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3年8月5日,深圳,清水河大爆炸;
2003年8月5日,大爆炸十周年祭;
任何關於祭奠的話題都不會是輕鬆的,而我們仍要紀念。紀念那些死於“8·5”大爆炸的人們,紀念那些撲滅大火挽救了深圳的人們——《十年前的噩夢——七個親歷者的回憶》;
紀念是為了現在,一切沉重的回憶都是為了能給現實以警醒——《十年未決——油氣庫搬遷考驗政府權威》;
令人欣喜的是,政府展現出了它負責任的態度和強有力的動作,清水河片區改造以及油氣庫將遷去長嶺陂,都被列入了《深圳市近期建設規劃》。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油氣庫選址爭議——對城市規劃提出安全要求》。
於是,回憶、現在、未來,在這裡找到了它們結合的地方。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清水河“8·5”大爆炸十年祭,因此具有了歷史的意義。
十年前的噩夢——七個親歷者的回憶
題記:
8月1日中午,吳裕光接到了一個有關“8·5”大爆炸聚會的電話邀請。吳裕光說,十年來,年年都有類似的聚會,規模一般不大,幾十個人,就是吃個飯,互相問候一下,而關於爆炸的事情,大家都很少提。
今天,8月5日,一個不容深圳忘卻的日子。
十年前的今天,兩朵碩大的蘑菇雲從特區北部的清水河升起,青山瞬間成為火海,庫區立刻化作廢墟。
這一天,以“8·5”大爆炸的名字載入了深圳年輕的歷史,也寫入了《中國特大事故警示錄》:15人死亡、100多人重傷、3.9萬平方米建築物毀壞、直接經濟損失2.5億元……
昔日現場
劉彥薦,清水河地區的老住戶,也是一名“二星級的士司機”。不過,“8·5大爆炸”那年他還沒開始自己的“的哥”生涯,而是清水河一家肉聯廠的司機。
肉聯廠距離爆炸中心不到200米,老劉至今還能很準確地指出當年爆炸的地點。
“喏,安貿危險品儲運公司的清水河化學危險品倉庫,就在那裡,就是從那開始炸起來的。”劉彥薦指的地方,是清水河一路中糧信隆倉庫對面巷口以南不到50米的地方,現在那裡是一排鐵皮房屋。
二十年過去,已經很難找到當年大爆炸的痕跡了,唯一能見證那段歷史的,是危險品倉庫旁一條通往香港的鐵路。這條鐵路與清水河一路垂直相交,在爆炸前是眾多物流、外貿公司運送貨物到香港的交通要道,現在則已經荒廢了。近半人高的雜草,把鐵軌深深地藏了起來,而兩根長長的鐵路閘桿,則孤獨地豎立在那裡。
看到這條鐵路,老劉有點傷感,他說,如果不是記者追問,自己是絕對不會主動提起“8·5”大爆炸的。
儘可能的淡忘,似乎已成為“8·5”大爆炸中絕大多數親歷者的一種無言的約定。
那聲巨響
1993年8月5日,下午1時26分,夏日午後的寧靜,被一聲巨響打破了。
不知道是那聲巨響,還是屋內床頭柜上瓷杯掉落地上的清脆響聲,劉彥薦一下子驚醒了。他剛睜開眼睛,窗戶玻璃就稀里嘩啦地落下來,砸在了他躺著的單人床上。
地震了!這是劉彥薦的第一反應。從床上跳起來後,眼前的情景把劉彥薦嚇壞了:窗外全是濃煙,灰白的塵土夾在其中,而透過濃厚的煙塵,一道火光直衝天空。
而當年中央電視台的新聞是這樣形容劉彥薦看到的景象的:一股數百米高的煙柱直衝雲天,煙霧中不斷翻出一個個巨大的火球,如同核子彈爆炸形成的蘑菇雲!
劉彥薦記得,當時自己扯起一條毛巾衝進了洗手間,打濕水、捂住嘴,沿著樓梯往下跑去。來到屋外,劉彥薦看到,“肉聯廠的小院子裡擠滿了人,有的抱著東西往泥崗路跑,有的往草埔那邊跑,喊叫聲、救命聲交織成一片。倉庫那邊的濃煙沒有減退,一個接一個的悶響持續傳來,不時有一些東西被拋到空中。”劉彥薦說,自己平日開的東風車頂被砸出個洞來,院子裡十幾輛車的玻璃散落一地。他很快明白過來了:這不是地震,而是爆炸!
發生爆炸的是距肉聯廠約200米的清水河化學危險品倉庫。這個占地約2000平方米的倉庫,劉彥薦再熟悉不過了。這裡歸中國對外貿易開發集團公司下屬的儲運公司與深圳市危險品服務中心聯營的安貿危險品儲運聯合公司所有。按照事後國家事故調查專家組的結論:正是倉庫里違規存放的大批量化學原料導致了爆炸。
消防視點
周黑生,深圳市消防局消防處副處長,他是最早趕到爆炸現場的消防員之一。
雖然戴著防毒面具,但仍然感到熱浪灼人、氣味刺鼻。周黑生回憶,那天的明火是詭異的綠色,火場中的一切都是滾燙滾燙的,鋼筋被燒得通紅,手碰到什麼都冒煙,腳一落地就滋滋地響。“但就在這要命關頭,路邊消防栓的水壓顯得不足。清水河無水,負責供水的消防車要到兩公里以外的紅嶺路取水,消防隊員個個急得直跺腳。”
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現場指揮員,周黑生更是深知此次災難的嚴重性:安貿危險品儲運倉庫連續5公里範圍燃燒,火場周圍毒氣、濃煙瀰漫,化學品在烈火中燃燒,隨時可能發生更大的爆炸。距離火點幾十米外的1號倉庫,有4個雙氧水罐,正在受到烈火的威脅。如果雙氧水罐爆炸,必然威脅到附近液化氣區的安全,而如果氣庫發生爆炸,特區危矣!
周黑生很急,是那種從未有過的焦急。而在廣東省邊防總隊深圳醫院,外科醫生鍾文可也很急。爆炸聲傳出後,鍾文可所在的醫院立即召回了所有醫務人員。幾分鐘後,就有傷者接連來到:一個捂著頭、臉頰上淌滿血的婦女沖了進來,一個卷著褲腿、鮮血浸濕了鞋子的男人被人攙了進來。很快,50多平米的急救室被擠滿了,有的人是被爆炸物砸傷,有的人是被衝擊波震暈的。鍾文可和他的同事們,根本來不及送傷者進手術台,能做的就是先迅速給傷者止血、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二次爆炸
14點27分,蘑菇雲再次騰起。
第二次爆炸的症候是一個黑色的火球。現場指揮員一見這個火球就大喝一聲:“快撤!”
當時,消防員吳裕光正在火場的核心。接到撤退命令後不到一分鐘,他失去了聽覺。爆炸把他和戰友拋起兩尺多高,事後醫生的診斷是:吳裕光的耳膜穿孔了。
吳裕光說,雖然自己耳朵聽不見了,但走路還行。“我走著走著,恍惚看到有個人在動。那人的腳已經斷了,血肉模糊的。他喊救命,我也喊救命。”
救人是消防員的職責,吳裕光說,他想背一個人出去,但那時,他只能背一個輕一點的人了。一是自己被震傷,二是身上的消防設備重得要命,一個呼吸器就超過30斤,還有防火服之類的。吳裕光說,後來他背起離他1米多遠的一個小個子,把那人救了出去。
被吳裕光救出的人是《深圳晚報》的攝影記者趙青。第二次爆炸來臨前一刻,趙青把鏡頭對準了正在現場指揮的兩位市公安局副局長:王九明和楊水桐。剛按下快門,爆炸來了。趙青整個人飛了起來,而兩位副局長卻不幸犧牲了。
吳裕光對趙青當時的印象是“很敬業,他雖然神志不清了,但還是把散落一地的相機等器材攬在胸前,並把相機帶套在脖子上”。這部相機後來拿到北京展覽,長焦鏡頭是真正地“焦”了,只剩下一個殘破的外形。
後來,趙青應邀到武漢大學作報告。他跛著腿走上階梯教室的講台後,一句話都沒說,哭了大約10分鐘後又走下了講台。一位武大校友說,當時同學們給了趙青最熱烈的掌聲。
作為趙青的同行,《深圳法制報》攝影記者張真鋼要幸運一些。他的相機記錄下了第二次騰起的蘑菇雲。張真鋼說,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拍下了那張有著歷史意義的照片,兩天后,他沖洗膠捲,才發現了那驚人的一幕被自己定格了。後來,包括這張照片在內的那組照片,獲得了當年“中國新聞攝影大獎”。
活著的一級英模
也是在那第二次騰起的蘑菇雲中,周黑生被炸飛了起來。驟雨般落下的石塊、鋼筋、竹竿,隨即將他埋了起來。
周黑生是被人從廢墟里挖出來的。現場的救護車立即將他送進了紅十字會醫院(已更名為第二人民醫院)。經過緊急搶救,周黑生終於甦醒了。但幾小時後,傷勢急轉直下,血壓驟降,肚子脹得如同水鼓,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當晚9時許,一架“美洲豹”直升飛機從深圳緊急起飛,將周黑生等幾名危重傷員送往廣州南方醫院急救。
當時醫院對周黑生的診斷是:胃腸破裂,腹膜大出血,腎功能壞死,大腿粉碎性骨折。不過,在昏迷56天之後,命大的周黑生還是醒了過來。
醒來後,周黑生知道自己被公安部授予了“一級英模”稱號。活著的“一級英模”,在中國是極為少見的。
死保油氣
事後的調查證明,第二次爆炸的毀壞是巨大的。方圓數公里內的建築物玻璃全部震碎,通紅的火球四處亂飛,清水河14座儲物倉、兩幢辦公樓、3000立方米的木材和大批貨物熊熊燃燒,附近的3個山頭也是一片烈焰。
深圳特區開始告急。爆炸中心南面30米處是存有240噸雙氧水的倉庫;距爆炸中心南面不到300米,是深圳市燃氣公司的8個大罐、41個臥罐的液化氣站及剛運到的28個車皮的液化氣,西面約300米處還有中國石化的一個加油站……清水河片區這個時候已成為著了火的彈藥庫,如果爆炸持續,方圓數十平方公里都將被夷為平地。
爆炸驚動了廣東省委、省政府,也驚動了中南海。中央領導同志極為關注深圳險情,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指示:要沉著指揮,不要慌亂,儘快把火控制住。
危難時刻,現場指揮部作出了正確的選擇:北面的貨倉可以先不救,南面的雙氧水倉庫無論如何要保住,保住雙氧水就等於保住氣罐,保住氣罐就等於保住深圳。此時,有消防部門負責人提出:在火區與氣罐庫區之間,鋪一條水泥隔離帶。
這條建議被採納了,3000名子弟兵扛著水泥袋,緊急鋪路。
謝煒,廣東省邊防總隊七支隊11中隊戰士,他也參與了那條隔離帶的鋪設。沒有剪刀和其他的工具,厚實的水泥袋用手不容易撕開,謝煒和他的戰友們就用嘴去咬開。謝煒說,腳下是建築垃圾,身前是爆燃的烈火,扛著水泥袋在火苗和液化氣庫之間奔忙,戰友們那會應該都想到了死亡。
天佑深圳。那天的風向很幫忙,沒有朝油氣庫的方向吹,加上上萬軍民的徹夜奮戰,8月6日上午,險情被基本排除了。不過,減弱的火勢還是過了很久才被徹底撲滅,由火球引燃的3個貨倉,則一直燃燒了近半個月。
十年
十年過去,當年親歷那場災難的人們,生活也多多少少有了變化。
劉彥薦,後來從肉聯廠出來,開起了計程車;
鍾文可,現任深圳邊防醫院二外科副主任醫師,目前正在負責籌建寶安分院。談及當年的救助現場,鍾文可說,作為醫生,他希望這輩子再也不要遇到這樣的事了;
趙青,現任《深圳晚報》攝影部負責人;
張真鋼,已從《深圳法制報》辭職,自己經營著一家影視製作公司。他說,“8·5”大爆炸是他記者生涯里讓他最有工作激情的一次,之後很少有事情,再能激起他按快門的欲望了。
謝煒,現任廣東省邊防總隊七支隊11中隊副隊長。11中隊戰後被公安部授予“8·5搶險滅火戰鬥模範中隊”榮譽稱號,隊長鄭林友榮立一等功,謝煒等7人榮立二等功。
周黑生,現任深圳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長。從死亡線上掙扎著活過來,周黑生說自己現在更加坦蕩、樂觀了。
吳裕光,現任梅林消防大隊教導員,被公安部授予“二級英模”光榮稱號。他現在特別重視業務上的提高,知道遇到什麼情況應該怎么處理。因為他要對他手下的弟兄們負責,要對他們的家屬負責。他說,當年爆炸發生後,所有民警的家屬都自發聚到單位,相對默默無言,那一幕他永遠忘不掉。
8月1日中午,吳裕光還接到了一個有關“8·5”大爆炸聚會的電話邀請。吳裕光說,十年來,年年都有類似的聚會,規模一般不大,幾十個人,就是吃個飯,互相問候一下,而關於爆炸的事情,大家都很少提。
十年搬遷議而不決
清水河油氣庫是特區內最大的油氣庫,它在全市起著油氣中轉的作用,由兩部分組成,分別隸屬於深圳市燃氣集團公司(原深圳市煤氣公司和液化石油氣管理公司合併而成)和深長實業股份公司。
1985年至1990年間,兩家公司相繼建成了多個石油氣儲罐、油品儲罐。整個氣庫儲油總量大約為1.2萬立方米,儲氣3300多立方米。
當年發生爆炸的是清水河化學危險品倉庫,距離油氣庫僅百餘米。由於在撲救中採取的是“死保油氣庫”的戰略,且由於老天爺幫了很大的忙,風恰巧刮向了往油氣庫的反方向,深圳因此逃脫大難。
大爆炸發生後,嚇出了一身冷汗的深圳人開始全面檢討油氣庫本身及其對周邊地區造成的安全隱患。
市政府組織安全、消防部門,對包括清水河在內的深圳各油氣庫進行了全面評估。
199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發文,要求清水河油庫實行異地搬遷。
搬遷的大方向定下來了,選址成了新的問題。1997年3月,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主持召開了評審會,首次明確深長公司液化氣庫近期全部搬遷到南山區長嶺陂,深圳市燃氣集團公司所屬的氣庫除保留近2000噸庫容外,也要全部搬遷到長嶺陂,待天然氣項目建成後再關閉剩餘庫容。
然而,幾年過去,搬遷的事情卻並無下文,搬遷所涉各方似乎都淡忘了此事。
事情到2000年發生了變化。當年9月,筍崗—清水河物流園區被確定為深圳市重點建設的六大物流園區之一。而物流園區的建設,必然牽扯到清水河片區的改造。“誰也不願意在‘定時炸彈’旁邊辦公和生活。”一位曾到清水河實地調研的市人大代表這樣說道。
去年3月,呼籲清水河油氣庫搬遷的聲音達到最高。在當年舉行的深圳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120餘名人大代表聯名遞交議案,再次提出清水河油氣庫搬遷問題。
楊劍昌是代表之一,他的一番話點明了清水河再次引起關注的原因“沒有筍崗—清水河物流園區的建設,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人重提搬遷一事”。
隨後,有關各方多次召開了碰頭會,開始商討搬遷細節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年12月6日,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王穗明在陪同人大代表視察深圳物流園區建設時明確作出了表示:“搬遷問題調查方案今年年底一定會拿出來。”
時間又過去了半年多,當年的“8.5”大爆炸已經迎來了沉重的十周年祭,如同所有深圳人都知道的那樣,清水河油氣庫,依然沒有絲毫的動遷跡象。
——油氣庫搬遷考驗政府權威
題記: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說,拖了10年,油氣庫這一“定時炸彈”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儘快拆除,已經成為對政府施政權威的一次考驗。
十年,十年很快過去了。那場災難,現在似乎已成了深圳這座城市的隱痛。
它留下了一個傷口,留下了一個在全國都非常知名的地名——清水河。
清水河不是河,這塊2.37平方公里的土地位於深圳市區的北面,距離羅湖口岸僅4公里。眼下的清水河顯得很平靜,8個生活小區,各類企業、工廠,1.6萬深圳人在這兒工作生息。然而,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在當年那場大爆炸中幸而得以保全的油氣庫,依然像一顆顆沉睡的定時炸彈,安插在住宅、學校和企業中間。
誰都知道油氣庫與萬一再次發生的爆炸之間的關係,事實上,當年的爆炸如果波及油氣庫的話,特區十多年的建設成果恐怕已不復存在了,深圳也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因此,在爆炸發生後的次年,深圳市政府就作出決定,油氣庫除保留鋼瓶充裝站外,其餘設施全部異地搬遷。
但是,時至今日,“8·5”大爆炸十周年祭,油氣庫的搬遷工作依然懸而未絕。個種原因,錯綜複雜
搬遷背後
利益之爭
一場搬遷十年未決,其中的原由自然很多。
最為典型的一種說法是,“清水河油氣庫的安全問題並不像外人認為的那樣嚴重”。
的確,清水河油氣庫歷年來都是深圳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深圳市公安消防局曾一再說明,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清水河片區油氣庫與周圍建築物均能滿足規範要求,在消防通道、消防設施和消防管理上也能達到安全運行要求”。
而作為當年大爆炸的親歷者,清水河油氣庫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更是強烈。市燃氣集團汽車加氣站的李站長介紹:“1993年之後,我們每年都會在8月5日前後舉行大型安全生產宣傳活動,希望每個員工時刻牢記當年血的教訓。”
李站長說,油氣庫雖然在大爆炸後沒有大規模增設安全設施,但庫區內有監控系統、獨立消防水池,完全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油氣庫的兩大業主——市燃氣集團公司和深長實業股份公司都持同樣觀點:“油氣庫管理比搬遷更重要。”
深長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很堅定地表示,公司的立場是“力主不搬,確保全全經營”。市燃氣集團秘書科的駱科長則強調:“不管怎么樣,燃氣集團堅持一個前提,不能影響市民安全用氣、正常用氣。”
兩家公司這一態度的背後,是很現實的搬遷成本問題。
以燃氣集團為例,該集團副總經理陳秋雄此前接受採訪時估算,搬遷要花錢,新址重建要花錢,而搬遷後帶來的運輸成本、管理費用也都要增加。何況,因為搬離了市區,要在市里建中轉站,增加門市店……這樣算下來,顯然代價高昂。
據透露,在去年11月18日召開的有關會議上,市燃氣集團和深長公司提出的補償和新址配套設施建設費用總計9.2億元。
除了搬遷的成本問題,市燃氣集團和深長公司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油氣庫搬遷後空置出的土地歸屬問題。“1982年建清水河油氣庫時,那裡連路都沒有,四周是魚塘桔樹。即使拆了,那也是歷史用地。政府說轉變功能可以轉變,地肯定要我們用,我們也可以搞物流嘛。”市燃氣集團一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而上月下旬,中華煤氣和新希望集團入股深圳燃氣集團,更為清水河油氣庫搬遷增添了新的變數。
是的,清水河油氣庫的搬遷問題在拖了十年之後,某種意義上說,已不僅是個安全問題了。
隨著筍崗——清水河物流片區列入深圳市重點建設項目,清水河片區日趨繁華,土地升值潛力巨大,各界對清水河片區的關注愈來愈演變成了一場利益博弈。
作為筍崗—清水河物流園區的最大受益者,羅湖區是搬遷油氣庫最主要的推動力量。去年8月,該區曾向市政府作專題匯報,呼籲市政府儘快明確搬遷方案和出台清水河法定圖則,確定搬遷地點和經費預算,明確地塊性質和改造方向,實行全面的市政環境改造。
為了打動市政府主要領導,羅湖區在匯報中痛陳:“雖然油氣庫管理比較規範,但整個清水河片區消防設施嚴重落後,庫區內一共只有24個消防栓,萬一受人為因素破壞或周圍消防事故影響,那將對全市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影響,經濟特區20多年來的建設成果也將毀於一旦。”此外,羅湖區還積極建議把油氣庫搬遷後置換的土地增值費,用於搬遷支出。
面對羅湖區的主動態度,市燃氣集團一位負責人是這樣表示的:“燃氣集團是政府的企業,要服從市裡的統一安排,只要市政府提出了方案,燃氣集團說搬就搬。”
市政府動作備受關注。
在各種觀點難以調和、利益各方難以妥協的情況下,市政府的態度顯得尤為關鍵。
羅湖區一位曾多次參加“碰頭會”的負責同志對記者說:“清水河油氣庫搬遷積重難返,從市政府領導到下面各個單位都覺得是一件挺麻煩的事兒,如果市政府不推動,羅湖區一點辦法都沒有。”他介紹,自去年羅湖區把有關方案報到市政府後,一直沒有回音,現在羅湖區也在等著市政府儘快拿出法定圖則來。
不過,根據記者在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看到的一份有關工作進度表,清水河片區法定圖則目前已經編制完成,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已批准對外發布。“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作為發展備用地,用來辦公和居住,只留了一個小氣化站等配套設施。”據知情人士介紹,清水河片區改造和油氣庫搬遷選址長嶺陂均已列入《深圳市近期建設規劃》,而長嶺陂目前正在做“三通一平”,原計畫到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設。
政府顯然正在動作,而從市政府最近對清水河周邊地區整治的力度上看,人們有理由對清水河油氣庫搬遷抱有厚望。
距離“8·5大爆炸”現場僅數百米遠,就是玉龍坑垃圾填埋場。曾有人測算,因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可產生相當於10萬噸TNT爆炸釋放的能量。而清水河垃圾焚燒廠及清水河衛生處理廠,也都是嚴重毒害周邊居民的“二次污染源”。
不過,現在,垃圾焚燒廠已開始搬遷,衛生處理廠變成了大花園。而今年三、四月間,政府更是鐵腕整治玉龍坑垃圾填埋場周邊的違法建築,將填埋場嚴密保護起來,並擬興建沼氣發電站。
只剩下清水河油氣庫了。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說,拖了10年,油氣庫這一“定時炸彈”能不能在短時間內儘快拆除,已經成為對政府施政權威的一次考驗。
油氣庫選址爭議——對城市規劃提出安全要求。
題記:
不管是關於清水河油氣庫選址的爭議,還是油氣庫管理上的建設,它們指向的都是一個安全問題。
儘管依然存在著很多無法迴避的的難題,儘管任何期待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但隨著深圳市政府的動作,清水河油氣庫的搬遷,應該已是“開弓已沒回頭箭”。不過,油氣庫新址的選擇,眼下卻又成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2011年,深圳市發改委表示,市政府已規劃建設成品油倉儲區和液化石油氣倉儲區,根據規劃部門核發的選址意見書,成品油倉儲區選址光明吊神山,液化石油氣倉儲區選址觀瀾樟坑徑。然而,由於成品油倉儲區選址受到駐地居民不斷上訪,甚至阻撓現場工作開展的影響,建設工作暫時擱置。
2012年,市里已原則同意將成品油倉儲區選址從吊神山調整到分水坳,目前正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分水坳選址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013年1月29日,位於觀瀾樟坑徑液化石油氣倉儲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進入工程建設階段。然而由於華為控股全球總部選址與其選址範圍發生衝突,相關工作暫時放緩,目前市政府正多方協調,尋找最佳解決辦法。
對於清水河油庫,市發改委表示,早前6個油罐已經全部停止使用,並已注水封存,對城市安全不再構成威脅。只待新倉儲區建成後實施搬遷。
清水河油氣庫附近小區防護薄弱
2013年11月25日下午3點左右,南都記者實地走訪清水河油氣庫。事實上,目前的清水河油氣庫由深圳市燃氣集團及中石化系統的深長宏源液化氣有限公司共同經營。庫區內擺放著一排排規格大小不一的煤氣罐,而羅湖區大部分用完的煤氣罐源源不斷地運往該庫區進行重新灌裝,夾雜著喧鬧的灌裝聲,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煤氣的味道。
搬遷存在兩大困境
就在油氣庫對面不到30米開外,便是一棟棟職工宿舍,而距離其不到200米的地方,則是居民住宅小區。龍園山莊小區內的黃先生表示,1993年清水河爆炸事故時他就已在深圳工作,前些年搬到小區時也是顧慮頗多。對於油氣庫的安全隱患,黃先生不敢想像太多,“萬一真的發生爆炸,整個羅湖區都沒了,我擔心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但是,他強調,隨著城市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政府應該考慮如何規劃,將油氣庫搬遷到相對偏僻的位置。
對此,清水河油氣庫中石化一位相關負責人楊先生認為想法本身很好,但實際操作起來將遇到諸多“攔路虎”。他告訴記者,從1993年爆炸事故發生以來,政府一直考慮搬遷,但未能如願,最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投資問題,現在整體搬遷因牽涉諸多方面,除去油氣庫本身的建設成本外,還有很多安全、環保等相關設施的配套建設,因此一次搬遷動輒需要幾千萬的資金。另一個則是搬遷點企業及居民的抵制,“現在搬到哪裡人家都不要”,楊先生坦言。據他介紹,清水河油氣庫本來打算今年搬到觀瀾,但因為搬遷地址距離華為公司僅1公里左右,因此遭到對方的極力抵制。但是,其中的另一個現象則是,“市區內的油氣庫只能往關外搬遷,關內絕無搬遷可能”。
據楊先生介紹,因為政府近年來一直說要搬遷,油氣庫內近6萬立方米的儲存罐從2009年開始就全部暫停實用,目前裡面所裝的均是水。
小區安全防護薄弱
因搬遷計畫遲遲未能啟動,清水河油氣庫的工作人員坦誠,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成為保障居民安全的主要舉措。據楊先生介紹,目前,油氣庫區工作人員每個小時就要有一次人工巡查,區內裝有濃度報警器,泄漏達到一定濃度便會自動預警通知。
相對油氣庫區滿是禁止標識的嚴格安全監管措施,附近居民的安全防護手段則寥寥無幾。在周邊的小區實地走訪後,記者很難找到相關的安全標識或知識宣傳欄,距離庫區不到500米的一商鋪店主肖女士介紹,僅有的安全知識普及也是消防中隊定期舉辦的一次消防演習,期間免費贈送商鋪兩個小型滅火器。
大事記
199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作出搬遷清水河油氣庫的決議。同年,位於長嶺陂的油氣庫新址選定。
1995年,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有關方案報送有關部門後,一直未能付諸實施。
2000年9月,筍崗-清水河物流園區被確定為深圳市重點建設的六大物流園區之一。
2002年3月,120餘名人大代表在深圳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遞交議案,呼籲清水河油氣庫儘快搬遷。
近日《清水河片區法定圖則》已經編制完成,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已批准對外發布。清水河片區改造和油氣庫搬遷選址長嶺陂,均已列入《深圳市近期建設規劃》。
反思
清水河庫區的選址反思
“深圳城市規劃忽視了安全要求”——這是當年“8·5大爆炸”事故調查專家組對深圳市非常明確的批評。
專家組的結論是,深圳市政府沒有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意識淡薄,對清水河倉庫區的總體布局未按國家有關安全規定進行審查,使易燃、易爆、劇毒化學危險品倉庫,牲畜和食物倉庫以及液化石油氣儲罐等設施,集中設定在與居民點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離規定的區域;存放化學危險品的清六平倉庫離繁華市區的國貿大廈僅4.2千米,煤氣儲運站建在居民住宅小區,與清六平倉庫水平距離僅300多米,嚴重威脅著深圳市的安全。
對於專家組的這一結論,深圳顯得有點不太服氣。“當年我們都到現場看過,當時清水河在深圳已經很偏僻的了,誰也沒想到城市發展得這么快。”一位曾經參與清水河油氣庫規劃選址的工程技術人員說。
這位工程技術人員的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見,不過,它也引出了一個話題: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的速度問題。具體到清水河油氣庫新址的選擇,就有人大代表直言:“長嶺陂,難保不成為清水河第二。”
長嶺陂——清水河第二?
長嶺陂相對偏僻,“那是在一個山坳里,是個很好的位置”。規劃國土部門向記者證實,新址是在長嶺陂一處山體圍合區域,然而,長嶺陂的選址是於1994年完成的,有關方案上報後,一直未能付諸實施。到了1999年12月,新庫址周邊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儘管規劃國土部門後來又對方案進行了修訂設計,但人大代表對此並不認同。
“長嶺陂現在有了人氣熱鬧的跡象,新址選在這兒,不知道與清水河有什麼區別?再過5年,新址又是個好地方,為何不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市人大代表楊劍昌說。
“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再搬第二次。”曾參與清水河油氣庫當年選址的一位危險品庫區規劃專家說:“正在建設中的大學城離長嶺陂也只有一公里多一些,我擔心它將來會和當年的清水河一樣,從偏地成為鬧市。”
對此,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是這樣解釋的:從規劃布局角度來說,選在長嶺陂是合理的。長嶺陂庫區建成後,可以涵蓋清水河現有的功能,不僅具備相當的公路運輸功能,也為未來的鐵路運輸留下可能的空間,完全可以取代清水河庫區的作用。至於將來庫區的安全如何保障,著重點則應放在土地控制管理及消防安全管理上。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大代表與楊劍昌的觀點相同:“什麼事情都要有前瞻性,不要搬了一次,再搬第二次。”
拋開長嶺陂的爭議不說,位於南山蛇口半島東角頭、松崗鎮茅洲山等地的油氣倉儲大型基地的搬遷問題也日益迫切。
一份名為《大鏟島油氣庫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深圳油氣倉儲現狀及存在問題做了全面盤點:
位於南山赤灣港的燃氣集團600噸液化氣中轉站周圍面積不足,附近有明火作業,存在安全隱患;
位於蛇口東角頭的岩谷氣體機具公司3300噸液化氣庫由於周圍用地性質轉變,不宜保留,應考慮搬遷;中石化38800噸蛇口油庫與周圍建築和設施存在安全距離不足等隱患;
位於松崗鎮茅洲山的2萬噸油庫由於周圍用地性質轉變,也不宜保留,應考慮搬遷……
深圳市規劃人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在深圳發展的過程中,有限的城市空間與經濟、社會及人口急劇發展的矛盾,使深圳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尷尬。不止是危險庫區的選址問題,城市道路等各方面的基礎配套也都存在著如何更好適應未來發展的問題。“如果把握不好未來發展的脈絡,不嚴格管理,誰也不敢保證危險品庫區的搬遷會不會循環往復地持續下去;城市建設會不會無休止地推倒重來。”
不得輕視的庫區安全管理。
“由於城市規劃只能做到適度超前,因此有時不得不面臨這種尷尬。畢竟,誰也不能先知先覺。”一位規劃專家對油氣庫選址的爭議是這樣看待的。“對於一個危險品庫區的安全前景而言,如何做好消防安全防護的重要性要大於選址問題。“現在從城市規劃、布局以及管理方面,深圳已經做得很到位了。”
為了核實這位專家的話,為了了解深圳油氣庫安全管理的現狀,記者於近日前往東、西部兩大油庫區採訪。8月2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乘坐的採訪車未進行登記,便直接闖入了下洞油氣庫區的中石化大鵬灣油庫。進入油庫僅兩三分鐘,接到值班人員報告的中石化深圳分公司大鵬灣油庫辦公室主任鄺鳴,就驅車把記者堵在了路上。
而在南山半島油氣基地的中石化媽灣油庫,記者想拍攝液化氣罐車作業的情景時也受到了警告。“當照相機快門閃爍時,有可能產生瞬間的靜電,與空氣中的液化氣一接觸,就容易產生爆燃。”
記者畢竟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在油氣庫安全的硬體方面有所發現,不過這兩件小事,倒可以看作是油氣庫管理人員安全意識的一種體現。而深圳市消防局防火處副處長陳景新的一番話,似乎更可以讓人放心,“消防局現在每年都會組織十幾個檢查組分兩次對全市的10餘處油氣庫、100多家加油站進行大規模的專項治理。”
就在記者採訪陳景新前不久,深圳市消防局剛剛完成了最近的一次大檢查。“通過這次檢查,我們認為深圳各油氣庫的消防設施基本上是完好的。現在這些油氣庫企業的負責人都已經意識到消防安全是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鈎的,他們在各方面的管理還是上檔次的,能夠落實各項消防規章制度。”
另外,一個龐大的消防體系也正在建立中,“未來十年,深圳將投資25億元建設海陸空消防安全體系。到2005年深圳就將建設21個消防站,遠期到2010年全市將達到90個消防站,此外還將建立有兩架直升飛機的消防直升機特勤站。”
不管是關於清水河油氣庫選址的爭議,還是油氣庫管理上的建設,它們指向的都是一個安全問題。經歷了“8·5”大爆炸的深圳,多一些小心,多一分慎重,總是必要的。“深圳絕不能重演‘8·5’大爆炸了。”這幾乎是所有接受記者採訪的市民、官員、專家的一致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