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部切割傷

淺部切割傷是指皮肉被尖銳的金屬刀器或玻璃劃破受到傷害,如果傷口帶入了破傷風桿菌則會患破傷風病,如果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處理。


概述
當孩子的皮肉被尖銳的金屬刀器或玻璃劃破受到傷害時,稱為切割傷。一般小的切割傷並不要緊,但是如果傷口較深,引起大量失血,或者傷害物可能帶有破傷風桿菌(如生鏽的鐵器、不見陽光的泥土等),甚至傷害物還嵌入在皮肉之中,那可是要認真對待的。如果傷口帶入了破傷風桿菌,在傷口深處缺氧的條件下得以繁殖,產生外毒素,感染後十天發生破傷風病。首先是張口困難,牙關緊閉,然後全身骨骼肌陣發性痙攣,持續性強直,當呼吸肌痙攣時,會導致死亡。所以,在孩子受到切割傷時,家長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如果傷口不深,只是劃破皮膚少量出血,只需在家用清水(或淡鹽水)和肥皂清洗好患處,消毒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敷蓋患處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防止傷口發生感染。但同時也要注意幾點:第一,在清洗傷口時要確保將所有的髒物從傷口處洗出;第二,不要將棉花或其他絨毛狀的物質敷蓋在傷口處,因為它們會粘在傷口上面阻礙傷口的癒合;第三,在包紮傷口時要保證傷口有較好的透氣性,不能包紮得太緊;第四,每天都要換一次敷料,夜間可以讓患處暴露在空氣中,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如果傷口還在出血,可以用消毒紗布或乾淨的衛生紙壓迫住患處十分鐘以上,同時要將患處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待止血後再消毒、包紮。包紮時注意不能將傷口包紮得太緊,否則會使局部出現供血不足。如果傷口很大,壓迫十分鐘後還止不住血,或者傷口在孩子的顏面部,應當馬上送孩子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症狀體徵
傷口邊緣一般比較平整,僅少數傷口的邊緣組織有破碎比較粗糙。出血可呈滲溢狀或涌溢狀,個別固有小動脈破裂出血呈噴射狀。經過處理,傷口可止血和閉合,但局部組織發生炎症反應,故有輕度疼痛和紅腫。如果並發感染.局部的紅腫和疼痛就加重,還可有發熱等;繼而傷口有化膿性病變,不能順利癒合。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
急救時先用壓迫法使傷口止血,儘量選用清潔的布類(最好用急救包的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傷口,外加壓迫包紮。接著要根據傷口的具體情況施行清創和修復(一)淺表小傷口的處理長徑lcm左右的皮膚、皮下淺層組織傷口,選用等滲鹽水棉球蘸乾淨組織裂隙,再用70%酒精棉消毒外周皮膚。接著可用一條小的蝶形膠布固定創緣使皮膚完全對合,再在皮膚上塗碘附,外加包紮。一周內每日塗碘附一次;10日左右除去膠布。僅有皮膚層裂口,也可用市售的絆創膏(如·創可貼”之類),但仍應注章皮膚消毒(二)一般的傷口處理需要縫合修復(清創術,debridement)。先用乾紗布掩蓋傷口,以酒精消毒周圍皮膚;取下乾紗布,以鹽水紗布球蘸洗傷口,再消毒皮膚一遭。在傷口外周(距邊緣1—2era)作局部浸潤麻醉。仔細檢查傷口內各層受損組織,除去凝血塊和破碎的組織,結紮活動的出盤點。僅有皮膚和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裂開,可作單層縫合;並有深筋膜裂開者,需先縫合深筋膜,再縫合皮膚和皮下組織,勿留下明顯的裂隙(死腔)。縫合間距不宜過密,以傷口邊緣對合為度。縫合後消毒皮膚、外加包紮。如果傷口污染較多或處理時間已超過傷後8—12小時,但尚未發生明顯的感染,皮膚的縫線暫不結紮,傷口內留置鹽水紗條引流。24—48小時後傷口仍無明顯的感染.可將縫線結紮使創緣對合。如果傷口已感染,則取下縫線按感染傷口處理。(三)感染傷口的處理用呋喃西林等藥液紗條敷在傷口內,引流膿液促使肉芽組織生長。肉芽生長較好時,膿液較少,表現呈粉紅色、顆粒狀突起,擦之可滲血;同時創緣皮膚有新生,傷口可漸收縮(增生的肌成纖維細胞的功能)。如果發現傷口化膿不好轉,膿液呈綠色,且肉芽不能生長或反而消蝕,可能有綠膿桿菌滋生,應改用苯氧乙醇或磺胺米隆等濕敷。如果肉芽呈水腫,可用高滲鹽水濕敷。如果肉芽生長過多(超過創緣平面)有礙創緣上皮新生,可用10%硝酸銀棉簽塗肉芽表面,塗後隨即用等滲鹽水棉簽擦去。如果肉芽生長過慢,可用生肌玉紅膏紗條敷貼。對淺部軟組織的切割傷,除了上述的局部處理,還必須考慮到預防破傷風和使用抗菌藥。切割傷為沾污的刀具所致,或發生在不清潔的環境中,或傷口較大,都需用破傷風抗毒血清和抗菌藥。抗毒血清必須在傷後12小時內注射,才能起到預防作用。抗菌藥如複方新諾明、青黴素等也應及早使用。已感染的傷口是否需要抗菌藥,應根據局部炎症反應程度和有關發熱、白細胞增多等,並非一律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