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面淨輻射值大小及時空分布,取決於海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和放出的長波有效輻射,凡能影響這兩個分量的因子都影響淨輻射,其中,以太陽高度角、雲量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影響較大。年平均淨輻射在中國鄰海均為正值,其分布形勢與太陽總輻射相似,高值帶在赤道附近,低值區在東海東北部以及日本近海8°N以南,淨輻射值介於160~170W/m ,緯向差異不;8°~18°N之間其值變化很小,南海東部略高於同緯度其他海區。從20°N開始向東北方向減少較快,東海大部為80~100W/m ,日本九州附近出現最小值80~85W/m 。黃、渤海比東海略高,在85~100W/m 之間,這是黃、渤海海面太陽能吸收比東海大的緣故。由於黃、渤海西側太陽總輻射高於東側,因此淨輻射呈西側高於東側的形勢。
海面淨輻射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1月,海面淨輻射南北差異較大。赤道附近為中國鄰海之冠,8°N以南達150~170W/m ,由此向北降低很快。東海東北部、渤海、黃海東部及日本海出現負值,表明這些海區海面通過輻射過程向大氣散失熱量,但散失熱量很小,大都在10W/m 以下,局部海區達20W/m 。東海西南部、黃海、渤海西部海區淨輻射通量在0~25 W/m 之間,台灣海峽升高到25~50W/m 。南海北部淨輻射向南遞增,等值線幾乎與緯線平行南海中部8°~18°N,淨輻射劇增到100~150W/m ,與同緯度相比,菲律賓群島西面稍高。
7月,由於全區溫度升高及海-氣溫差減小,海面有效輻射減弱且南北差異不大,因此,輻射平衡的分布主要決定於太陽總輻射。22°-30°N之間出現高值帶,其值大於200W/m ,由此向南北兩側減小,黃海北部及渤海約為150W/m ,南海呂宋島西岸、泰國灣、加里曼丹島沿海出現小於150W/m 的低值區。
從5個代表海區淨輻射年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淨輻射年變化自北向南減小。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北部呈單峰型變化,峰值在黃、渤海出現的時間為5月,向南推遲到7月。南海中部和南部淨輻射年變化呈雙峰型,南海中部峰值出現在4~5月和9月,向南時間逐漸提前,赤道附近為2月和8~9月。黃海大部、渤海東部及東海東北部由於冬季海面長波有效輻射很強,因此淨輻射在一些月份出現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