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介紹
海琴廣場原是一處停車場, 四方區政府在財政較為緊張的情況下,投資五六百萬元,將這個停車場平整改造成文化廣場。據說,當時僅一年的停車費就有20多萬。後來2期改造和島城首個“人與自然”生態雕塑園建立共投資超千萬元。
每當夜幕微合,人們從四面八方擁進廣場,在廣場中央直徑達36米圓形大理石鋪面的中心舞台上翩翩起舞,有時高達上千人,場面頗為壯觀。另外,太極拳、秧歌舞、健美操、拍打功也在廣場四周活動,經常有大鼻子的外國人參與其中。廣場建身路徑是孩子們的樂園,雙槓、單槓爬滿了愛動的孩子,時不時有大人和孩子商量:“讓我一會,練幾個槓”。鞦韆是孩子的專利,玩一陣下來,想玩再排隊去,沒人組織,全靠小朋友自我約束。最有意思的是太空步,老人和孩子常為此爭吵,常常是小朋友讓給童心大發的“老頑童”。
歷史延革
海琴東廣場南邊有幾棵大樹,見證著歷史的發展。日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修建了滄口飛機場。為了躲避國民黨和美軍的轟炸,在現海琴廣場處曾建有2個飛機窩子,飛機窩子呈半弧形,高7-8米,寬10餘米,全部由鋼筋水泥澆築而成,旁邊用土做偽裝。解放後,一個做了鹽灘村的牲口棚,一個是部隊駐地。小時候常爬飛機窩子,因為上面光滑無比,要在老遠加速度衝刺,才能爬上去。上面風景獨好,周圍全是農田,還能看見大海。1980年前後,政府出政策,各單位出資蓋房建洛陽路小區,飛機窩子被炸掉。
海琴廣場中有條排水溝,叫鄭州路河。解放前是老村莊鹽灘村和閻家山村的分界河。這裡地勢低洼,水源豐富,是種菜的好地方。難怪閻家山村把這稱為西窪。西窪挖了個人工湖,成了現在廣場的一顆明珠,廣場內原來用來澆灌蔬菜的大機井,現還發揮作用,只不過改為澆樹澆草和給人工湖補充水源了。排水溝已列為2005年李村河改造計畫(鄭州路河是李村河的支流)。在溝上建長廊,廊外廣植葡萄、爬山藤、薔薇等植物,形成立體綠化,廊內設立文化牆、書畫廊、報紙欄。相信海琴廣場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