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蚌村

板蚌村

板蚌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板蚌鄉,屬於山區。國土面積59.64平方公里,海拔495.00米,年平均氣溫20.50℃,年降水量105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該村東鄰木艾村委會,南鄰八寶鎮,西鄰永懷村委會,北與富寧縣啊用鄉隔河相望。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板蚌村生態林 板蚌村生態林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70.00畝(其中:田1068.00畝,地2012.00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29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6畝,主要種植油桐、茶果、杉樹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660.00畝。

基礎設施

板蚌村通電 板蚌村通電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無路燈。全村有501戶通自來水,有145戶飲用井水,有14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3.35 %)。有62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1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64.0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34戶占總數的37.21 %。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拖拉機14輛,機車10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856.84 畝,有效灌溉率為 70 %,其中有高產穩產農田地面積505.22畝,人均高產穩產農田地面積 0.17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9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建有小水窖 45 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板蚌村養殖業發展單一 板蚌村養殖業發展單一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8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6.00萬元,畜牧業收入36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35頭,肉牛515頭); 林業收入9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3.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5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7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4人,在雲南省內務工28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56人。

特色產業

板蚌村甘蔗 板蚌村甘蔗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0.00萬元, 該村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板蚌村計生服務站 板蚌村計生服務站

該村現有農戶692戶,共有鄉村人口3065人,其中男性1660人,女性1405人。其中農業人口2904人,勞動力1872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8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板蚌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板蚌中學。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55人,中學生108人。

村務公開

板蚌村學校 板蚌村學校

該村到報表年份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03.68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60萬元,有固定資產29.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4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8人,黨員中男黨員35人,女黨員3人。 團員27人。

發展重點

板蚌村村務宣傳欄 板蚌村村務宣傳欄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民眾農田水利基礎差,飲水困難,道路不便,各項建設需要很多代價,造成經濟落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需要上級政府支持水利建設,把道路修好,有便發展種養植業,增加扶持力度,發展一村一品重點產業。

人文地理

板蚌村委會是主要有壯、苗兩種民族,壯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形成的,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自稱“儂人”、“沙人”等多種稱呼,壯族人民在歷史上就善於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種植水稻,婦女則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壯族還以唱山歌聞名,山歌言語婉轉、講究押韻、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講述歷史的古歌,傳授生活技術的“生產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長工歌”、“婦女苦情歌”等。壯族還善舞,具有悠久歷史的“銅鼓舞”,節奏鮮明,舞步雄健。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壯族)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跡。現在,壯族的其他節日與漢族相同。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