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除了溫暖氣候以外,還不清楚導致這種黏液團形成的其他原因。誰也不清楚這些黏液團里死亡的海洋物質為什麼不會腐爛。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區的海洋,因為黏液團發現了大量細菌和病毒,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
發現歷史
1729年,人們首次在地中海確認這種泡沫狀物質,而且在這一地區很常見。海洋的相對平靜和海水較淺,導致近海水體相對來說更加平靜,這種情況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環境。為了這項最新研究,達諾瓦羅和同事們對1950年到2008年的黏液物質報告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當海洋表面溫度比平均溫度更高時,這種物質會大規模爆發。
黏液團有危險
最近的研究發現,從北海到澳大利亞,這種物質可能遍及所有海洋,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氣溫升高造成的
這種團狀物不只是讓人討厭。在長達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這種黏液物質在夏季自然形成,經常出現在地中海沿岸。這個季節的溫暖天氣使海水更加平靜,這種情況導致有機物更易結合在一起,形成泡狀物。現在由於氣溫更高,黏液物質甚至在冬季也會形成,而且會持續好幾個月。
據這項研究的領導者、義大利馬爾凱理工大學海洋學系主任羅伯托·達諾瓦羅(Roberto Danovaro)表示,迄今為止,這種淺棕色“黏液”一般被視為一種令人討厭的東西,它形成的粘性膠狀膜可堵塞漁網,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發出一股怪味。
達諾瓦羅表示,這項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質里發現了大量細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潛在致命危險的大腸桿菌。9月16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PLoS ONE)》上的報告上指出,這些病原體對游泳的人和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脅。
密度非常大
這種物質的密度非常大,人根本無法在其內部游泳1991年,義大利海洋生物學家塞麗娜·方達·尤瑪尼(Serena Fonda Umani)在亞得里亞海里的一個黏液團附近游泳,這種物質的密度非常大,人根本無法在其內部游泳。她潛到大約51英尺(15米)深處時,突然感覺像有一個幽靈在自己的上面,這是一種非常陌生的體驗。
尤瑪尼和達諾瓦羅及義大利馬切科技大學的安東尼奧·普瑟杜(Antonio Pusceddu)都曾試圖潛入海雪(黏液的前身)里。她形容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糖漿里游泳。走出海水後,乾燥的“糖分”使她的頭髮變硬,衣服緊緊貼在身體上。的里雅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Trieste)的尤瑪尼說:“衣服根本沒辦法徹底洗乾淨,因為它上面貼了一層綠色的黏液。”
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微生物學家費洛奇·亞扎姆(Farooq Azam)表示,很少有人會故意游進這種黏液里。他說:“如果你不熟悉這種東西,尤其是你熟悉這種東西時,你肯定不希望靠近它。”亞扎姆並未參與這項最新研究。這種有氣味的巨大黏液團漂浮在近海,顯然不是什麼美妙的東西。
健康構成威脅
為了研究這種物質的副作用除了破壞泳衣是否還有其他危害,尤瑪尼和同事們2007年收集亞得里亞海的近海水樣和黏液樣本。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微生物學家亞扎姆表示,溫暖的淺海就像一個“巨大的浴盆”,是研究黏液團的理想的天然實驗室。
該科研組發現,這些黏液團里容易滋生病毒和細菌(其中包括致命的大腸桿菌)。沿海社區經常對大腸桿菌進行檢測,這些物質出現在海岸附近,在這裡游泳非常危險。研究領導者達諾瓦羅表示,“我們認為,黏液團釋放病原體會對公眾健康構成致命威脅。”在這種黏液團里游泳的人,可能會染上皮炎等皮膚病。
可引起窒息
該研究報告指出,那些別無選擇,只能游過黏液團的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最易遭受這種物質攜帶的病菌侵襲,甚至可能奪去大型魚類的性命。達諾瓦羅表示,這種有毒黏液團還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們的腮,使它們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團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條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
達諾瓦羅表示,黏液團不只是地中海地區的一大安全隱患。最近的研究發現,從北海到澳大利亞,這種物質可能遍及所有海洋,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氣溫升高造成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我們不對氣候變暖採取一些措施,地球將發生重大變化。如果我們繼續否認科學證據,這就是我們將面臨的嚴重後果。
形成原理
這種奇異的深海現象卻是有生活在表層海水中的原生生物和細菌引起的。在光合細胞的代謝過程中,代謝生成的營養物質——黏多糖常常會泄漏到外界。這種化合物擁有與蜘蛛絲類似的形態,呈線形且高黏度。漂浮在水中,絲狀的黏多糖會粘連上許許多多的小微粒,如懸浮的球狀排泄物、死亡的動植物身體組織等等。
隨著粘連的物質越來越多,黏多糖的重量便超過海水提供的浮力而開始向海底下沉。從海底的角度觀察,其景象就好像大片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
當表層的海水的生產率很高時,大量的黏多糖沉降可以在海底形成暴風雪般的景象。當海雪落到海底,這些由有機物組成的“雪花”為居住在海底的生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