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覆,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是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之一。 2018年3月27日下午,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召開,舉行了“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啟動儀式。 2019年1月10日,深圳發布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成績單”,低碳綜合指數全國排名第一。

歷史沿革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現場

2018年2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2018年3月22日,為加強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領導,廣東省政府決定成立推進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2018年3月27日下午,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會在五洲賓館召開,會期半天。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南平,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如桂,生態環境部國家標準司副司長王開宇等出席了會議,並共同見證“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啟動儀式。  

領導小組

組長:馬興瑞 省長
常務副組長:王偉中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
副 組 長:黃寧生 副省長
陳如桂 深圳市市長
成 員:李貽偉 省政府副秘書長
高自民 深圳市副市長
魏宏廣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
王瑞軍 省科技廳廳長
黃漢標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
陳光榮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魯修祿 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許永錁 省水利廳廳長
鄭偉儀 省農業廳廳長
陳秋彥 省外辦主任
曾穎如 省旅遊局局長
陳俊勤 省林業廳巡視員
彭 煒 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
邢 鋒 省教育廳副廳長
彭 會 省公安廳副廳長
陳 奇 省民政廳副廳長
劉啟宇 省文化廳副廳長
麥 良 省體育局副局長
陳春懷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成員
陳天翼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
何勝莊 省安全監管局總工程師
何 真 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參考資料 

總體定位

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務院於2016年12月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就示範區建設作出明確部署。其總體定位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創新理念、問題導向、多元參與、開放共享”的原則,以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著力點,探索以科技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系統解決方案,為我國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落實新時代發展任務作出示範並發揮帶動作用,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說,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重點針對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等問題,集成套用污水處理、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修復、人工智慧等技術,實施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等工程,為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發揮示範效應。  

主要任務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帶來的重大機遇,堅持創新與探索,曾經在不同領域改革實踐中創造了多個“第一”。深圳同時也是全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此次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對深圳意義尤為重大。

新時期,深圳將繼續肩負重任,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按照《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要求,認真落實國務院的批覆要求,不斷探索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持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

按照國家批覆檔案的工作部署,深圳將聚焦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支撐力相對不足“兩大問題”,圍繞建設更具國際影響的創新活力之城、建設更加宜居宜業的綠色低碳之城、建設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建設更高質量標準的普惠發展之城、建設更加開放包容的合作共享之城等“五大重點任務”。

實施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等“四大工程”。

以重大科技攻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孔雀計畫”、優質教育等行動為重點,健全創新服務支撐和多元人才支撐“兩大體系”。

以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科研活動組織方式創新、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政策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完善資源環境管控、社會治理服務、創新創業動力、人才教育保障等“四大創新機制”。  

主要成果

2019年1月10日,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階段性“成績單”出爐。“成績單”顯示,根據國務院批示精神,深圳大力實施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四大工程”,健全創新服務支撐和多元人才支撐“兩大體系”,大力推進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紮實開展。

2018年拆除消化違建2380萬平方米

在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方面,深圳加快推動城市空間緊湊集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高效集約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

深圳通過執法拆除、城市更新、土地整備、建設用地清退、完善手續等多種方式拆除消化違法建築2380萬平方米。

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新建民用建築100%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成為我國綠色建築建設規模和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榮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稱號。

最佳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交通出行,在全球率先實現公車100%純電動化,推廣新能源汽車17.79萬輛,數量居全球城市前列。深圳巴士集團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純電動化的公交大巴企業。

持續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加快國際低碳城建設。根據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托維茲》氣候變化綠皮書,深圳低碳綜合指數在全國排名第一。

2018年治水投資逾190億,同比增長超80%

在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方面,深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水環境、大氣環境、海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以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飲用水源、黑臭水體、跨界河流、海域綜合治理,2018年治水提質工作完成投資191.47億元,同比增長80.87%。全市主要河流水質持續好轉,135條(144段)黑臭水體中50條(59段)已完成整治,剩餘85條已全部開工,計畫於2019年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在大氣環境保護方面,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為重點,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建成國內首個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覆蓋所有街道的格線化空氣監測體系,公眾可通過手機APP、微信等渠道查詢全市74個街道PM2.5實時濃度及排名。

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開創我國“政府引導、企業出資、第三方實施、社會參與”的海洋生態補償新模式,改變以往生態補償直接上交財政的“一交了之”方式。在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在全國率先建立與GDP相對應,全面衡量生態狀況的城市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統計與核算體系,並大力推行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初步形成了經濟質量、社會質量和生態質量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投入逾10億元實施社康中心標準化建設

在健康深圳建設工程方面,針對市民健康管理水平不高、醫療資源總量供給不足、醫療機構布局不均衡、健康服務和保障機制亟待完善等問題,以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為核心,著力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倡導健康生活。

實施市民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啟動全市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調查評估深圳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及其變化趨勢。

醫療衛生資源持續增加。2018年全市新增三級醫院4家,新增床位約1200張。新增社會辦醫院1家,門診部、診所(醫務室)438家,醫學檢驗實驗室3家,新引進“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高水平醫學團隊57個,建成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8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國家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努力做強做實社康中心,將政府辦社康中心設定納入《深圳市城市規劃與準則》,明確用房面積標準不得低於1000平方米。

在社會治理現代化工程上,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推進安全監管精準化,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18)》,7家深圳企業位列2018中國企業300強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前100名。

2018年建設籌集人才房和保障房14078套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支撐作用,深圳市正加快構建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例如,實施重大科技攻關“登峰計畫”,圍繞高端醫療器械、工業母機、核心晶片、關鍵零部件等重點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創新人才引進與培育力度,先後制定了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促進科技創新、人才優先發展、高等教育發展等“一攬子”政策,共235條措施,切實做好創新人才在深創新創業服務工作。打造創新載體“核心樞紐”,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累計建成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1877家,其中國家級114家,覆蓋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成為集聚創新人才、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平台。累計培育4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在多元人才保障體系方面,深圳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方位加大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全要素構建世界一流人才發展生態體系。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2018年深圳全市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4078套,實際竣工(含基本建成)9696套,供應6534套,均超額完成進度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