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島海西村,是前海西、後海西兩個村的合稱。它坐落於青島市的北部、膠州灣的北岸。墨水河、洪江河於村南交匯入海。2009年,兩個村共有2921戶,7867人,是棘洪灘街道最大的村莊。海西獨有的傳統節日是農曆六月十三的龍王節。要說龍王節,得先說說海西村的來歷。節日起源
明永樂年間,馮氏一族由雲南遷徙至即墨西南方向的膠州灣海邊定居,取村名為馮哥莊。後矯氏亦遷居於此。清康熙年間,矯氏分居,在馮哥莊村後另立一村,因居住少海(膠州灣之別稱)之西岸,遂取名為“海西”。清乾隆四年(1739年),馮哥莊矯氏將村名改為“前海西”,前海西村後另立村莊則為“後海西”。由於前海西地處膠州灣畔,享有漁鹽之利,是漁、運、鹽諸業並舉之村莊。明萬曆年間的一個農曆六月十三,天降暴雨,洪水在海邊衝出一個龍王牌位,被前海西人撿起,於村東南蓋了3間龍王廟,將龍王的牌位供奉起來。由於海西多海洋捕撈、海上運輸和海水製鹽者,深信龍王能保佑海事平安,風調雨順。因此,在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撿拾到龍王牌位的日子裡,鹽戶、船家、漁民及其他民眾自發地到龍王廟焚紙燒香,祈福許願。年復一年,成了海西村一帶所獨有的節日“龍王節”。
祭祀流程
舊時農曆六月十三這天,從事海事活動的船家、鹽戶、漁民和近海下小海的,天不亮就來到龍王廟前祭祀龍王,有祭祀的時辰越早,運氣越好一說。龍王節祭祀儀式由前海西村三官廟道士主持,所誦經文為 《秋雨頌》,其寓意是保佑船東、漁家秋天出海風平浪靜,海上平安;保佑秋天風和日麗,免遭暴雨,使鹽戶海鹽有個好收成;保佑秋天風調雨順,金秋時節五穀豐登。祭祀之前,要擺上被稱之為“三牲”的豬、雞、魚,連同大餑餑、水果、糕點、糖果等,這些均由三官廟的道士準備,其費用從三官廟廟產祭田的收入中支付。是日,在日出之前,人們抬著去掉內臟的整豬,帶著供品、祭品、香火、鞭炮從四面八方湧來。所供奉的整豬,大家富戶每家獨備一頭,普通人家則三五家合備一頭。由於前來祭祀的人眾多,最多時三百餘頭整豬依次排開。
祭祀開始,先由會首行三拜九叩大禮首祭,船家、鹽戶、漁民等依次叩拜。龍王廟前秉燭燃香,焚紙祭酒,煙霧繚繞,鑼鼓歡騰,鞭炮齊鳴,響聲震天,到處摩肩接踵,人聲鼎沸,蔚為壯觀。祭祀儀式結束後,海西人各自回到家中,迎賓待客,美酒佳肴款待親友。
青島海西龍王節始於明末,鼎盛於清朝和民國年間,先前為前海西獨有。改革開放後,後海西村受其影響,也過龍王節,使其聲勢得到了弘揚,但祭祀儀式要簡單得多,除由村內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擺供上香焚紙,鳴放鞭炮外,還增加了村幹部講話,祝福鄉親和家鄉的內容,使龍王節賦予了時代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