89.3%。新增兩個自來水行政村,用戶達680戶,淺集、朱梨園、廷壽等四個村,實現了鄉村道路水泥化。

關心下一代工作出色,淺集辦事處關工委在辦事處黨委和縣關工委的支持下,各項工作都取得較好成績,特別在助困活動中成績突出。從97年以來,先後向省、市、縣有關部門和辦事處直屬16個單位及個人募得資金7.3萬元,用於辦事處近百名孤兒和貧困孩子的就讀上學,全辦事處無一人因貧困而失學。2003年lO月29日在淮安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淺集辦事處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受到淮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同年11月淺集辦事處黨委受到漣水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教育戰線捷報頻傳,2003年,淺集辦事處教育戰線取得前所有的好成績,中學有86人被重中錄取,在全縣近70所初級中學中,淺集中學排名前10名之中,學校被命名為淮安市合格國中,漣水縣示範中學。中心國小有31人次在市、縣教育部門獲獎,學生升學率達97%以上。

風物傳說

金城庵“金城晚照” ,據傳說金城庵始建於宋朝,在淺集辦事處的西南方,離辦事處3公里地。金城庵東西兩套各三進,均系白石作基,磚木瓦結構,正堂中設四大石墩,墩上裝四大圓木柱,墩抵圓柱頂上粱。東三進為和尚們生活用,西三進(後兩為二層樓)放置菩薩約千尊。信徒眾多,往絡不絕。其前進於民初讓給教育做教學用。僉城庵四周築百餘畝四方形大田。外溝內圩,樹密茂蔭。圩南以東還有數百畝田出租他種,名為和尚莊,收入補貼和尚生活。門前大廣場,西南側兩株老銀樹,四五個學生才能攏合,每年秋季果熟,無風吹時也落地;旁置3隻和尚雕,全用漢白玉刻製成,似塔高約二米八,它與老銀樹連成一景。還有一合龍書案,是用黃白洇紅夾黑斑紋花崗玉石製成,四龍射珠拱朝暉,花式圖案——龍書案,其雕物與花紋分布很吻合。雖某一腳退角瑕損,適稱得上是一寶。此案常由和尚管用中。據傳說金城庵有“金城晚照”之美稱,又有淮浦縣城曾擬移建此地之說。

至民初金城庵始下滑,樹毀人疏(最後僅幾個和尚)。日寇侵華後毀了庵,“文革”期間毀了老銀樹與和尚雕,龍書案不知下落。“金城晚照”亦湮沒。

還據傳說:金兀朮進犯中原兵敗, 二十萬大軍只剩萬餘人逃至金城庵,倉兀朮一看有這樣大的庵廟,心中大喜便在這裡好好體息一下。他在這裡每天都恨天色晚得太早,一日,他喚軍師和他一起到庵廟外散步,說說走走行至十餘里外的小金圩,軍師一抬頭見太陽已快落山,忙呼請王爺回營,當他到金城庵外圩時太陽落山,金兀朮對著落下去的太陽長嘆道:“就不能等本王進入庵內再落嗎?”話音落後,忽見西方射出紅光,金城庵的院內如同太陽要落時一樣,等金兀朮步入正營在龍書案落座後,晚照突然消失。後來每天太陽落山後都有晚照。只到金城庵西三進放置菩薩的樓房被毀後,金城晚照也就從此消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