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討鼻內窺鏡下鼻淚管、淚道逆行插管治療淚囊炎、淚道阻塞的療效。方法 採用鼻內窺鏡電視顯示下鼻淚管、淚道逆行插管治療慢性淚囊炎、淚道阻塞共31例。淚道阻塞並對所有病例進行隨訪觀察。結果 在31例中,治癒30例,治癒率達96.7%。結論 鼻內窺鏡電視顯示下鼻淚管、淚道逆行插管術,具有直視、操作簡單、組織損傷小、無皮膚切口、療效肯定等特點,因而是對具有鼻內窺鏡設備的醫院治療慢性淚囊炎、淚道阻塞的首選方法。
原因
正常平靜的情況下,成人每16小時分泌0.5~1.0毫升淚液,這些淚液除濕潤眼球及部分蒸發外,剩餘的淚液都由淚道引流入鼻腔。淚道阻塞的部位可以是任何部位:包括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不同部位的阻塞原因有所不同,但總的引起淚道阻塞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1、先天性和發育因素
先天性Hasner瓣阻塞最常見,還有先天性淚道閉鎖(包括骨畸形導致骨性鼻淚管閉鎖)、先天性淚小點缺如、鼻中隔偏曲、異位牙引起淚道阻塞等。
2、炎症
眼睛局部的炎症,如沙眼、急慢性結膜炎、瞼緣炎、急慢性淚囊炎、麥粒腫、眼瞼皰疹等。鄰近組織的炎症,如肥厚性鼻炎等。
3、外傷
淚小管裂傷最常見,還有其他部位的機械性損傷、燒傷(熱或酸鹼)、鼻骨和上頜骨骨折累及淚道等。
4、異物
沙塵、脫落的睫毛等。
5、腫瘤
淚囊腫瘤、鼻和鼻旁竇腫瘤等。
6、醫源性損傷
手術(鼻和鼻旁竇手術、口腔頜面外科手術)、過頻或不當的淚道沖洗、探通。局部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引起的放射性損傷。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如疫苗接種後反應等。
臨床表現
1、溢淚
淚道阻塞的主要症狀是溢淚。
2、上瞼外側
發紅、腫脹、疼痛,瞼緣呈橫S形下垂。
3、腫脹
可擴展到顳部、頰部,耳前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瞼內可捫及實性腫塊,有壓痛,與眶壁及瞼緣無粘連。
4、眼瞼分開時
可見顳上結膜充血水腫,淚腺組織充血隆起,有黏液樣分泌物。
5、其他
可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
檢查
1、淚道沖洗試驗根據液體排出情況判斷淚道阻塞或狹窄部位的方法。
(1)沖洗液自下淚點注入僅有部分液體進入鼻咽部而部分液體自上淚點反流者為淚道狹窄。
(2)沖洗液全部由上淚點反流為淚總管淚囊端阻塞或鼻淚管阻塞,如有大量的黏液性分泌物衝出為鼻淚管阻塞慢性淚囊炎。
(3)沖洗液全部由下淚點返回,沖洗時阻力大,應再從上淚小點沖洗,如淚道通暢,則為下淚小管阻塞,如上淚點沖洗也從原上淚小點反流則為淚總管阻塞。
2、X線攝片檢查
淚道注入碘油後作X線攝片檢查。
診斷
1、探通置管
可採用重複探通並逐步增大探針以擴大鼻淚管的方法,對少數輕度的或纖維蛋白粘連阻塞有效,已有固定瘢痕則很難奏效。探通後置線如絲線、腸線、聚乙烯或矽膠管等,留置3~6個月使形成通道。
2、阻塞切開
有多種切開的方法,如特製刀切開,電凝或電解,從上路或鼻內逆行切開阻塞等。
3、鼻淚管義管手術
探通擴大鼻淚管後置入一內徑1.5~3mm義管。
4、淚囊鼻腔吻合術
淚囊一下阻塞的最理想方式是淚囊鼻腔吻合術。
5、雷射淚道成形術
用雷射擊開淚小管、淚總管或鼻淚管的狹窄阻塞處,聯合藥物灌注,這種手術方法可恢復淚道的生理通道。
預防
1、應提倡勤洗手,避免隨意揉眼。提倡流水洗臉,毛巾、手帕等物品要與他人分開,並經常清洗消毒。
2、禁止到公共泳區游泳,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之後也必須洗手消毒,預防交叉感染。
3、凡工作環境多風、塵煙等刺激者,應改善環境和戴保護眼鏡,以防引起結膜炎。
4、對公共場所如浴室、餐廳、游泳池要進行衛生宣傳,定期檢查和加強管理。
手術方法
對慢性淚囊炎患者術前常規採用抗生素醫院眼科行淚道沖洗,以排清淚囊分泌物。患者取半坐臥位,用1%地卡因做淚點表麻,1%地卡因+1‰腎上腺素棉片按1:100000比例做術側鼻腔表麻3次,然後用7號探針從上淚點進行淚道探通(下淚道阻塞時從下淚點進行)。在鼻內窺鏡電視顯示下可窺見淚道探針(位於下鼻甲與鼻腔外側壁之間),將細銅絲從淚道探針注水端插入,並穿出探針,達鼻腔,在內窺鏡直視下取出銅絲至鼻外,然後將銅絲插入已製備好的矽膠管,並將銅絲穿出矽膠管,將下端結紮一小結,牽拉上端銅絲,使矽膠管上端與探通針頭相對合,然後在鼻內窺鏡下,緩慢向上牽拉銅絲同時退出探針,將矽膠導入淚道,並從下淚點引出矽膠管,使矽膠管翼狀部進入淚囊(此時向下牽拉矽膠管有一定阻力,證明翼狀部已導入淚囊),矽膠管雙管粘合段留置在鼻淚管部位,最後取出銅絲,剪除淚點以外及鼻外的矽膠管,從下淚點沖洗淚道,見沖洗液從矽膠管流至鼻腔,證明手術成功。術後予抗菌素眼水滴眼,隔日用慶大黴素、α-糜蛋白酶淚道沖洗,一周后改每周2~3次,1個月後改為每月1~2次,置管留置2~3個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