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板村

混板村

混板村隸屬畹町鎮,地處畹町鎮西部,距畹町鎮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畹町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鄰新合村,南鄰緬甸,西鄰瑞麗市,北鄰芒棒村。轄芒滿、弄片、索陽、立新、混板、華我、法坡等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91戶,有鄉村人口3249人,其中農業人口3129人,勞動力205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33人。全村土地面積6.59平方公里,海拔815米,年平均氣溫19.7℃,年降水量1522.4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橡膠、檸檬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768畝,人均耕地1.48畝,林地3655.28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第三產業為主。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93畝(其中:田2798畝,地2195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655.2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655.2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3畝,主要種植橡膠檸檬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44畝,其中養殖面積562畝。

基礎設施

民居民居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全村有781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81戶通電,有2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4.34%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0戶(分別占總數的96.43%和93.79%)。
該村到畹町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拖拉機341輛,機車63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98畝,有效灌溉率為56.0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4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7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27萬元,占總收入的46.0%;畜牧業收入427萬元,占總收入的21.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17頭,肉牛102頭);漁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65%;林業收入91萬元,占總收入的4.52%;第二、三產業收入478萬元,占總收入的23.72%;其他收入79萬元,占總收入的3.92%。農民人均純收入3573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及第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6人(占勞動力的8.67%),在省內務工36人,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781戶,共有鄉村人口3234人,其中男性1626人,女性1608人。其中農業人口3129人,勞動力2030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2523人,漢族637人,德昂族77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1人,占人口總數的4.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77人,參合率93.28%;享受低保9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5334平方米,有鄉村醫生6人。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4125平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328人,距離畹町鎮中學4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37人,其中小學生328人,中學生10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圖書室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6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管理、政策宣傳等。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共有黨員102人,少數民族黨員80人,其中男黨員75人、女黨員2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7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117人。

人文地理

該村主要以傣族為主,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節日有潑水節、傣歷新年,在豐收、喜慶後傣族人們都會歡聚一堂——趕擺,跳起傣家的嘎秧舞,載歌載舞慶祝豐收。

發展重點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村基礎設施發展建設滯後,社會事業發展整體落後,資源相對不足。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整合要素達均衡,統籌城鄉共發展,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產業發展主要以種養殖業及第二三產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