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栗鈣土

溫帶半乾旱草原下,具有栗色腐殖質層和碳酸鈣澱積層的土壤。栗鈣土發育於溫帶半乾旱草原植被下。其主要特徵是剖面上部呈栗色,下部有菌絲狀或斑塊狀或網紋狀的鈣積層。在美國的《土壤系統分類》中已將大部分栗鈣土劃歸軟土。此類土壤在法國稱棕色土,在加拿大稱棕色和暗棕色土。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分類中,則仍沿用栗鈣土的名稱。

基本信息

土壤類型 淡栗鈣土
PH值 8.4-8.8
有機質含量 10.0-25.0
全N含量 0.8-1.05
全P含量 0.3-0.7
全K含量 16-21

成土環境

淡栗鈣土處於栗鈣土類中氣候較乾旱的環境,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濕潤度0.24-0.4,高的0.5,無霜期100-130天。熱量較栗鈣土亞類充足.但降水減少,常受旱減產,屬不穩定的旱作區。地形與母質同土類。自然植被屬乾草原向荒漠草原過渡類型,除典型草原植被外,荒漠化植被亦開始出現。內蒙古高原及毗鄰地區的主要植物有短花針茅、戈壁針茅。克氏針茅、羊草、旱麥瓶草、點地梅、冷蒿、多根蔥、百里香、小葉錦雞兒、狹葉錦雞兒等,草群高10-20厘米,覆蓋率20%-30%,畝產乾草20-30千克。青海高原主要植物有芨芨草、固沙草、針茅、麻黃、駱駝蓬、冰草、小葉錦雞兒等,覆蓋率20%-40%。靠近荒漠草原地區還有紅砂、刺葉柄棘豆等乾旱植被出現。地表河流很少,且多為間歇河,水量小,流程短;湖泊少,水面小.礦化度高,大多不能用於灌溉。土壤水分狀況較栗鈣土亞類更差。相應的植被生長稀矮,每年地上、地下生物累積量較低,腐殖質層更薄,有機質含量減少,相反,鈣積層出現部位增高,碳酸鈣聚積量增大。

形態特徵

淡栗鈣土剖面由淡栗色或黃棕色腐殖質層,灰白色鈣積層和談灰黃或黃灰色母質層組成。削麵構型屬A-Bk-C型,層次過渡非常明顯。腐殖質層厚一般為15-30厘米,薄者僅10厘米左右。有機質含量10-25克每千克,侵蝕較嚴重的在10克每千克以下。腐殖質組成的地區差異較大,內蒙古高原胡敏酸略比富里酸多,胡富比大幹1,而甘、青地區則富里酸較多。胡富比為0.5左右。鈣積層厚20-35厘米,出現部位較栗鈣土更淺,常在25-40厘米深處出現。

理化性質

碳酸鈣呈斑狀或層狀澱積,含量為96-150.5克每千克,高者可達400克每千克。母質層,淡黃棕色、淡灰黃色或淡棕色,由黃土、紅土和各種基岩殘積、坡積風化物形成。土壤呈鹼性反應,pH8.4-8.8,由上向下鹼性增強,pH昔遍高於栗鈣土。由於氣候乾旱,化學風化較差。下滲水流量少。除鈣有明顯下移和澱積外,其它元素均未發生明顯移動,情況與栗鈣土亞類大同小異,淡栗鈣土的養分含量較栗鈣土亞類低,表層有機質含量為10-25克每千克,全氮0.8-1.05克每千克,全磷0.3-0.7克每千克,全鉀16-21克每千克,速效磷0.5-4.5毫克每千克。速效鉀80-140毫克每千克。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硼,鉬、鋅、銅等含量均處於臨界值水平,故土壤肥力較低。

利用與改良

栗鈣土在我國北方分布的範圍比較廣泛,水熱條件差異較大,這裡既是主要的牧業基地,又有不少旱作農業。作物以耐寒作物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燕麥、豆類、馬鈴薯、胡麻等;無霜期較長的地區還種植糜、谷、玉米和高粱。由於地廣人稀,耕作粗放,廣種薄收,加上常受乾旱減產,糧食畝產一般為50-100千克。耕地多分布在暗栗鈣土、栗鈣土和草甸栗鈣土上,其餘亞類耕地很少。各省(區)栗鈣土的利用狀況各不相同。栗鈣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耕作管理粗放、濫墾、過牧、亂挖藥材及鼠害等,從而導致水土流失、風蝕沙化、土壤貧瘠、鹽鹼化、草場退化等諸多不良後果。內蒙古栗鈣土沙化面積已達12407.5萬畝、鹽漬化面積已達803.8萬畝,分別占該區栗鈣土面積的33.97%和2.20%;特別是栗鈣土亞類尤為嚴重,沙化面積已占64.24%。土壤利用不合理,導致環境惡化,肥力下降。據內蒙古自治區調查,耕地栗鈣土腐殖質層的有機質含量明顯低於非耕地土壤。暗栗鈣土、栗鈣上、淡栗鈣土、草甸栗鈣土表層有機質含量各為32.1克每千克,17.2克每千克、12.8克每千克、24.1克每千克,而相應的耕地有機質則分別為22.9克每千克、13.7克每千克、10.8克每千克、16.5克每千克,約低1/4-1/3。在黃土高原丘陵區,由於濫墾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栗鈣土有機質下降更為嚴重,表土層大多在10克每千克以下,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嚴重不足。(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栗鈣土主要屬於牧用型土壤。目前儘管一些地區的農用比重不小,但考慮到大部分地區耕地土壤水分不足,春旱嚴重,產量低而不穩,應及時注意採取措施,將不適農用的耕地,改種草料,發展牧業,使土壤資源利用趨向合理。在暗栗鈣土、栗鈣仁、草甸栗鈣土地區,可將耕地設在緩坡或下坡土體厚的土壤上,這些亞類的墾殖率一般可控制在30%-70%,其它亞類均應以牧業為主,在有灌溉條件時,也可考慮墾殖一小部分,用以發展飼料、飼草和種植蔬菜。(二)廣種牧草,實行草糧輪作 栗鈣土地區地多人少,農民貧困,壓縮瘠薄耕地,發展牧草,實行草糧輪作,既有利於增加牲畜飼養量,糞肥又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和產量。在條件好的地方,天然草場也可增播和補播牧草,以提高草場質量和產草量。(三)以草定畜,劃區放牧 目前栗鈣土牧區在居民點和沿河、湖附近,放牧牲畜量遠遠超過載畜量,過牧造成草場退化。為此必須變自由放牧為劃區輪牧,同時根據草場的產草量限定每戶牧民飼養牲畜的數量。退化草場,實行圍欄封閉控牧或禁牧,以儘快恢復牧草生機。 (四)廣辟水源,擴大灌溉面積 栗鈣土地區,降水量少,風大,蒸發強烈,春夏之交常出現乾旱,造成農區糧食減產,牧區牧草枯黃的所謂“黑災”。為此,在有條件地區,積極打井或修水庫蓄水,擴大灌溉面積,建立人工飼料和飼草基地,提高糧食和飼料產量,解決牧區冬季飼草飼料不足問題,促進畜牧業的發展。(五)營造草場防護林 栗鈣土地區風蝕沙化日趨嚴重,風沙常破壞農田和牧場,沙化面積不斷擴大,嚴重影響農牧業生產。因地制宜地營造護牧林。以林護草,防風固沙,減輕乾旱程度,保持草原生態平衡。為避免土壤中鈣積層的影響,造林時應採取先易後難的原則。即先在鈣積量少和砂性土壤上造林,先在平地後在坡地上造林;對於不能營造喬木林且鈣積量較多的土壤,可種植適宜生長的灌木林。(六)坡耕地修築梯田或地埂 土層已變薄的坡耕地,應退耕種草種樹;土層厚的坡耕地,應修築水平梯田,不適宜修梯田的土壤,可修築地埂,以防水土流失,破壞土壤資源,同時要增施農家肥,迅速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七)防治鼠害 栗鈣土地區鼠害破壞草原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草原上鼠類以牧草為食,抑制牧草的生長發育。同時,鼠類挖出的土常埋壓牧草,既破壞草場,降低產草量,易導致土壤沙化。為此,要發動民眾堅持滅鼠,使鼠害控制在最小程度,保證牧草正常生長,提高草場生產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