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深圳市人民醫院,始建於1946年,前身是寶安縣醫院,1979年伴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更名為深圳市人民醫院。1994年被評為深圳首家“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經國務院僑辦批准成為暨南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05年升格為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特色科室
醫院現有呼吸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感染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口腔科、麻醉科、婦科、產科、新生兒科、急診科、病理科、檢驗科、臨床護理及包含CT、放射、超聲、介入、核醫學在內的醫學影像科16個省級重點學科,優勢醫學重點學科(群)7個、深圳市醫學重點學科14個、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4個。
醫護團隊
碩士生730餘名、博士生40餘名,本科生264餘名。每年招收臨床實習生近130餘名,進修生 120餘名。
基本簡介
醫院占地面積10.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開放病床1090張。2007年出院病人達4.11萬人次,門診量231萬人次。全院職工1948人,其中,主任醫(藥、技)師150人,副主任醫(藥、技、護)師372人,主治(管)醫(藥、技、護)師618人,護理人員676人。近年來,又先後從國內外引進了博士後7人,博士92人,碩士267人。醫院設有41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
專科建設
深圳市人民醫院有廣東省醫學特色專科消化病專科和臨床基因檢測專科2個,深圳市衛生系統重點專科10個,院級重點學科3個。重點專科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某些領域走在了省內甚至國內前列。 省級特色專科消化病專科由消化內科與胃腸外科組成,擅長內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胃底靜脈粘合劑治療,內鏡下引導擴張及金屬支架放置術、內鏡下腫瘤剝切術、腹腔置管灌洗術、內鏡下胰管支架放置、經自然孔道腹腔內鏡診斷與治療和ERCP膽道取石術等處於省內領先水平。市級重點專科呼吸內科擁有全市規模最大的獨立建制的呼吸重症監護病房;擁有完善的、先進裝備的內窺鏡室、高配置睡眠多導診斷儀及肺功能儀,在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症的治療、重症呼吸道疾病的診治上處於領先水平。新生兒科以心肺腦疾病診治為優勢,以早產兒救治為重點,特別是在套用肺表面活性物質防治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成績突出。腫瘤科由腫瘤內科和腫瘤放療科組成,是全市腫瘤診治中心,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上處於領先地位。放射科是全市規模最大、開展項目最多的醫技科室,CT、MRI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在某些疾病診治方面已達到省內及國內先進水平。口腔科在頜面外科、種植牙技術、牙周病治療、口腔黏膜病等治療方面處於省內和市內的先進水平。
科室簡介
深圳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建於1981年,是深圳市綜合醫院中最早組建的科室,初期曾與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合作3年,奠定了良好的科研、臨床基礎。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了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單位,是深圳市規模較大、設備齊全、技術力量較雄厚的皮膚性病學科之一。其中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1人、主管護師1人、技師2人。
專科介紹
醫院設有40個臨床科室、11個醫技科室。專科建設和醫療技術水平迅速發展。形成了門類齊全、專業分工精細的醫療技術隊伍和功能格局,能夠完成高水平的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對社區提供較全面的醫療、護理、預防和保健服務。
內科系統
心血管內科 | 血液內科 | 呼吸內科 | 消化內科 |
內分泌科 | 神經內科 | 腎內風濕科 | 風濕免疫科 |
感染內科 | 中醫科 | 兒科兒內科新生兒科 | ICU |
老年病科 | | | |
外科系統
普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乳腺甲狀腺外科肛腸外科 | 胸心外科胸外科心臟外科 | 泌尿外科 | 神經外科 |
骨科骨關節外科脊柱外科手顯外科 | 整形外科 | 婦產科婦科產科婦科二區 | 耳鼻喉科 |
眼科 | 皮膚科 | 麻醉科 | |
醫技科室
放射科藥學部檢驗科輸血科高壓氧科病理科核醫學科理療科超聲科麻醉科營養科消毒供應室
門急診
一門診部 | 二門診部 | 急診科 | 特診科 |
疼痛科 | | | |
研究所
腫瘤研究所 | 臨床醫學研究 中心 | 口腔醫學 中心 | 老年醫學 研究所 |
法醫司法鑑定所
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
教學科研
教學工作進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設立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16個教研室。目前有碩士生導師87名,博士生導師17名。現已招收碩士生352名(已畢業180名),博士生25名(已畢業7名)。每年招收臨床實習生250到300名,進修生100到120名。
深圳市人民醫院從1992年至2008年10月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研課題6項,其中科技部“863”計畫項目1項,科技部“973”前期研究專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至2008年10月,我院在SCI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論著34篇,獲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獎67項,其中深圳市科技創新獎3項,省級以上獎9項。2004年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為深圳市衛生系統獲得的最高獎項。我院共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使用新型專利16項。
醫療設備
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臨床需求,醫院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放射、超聲、檢驗、放療等大型設備的更新換代。截至2008年10月,醫院裝備了2台MRI、3台螺鏇CT、1台全身CT、35台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1台ECT、1台DSA、2台直線加速器(中能及高能)、11台DR、6台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4台大型全自動細菌分析儀、1台高壓氧倉等醫療設備。高檔次、新型號的MRI、CT、DSA、加速器等大型設備已經列入近期採購計畫。大量高新技術設備的引進,極大地推動了我院診療水平的提高,在腫瘤的綜合治療、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等疾病的介入診斷治療、微創外科、人類基因疾病的診斷治療、臨床檢驗等技術領域跨入了國內、省內先進行列。
專家團隊
李小軍
工作經歷:
現任整形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深圳市整形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整形外科、顯微外科 手外科 周圍血管外科工作23年。在上瞼下垂矯正、眼鼻部美容及修復重建手術、生殖器整形、斷指(肢)再植 組織移植 器官移植 手傷修復 手病及腫瘤治療 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等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擅長套用顯微外科技術進行器官修復再造、組合移植、複合移植、組織瓣移植 再植等高難手術。曾在德國學術訪問6個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3個月。
學術成就:
曾獲“全國百名優秀醫生” “深圳市優秀專家”等榮譽 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會強生優秀中青年臨床醫學獎二等獎1項 在本專業國際和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著30餘篇, 其中SCI收錄論文3篇 主編專著1部 參編3部 經廣東醫學情報所查新 作出12項技術創新與改進。
於麗
工作經歷:
整形美容外科博士,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醫院。1995年以來一直從事整形美容外科工作,專業特長如下:
(一)乳房整形:隆乳術;乳頭乳暈整形;男性乳房肥大整形。(二)面部美容:
眼部:重瞼術;上瞼贅皮去除;內眥贅皮矯正;眼袋去除術;上下瞼外翻矯正術;上下瞼凹陷充填;眉整形。
唇部:厚唇矯正術;豐唇術;酒窩成形術。
鼻部:隆鼻術;鼻尖鼻翼整形。
耳部:耳廓畸形、外傷性耳廓缺損、小耳畸形的治療。
面部年輕化手術;微創面頸部除皺術;注射除皺及瘦臉術。
其他:隆頦術;面部凹陷充填術。
(三)婦科整形:陰道緊縮;處女膜修補;小陰唇整形。
(四)體型雕塑:針式吸脂;腹壁整形。
(五)整形外科:套用綜合方法(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磨削術等)擴張器等治療全身體表各部位外傷、燒傷、感染畸形、色素痣、血管瘤、先天發育畸形等;微創腋臭治療。
學術成就:
現為廣東省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委員,深圳市整形外科學會委員,《解放軍醫學雜誌》特邀編委。在國內外核心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宋仁剛
工作經歷:
98年口腔整形專業畢業後,在佳木斯中心醫院整形外科工作至今,期間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工作學習三年,後在第一軍醫大學珠江醫院整形外科工作學習三年(以訪問學者赴韓國首爾學習韓式改臉、鼻部美容整形、小腿整形等美容手術方法,回國後在珠江醫院開展該內容手術)。
學術成就:
學術活動:1999年參加第四屆全國整形外科學術大會(哈爾濱)
2000年參加第一屆國際“微笑列車”學術活動
2003年參加第五屆全國整形外科學術大會(上海)
2006年參加第四屆美容整形外科學術大會並負責此次會務工作
2007年參加首屆華人美容外科學術大會
2008年參加第三屆全國顱頜面整形美容外科學術大會並負責會務工作
論文及著作:
現在核心期刊發表論著兩篇,著作一部,學術大會交流五篇。
第四屆全國美容外科學術大會:
橫切口內眥贅皮矯正聯合重瞼成形術
鼻外側超薄皮瓣修復下瞼軟組織缺損的臨床套用
液窩切口胸大肌後間隙隆胸術麻醉方法探討
腓腸內側頭肌支神經切斷小腿減肥術套用解剖及臨床效果觀察
套用組織工程技術修復全層皮膚缺損實驗研究
2006年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基礎理論研究
不同濃度TGF-對大鼠骨髓內皮祖細胞(EPCS)體外增殖的影響
2007年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基礎理論研究
利用骨髓內皮祖細胞(EPCS)促進帶蒂皮瓣血管化的實驗研究
科研成果:
課題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雙基因修飾骨髓基質幹細胞促進黏附性的實驗研究”(本課題導師為柳大烈教授,2008年結題本人為課題標書撰寫人及第一完成人)
張勁松
工作經歷:
1993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後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整形美容外科工作至今。主要擅長重瞼成形、眼袋祛除、隆胸、隆鼻、吸脂等美容手術。
學術成就:
在國內專科學刊上發表論文多篇,有《內眥部肌肉緊縮在下眼袋整形術中的意義》,《腹部吸脂術併發症的臨床分析》,《負壓吸脂術300例分析》,《photoderm vlpl強脈衝雷射治療皮膚血管性疾病208例療效分析》等。深圳市科研立項課題《人類皮膚血管瘤內皮細胞mRNA的差異顯示研究》主要負責人。
就診指南
掛號、收費
1-7樓每層樓均有設掛號收費視窗,可同時完成各科的掛號和劃價,收費服務。
1、掛號及收費時間:
一樓周一至周五上午 7:30-12:30 下午 13:30-17:30
周末及節假日上午 8:00-12:30 下午 13:30-17:30
其他樓層周一至周五上午 8:00-12:30下午 14:00-17:30
周末及節假日 休息
2、掛號費及診金收費標準:
(1)掛號費:1 .00 元
診金: 普通醫生: 3.00元
專科及副主任醫師:6.00元.
主任醫師: 8.00 元.
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省級名老中醫:50.00;
3、每號一科,需多科就診一併掛號;
4、口腔\感染內科\腫瘤內科\放療門診在相應就診科室處掛號.;
5、婦產科\耳鼻喉科\眼科\肛腸科等需做相應檢查的科室為減少二次排隊交費;在掛號時一併先交檢查費,如醫生就診時未做檢查可憑醫生簽名蓋章退費;
6、按照醫院規定,凡在我院就診的門急診病人掛號當日有效。已掛號病人當日複診同一專科免掛號;已掛號為完成診療程式的門診病人,當日因同一疾病複診免掛號。已掛號的門診專科病人需要轉科診療時,接診專科需優先安排就診,但病人應重新掛號。
初診、複診
1、填寫信息:請在門診病曆本上填寫好您的相關信息。
2、初診:到相應就診科室,在分診護士處將您已經填好信息的病曆本交給護士並說明您需要就診的專科及要選擇的醫生,護士將給您一份就診排號單,上面有您就診的專科及排號的位置。您可在候診區等候,待叫號系統呼叫並顯示屏顯示您就診的診位後,進入相應的診室就診。
3、複診:如果你是複診病人,請您出示您以前看病的就診條碼(多是貼上在病曆本上)。此條碼是保存您就診信息唯一的憑據,憑條碼醫生可以查閱您以前就診的資料,方便就醫。
4、如果看多個專科疾病,需掛多個號併到各項專科錄入信息,分別排隊就診。如果因同種疾病接診醫生認為需專科會診,需重新掛號,分診護士會安排優先就診。
5、當日拿到檢查結果可不用掛號到就診專科醫生處複診,隔日拿到檢查結果須從新掛號排隊複診。
就診
1、當顯示屏及叫號系統呼叫您,您根據呼叫系統安排的診位進入相應的診室就診。請將掛號票綠色一聯交醫生,紅色一聯自己保存可作為當日就診信息查詢憑證。醫保患者請出示您的醫保卡就診。
2、醫生開具的檢查單及處方請您仔細核對您的姓名及相關信息。
3、醫生開具的電子申請單下方有該相檢查的地址及聯繫電話。拿到檢查單後可先到檢查室諮詢預約也可先交費,預約時請仔細核實該項檢查的注意事項並按期檢查。
4、抽血化驗:
抽血地點:二門診二樓中部採血室。
抽血時間:上午:7;40-11;40,下午:2;00-4;40。
抽血流程:
①將化驗單交編號視窗護士;
②將取回已編號的試管及驗單到採血視窗排隊抽血;
③採取標本後護士會給您取單回執。您可根據抽血室張貼的取標本時間到一樓發單台領取報告。如有不清楚可詢問編號護士或發單台工作人員。
④採血過程中如遇不適可休息片刻,並告訴抽血室護士,我們會給您相應的幫助。⑤請您保留好取單回執和交款時紅色的發票,便於查詢。
5、取單地點:門診一樓大堂西側發單台。
各種驗單領取報告時間在發單台牆面上均有公示,如您仍有問題可詢問服務台工作人員。
6、取藥:西藥房位於一樓大堂西側,中藥房位於二樓東側中醫科對面。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12;30 下午2:00-5;30
周末及節假日:上午8:30——12;30 下午2:00-5;30
①當你拿到醫生開具的處方可到任意收費視窗繳費,交費發票上列印有你應取藥的視窗。
②將交費後的處方交到相應的藥房視窗,等待取藥視窗電子顯示屏顯示您的姓名,取藥時出示紅色發票,以便藥師核對藥品後發藥給您。
③ 紅色的發票上列印有您應該取藥品的名稱、數量及費用。請你仔細核對你的個人信息、藥品及服用方法後領取藥品。
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法》規定,藥品一旦發出一律不得退換。
交通指南
公交線路 | 起始/終點站 | 起始/終點站 | 下車站 |
2路大巴 | 火車站西站(, 漁民村 ,) | 布心 | 留醫部 |
3路大巴 | 福田南(, 福田中學 ,) | 水庫總站 | 留醫部 |
13路大巴 | 上步碼頭(下步廟) | 寧水花園 ,(, 天井湖 ,) | 木頭龍 |
23路大巴 | 水貝 | 皇崗口岸 | 萬佳 |
27路大巴 | 草埔 | 蓮塘總站 | 萬佳 |
103路大巴 | 下沙總站 | 羅芳路口 | 留醫部 |
103B路大巴 | 下沙總站 | 溪沖 , 渡假村 | 留醫部 |
113路大巴 | 黃貝嶺(商業城) | 蛇口碼頭 | 留醫部 |
106路大巴 | 火車站西站 | 布吉 | 留醫部 |
202路大巴 | 明思克(, 沙頭角 ,) | 福田客運站 | 留醫部 |
203路大巴 | 東昌總站 | 漁民村總站 | 留醫部 |
211路大巴 | 梧桐山 ,村 | 建設路 | 留醫部 |
218路大巴 | 仙湖植物園 | 下梅林 | 留醫部 |
225路大巴 | 石廈南總站 | 水貝總站 | 留醫部 |
300路大巴 | 建設路 | 龍華鎮 | 留醫部 |
360路大巴 | 銀湖汽車站 | 南澳 | 留醫部 |
365路大巴 | 福田汽車站 | 坪地 | 留醫部 |
381路大巴 | 龍崗龍園 | 建設路 | 留醫部 |
發展規劃
用8—10年分三期改建擴建, 按照一次性規劃分期實施原則, 通過全面整合,建成2100床位、 具臨床醫療中心功能的深圳龍頭醫院。
外科大樓及幹部保健病區 醫療教學培訓中心
門診大樓改擴建
內科病房及醫技大樓
傳染疾病治療中心
腫瘤醫學中心
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口腔醫學中心
科研教學綜合樓
立體停車場
建設中的外科大樓單體建築:總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床位數860床,建築高度98.6米,地面二十三層,地下二層。
設計的幹部保健病區: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床位數93床,地面七層,地下二層。
醫院地址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東門北路1017號
廣東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