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58年建城關公社,1959年改淶水鎮,1962年改城關公社,1983年改鎮,1990年復名淶水鎮。1997年,面積35.2平方千米,人口5.8萬。
行政區劃
轄東關、南關、西關、北關、城內、後城西、三里舖、東租、西租、南澗頭、北澗頭、南瓦宅、北瓦宅、東南租、西南租、北南租、南郭下、北郭下、南王莊、藺家莊、魏村、薛家莊、東水北、西水北24個行政村。
代碼 130623001(城區社區管理辦公室):~001塔崗社區 ~002淶陽路社區 ~003永安大街社區 ~004泰安路社區 ~005府前街社區 ~006東大街社區
代碼 130623100(淶水鎮):~001南關村居委會 ~002東關村居委會 ~003西關村居委會 ~004北關村居委會 ~005城內村居委會 ~006後城西村居委會 ~200三里舖村 ~201東租村 ~202西租村 ~203南澗頭村 ~204北澗頭村 ~205南瓦宅村 ~206北瓦宅村 ~207東南租村 ~208西南租村 ~209北南租村 ~210南郭下村 ~211北郭下村 ~212南王莊村 ~213藺家莊村 ~214東水北村 ~215西水北村 ~216魏村 ~217薛家莊村
區域位置
淶水鎮地處“大北京”經濟圈內,北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南距保定7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112國道、高易鐵路縱貫全境,保野路南北橫穿,鄉村公路交錯,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網路,為淶水鎮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濟概況
農業生產
全鎮現有耕地34300畝,2000年糧食產量14605噸。近年來,本著傳統農業抓提高,高效農業抓特色的發展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共推廣小麥玉米專用優質品種27000畝,良種覆蓋率達90%。建成東關、南關畜牧基地2處,牛存欄3000頭,大棚蔬菜、食用菌發展到1200畝,注重精細菜、特色菜和精細菜的無公害生產。目前,全鎮高效農業已發展到1.6萬畝,糧經作物比例達到1:1。
工業經濟
依託區位優勢和良好投資環境發展。2000年全鎮企業總數已達724家,初步形成了以蚊香、玻璃製品、琺瑯工藝品、水泥構件、交通、運輸、建築、餐飲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布局,為鎮域經濟持續發展備足了後勁。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經濟的發展,拉動了城鎮化進程,兩年來非農業人口達3.3萬,人口城鎮化率46.4%。硬化、亮化、綠化、淨化了政府街,保野路縣城段打通東環路、西環路,實現了“五道一平”;總投資1.5億元的東大街拆遷改造項目地下管網鋪設完畢,正在招商。投資1100萬元的西關綜合批發市場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保野路兩側開發正在緊張運作中。
文教衛生
全鎮有鎮辦中學2所,國辦中學3所,國小20所,在校生6734人。教學設施不斷完善,98年順利通過普九及掃盲國檢;素質教育不斷加強,南關國小74人次在“全國書畫比賽”中獲獎,列全省第一。
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以中醫院為龍頭,50所村衛生所為骨幹的鄉村醫療網路已形成,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購置了彩超、血分析儀等先進設備,衛生監測體系運轉正常,兒童“四接種”率達99.4%。
計生工作全面完成上級指標,使計生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開展經常,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卓有成效,嚴打鬥爭持續深入,淨化了社會風氣,創建了良好發展氛圍。
淶水鎮(Laishui Zhen),淶水縣政府駐地。面積45.2平方千米,人口3.33萬人(2002年)。轄12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關村。高易鐵路、津同公路橫貫鎮境。西崗古塔建於遼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