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9年,海陵島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旅遊區。
1992年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成立後,經過整體規劃和統一建設,社會事業各項建設全面發展。
1994年,景區加速了旅遊事業建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供電、供水、電訊可適應近20年發展的需要,景區管理按照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標準。
2013年,海陵島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和大角灣景區合併在一起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制定創5A工作方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創建工作。大角灣景區和廣東海絲館在旅遊交通、遊覽、安全、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協調事項等方面積極整改。
2014年11月3日,創建景區經5A級旅遊景區景觀質量專家評審會通過,列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預備名單,進入國家創建序列。
2015年10月15日,國家旅遊局網站發布《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公告》,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經過20多年的旅遊開發建設,海陵島基礎設施配套日益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等。
2014年來,海陵島積極實施“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旅遊拉動、環境推動、文化鼓動”五大戰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旅遊項目建設和城市擴容提質這“三大抓手”,海島面貌日新月異,市場秩序管理規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位於廣東陽江市陽江中的西南端,距陽江市區20公里,距廣州280公里,距湛江260公里,陸地面積108平方公里,有可供開發的土地58平方公里,有可供養殖的灘涂12.4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
陽江市海陵島,地處南亞熱帶,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22.8℃,水溫23.5℃,降水量1816毫米,年晴天數310天,四季氣候宜人。 海陵島上年平均氣溫22.3℃,年均晴天310天,冷暖適宜,溫潤怡人。
資源情況
漁業資源
海陵島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素有“南海魚倉”的美稱。漁業生產持續增產增收,水產品總量77.56萬噸,漁業總產值34.24億元。
水資源
陽江市內河流密布,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條。全市還擁有1.27萬公頃可供開發的淺海灘涂,有6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漁港,水產品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連續多年居廣東省前列。
其他資源
海陵島是集海洋歷史文化資源與海洋生態資源為一體的海洋生態綜合區,是國內沿海罕見、具有豐富海洋生態資源與獨特海洋生態景觀的海區。
主要景點
海陵島閘波大角灣
大角灣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閘 坡鎮東南端。是中國AAAA級著名的旅遊景點。 海陵島閘波大角灣面積14.7萬平方米,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螺線形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灣三面群峰拱護,面向浩瀚南海,兩邊大角山與望寮嶺拱衛,灣內風和浪軟,峰頂時有雲霧繚繞,景觀層次豐富。 大角灣海水湛藍,沙質潔淨,可進行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大角灣背倚青山翠嶺,以陽光、沙灘、海浪、海鮮馳名於世,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該“大角灣”景點與陽西沙扒月亮灣並稱為“姐妹灣”。
馬尾島
馬尾島位於陽江市海陵島閘坡鎮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灣,最長沙環為1公里,三面環海,實為半島,屬自然濱海沙灘景區。 島上林蔭遍布,沿曲徑前行,有巨石列布海灘,或渾圓平整,或突兀峻峭,虎伏獅立,形狀奇特。島上有沙灘排球、足球、沙灘牽引傘、沙灘賽馬、駱駝沙灘游、雷射射擊等體育設施。 開發於1987年。2005年接待遊客6萬人次。總面積1.3平方公里,海灘長約1.25公里,水深適度、海底平緩、沙質優良,有“海水大浴缸”之稱。島上森林植被豐富,怪石遍布,蟲鳴蝶飛,林蔭小道彎彎曲曲,保留著極濃的原始氣息。山體被海浪千年萬載的沖刷雕琢,形成了亂石灘、海蝕灘、一線天等奇異景觀,除了觀瞻北帝廟、靈曰靈廟和燈塔外,還有碉堡、戰壕、古炮台等軍事遺址。1992年、1994年馬尾島分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遊度假區。海陵大堤是海陵島陸路進出口的唯一通道,也是廣東最長的一座聯陸海堤。
閘坡海市
大角灣,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古鎮,每日清晨,碼頭歸船靠岸,這裡都會熱鬧非凡。 遊客可以到這裡的大排檔觀賞各種新鮮的海鮮,也可以在此品嘗美味。集中於人民路的“海味一條街”有各種海貨及工藝品,還有陽江特產豆豉、刀具、漆器等。靈谷廟位於海陵島東北部的靈谷村首。廟宇濃墨重彩,輝煌艷麗。供台主位戰神“靈谷公”既非宗教先祖亦非歷史人物,但卻聲名遠播,香客如雲,吸引遠方遊客。 金沙灘位於海陵島南面,灘長2公里,寬度為80-120米。金沙灘海岸清靜、幽寂,沙呈金色,在這裡既可游水嬉戲,也可躺在沙灘上靜觀海鳥出沒。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主館,占地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是以“南海Ⅰ號”宋代古沉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展現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的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景區,是亞洲唯一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館。 館內包括八個專題展覽區:南海Ⅰ號船體構件及船員生活用品展區、出水貿易品展區、整體打撈及試挖掘專題展區、出水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區、海上貿易展區、海上絲路與宗教文化傳播展區、鄭和下西洋展區、珍品文物展區。
絲路船韻
該景區坐落於海陵島十里銀灘西側,絲路船韻有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仿宋古船、千年古樟、東方覽勝等景觀。800多年前的南宋古沉船“南海Ⅰ號”於2007年12月被整體打撈上岸,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里,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已知年代較早、船體最大、文物總量最多(6-8萬件)、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遠洋貿易商船,為揭秘和復原宋代歷史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難得的史料。
海上遊樂園
海上遊樂園的遊戲類型有:海盜船、大擺錘、跳躍雲霄、豪華轉馬、颶風飛椅、大戰鯊魚島、激流探險、無天網碰碰車。
腳踏車觀景
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是適合騎著腳踏車旅遊的地點, 景觀別致,別有一番風味。
獲得榮譽
時間 | 榮譽 |
2001年 | 國家旅遊局發布全國首批國家4A級景區,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是廣東唯一濱海4A級景區 |
2005年10月23日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等機構進行“誰最美”評比排行時,海陵島被評上“中國最美十大海島” |
2010年8月18日 | 被農業部稱為“全國文明漁港” |
2010年11月23日 | 國家海洋局組織召開專題評審會中,海陵島國家級海洋公園以最高綜合得分獲評首批7個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並作為南北兩個建設試點之一 |
2013年3月 | 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世界遺產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全球綠飄帶行動聯合會、中國城市研究院、中國城市旅遊雜誌社向全球發布了“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其中海陵島入選中國十大寶島 |
2013年7月 | 經中國休閒垂釣協會評審,授予該區“中國(海陵島)國際休閒垂釣基地”稱號。同年,海陵島又以“南海I號,絲路水道”的美譽入選中國十大寶島 |
2015年10月15日 | 經國家旅遊局批准,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正式榮升為5A景區,廣東省首個濱海類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旅遊信息
交通路線
坐火車到廣州,轉汽車到陽江;或坐火車到陽春,從陽春坐汽車到陽江。再從陽江坐閘坡的班車,從陽江到閘坡要一個小時左右,班車票價單程13元,往返20元。
從市區汽車總站及二運站與閘坡汽車總站之間每隔15分鐘對開一班直達快車。同時還有的士計程車穿梭之間。大嶺埂隧道的開通,車輛可沿環島公路長驅直入。 由海陵島去陽江,僅半小時車程(18千米),豪華車直達廣州,只需三小時。
景點活動
陽江海陵島大角灣風景名勝區,開發了衝浪、水上快艇、碰碰車、駱駝沙灘游、雷射射擊、情侶車、升空傘、滑翔傘、動力傘、三角翼、沙灘騎馬、沙灘足球、海上水球、沙灘文藝表演等活動。
景區美食
生醃蝦蛄
做法:指天椒、芫荽、蒜頭、姜切成小粒。蝦蛄洗淨,瀝乾水後,切成段放進盆中,加入適量魚露、醬油。倒入指天椒、芫荽、蒜頭、姜粒攪拌,放置在陰涼處,放置4小時左右,放得更久更入味。期間需要不時把盆抖幾下,以便醃製得均勻。
黑啤蝦蛄
做法:將鮮活蝦蛄洗淨瀝乾,生薑和蒜切片,鍋中放油,將切好的生薑和蒜並少許花椒放入油中爆炒直至發出香味,倒入蝦蛄翻炒片刻再倒入適量黑啤,以沒過蝦蛄的量為標準,依據口味加入食鹽,適量生抽和少許糖,大火燜煮五分鐘即可。
閘坡魚丸
閘坡魚丸,主要是馬鮫魚、九棍魚、門鱔魚這三種魚為選料。具體製作:取颳去細骨的新鮮魚肉,投入適量清水、少許食鹽,一併置於容器里,用手搖至魚肉有粘性,見有氣泡脹出,再加清水及一些鹽,再搖至魚肉象稠的漿糊,試投一小團於清水中見其不沉,即成初料。靜放脹發一不時,然後將魚糊抓起,輕輕握拳,使魚糊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擠出,形似桂圓稍大,一個一個投在冷水中凝結一會,再將冷水慢慢燒開。水開時,又要投注冷水止沸,以防魚丸變老,見魚丸變白浮上水面時即成熟。
豬腸碌
豬腸碌與粉卷相似,但餡是黃豆芽、炒粿條等做成的,以整張的粿條作皮來包裹。有人又叫豬腸粉、腸粉(由於現在腸粉用來指另外一種點心,陽江人已經很少人用“腸粉”來稱呼豬腸碌)。它類似平時吃的粉卷,用米粉皮包著芝麻、豆芽、蝦皮、蛋皮等。吃的時候可整條吃,也可以切成小段,再沾上特殊的調料(如辣醬)。 乾炒粿條的配料可按個人喜好,可用蛋炒粿條、鮮蝦仁炒粿條等,但正宗的豬腸碌一定用黃豆芽和蒜。
角子
在白蒲墟有很多賣“角子”的小食店,“角子”的麵皮是粘米粉,餡料是以椰菜、蘿蔔、蝦仁、豬肉等為主,“角子”是海陵島當地人在農曆七月十四過中元節時做的一種小食,閘坡人把“角子”叫做“葉薄包”。
鹹水角
鹹水角的餡料有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做法為將滾水沖入澄面中攪勻,糯米粉置盤中,加入糖、豬油、凍水搓勻,再與澄面混合。分出多份粉團,每份放入餡料包好,放滾油內炸至淺金黃色便成,口感脆而不韌。
鵝乸飯
鵝乸飯是廣東陽江一帶的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據《本草綱目》中記載:“鵝肉利五臟,解五臟熱,止消渴”所以自古流傳著“喝鵝湯,吃鵝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諺語。陽江黃鬢鵝是以食青草,稻穀等天然原料為主,而鵝乸飯更是以日數較長,其肉質和保健功效更顯優勢,鵝乸飯在製作和材料方面也比以前更勝一籌,獨具風味。
發媽
發媽,又名發糕,廣泛分布於南方地區,是浙江省龍游縣,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及四川省、重慶市等地的漢族傳統美食。以糯米蒸煮製成,其味清香,是一種大眾化的餅類食物。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