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龍亞科是最大的滄龍類,海王龍與海諾龍的身長為9-15米,海諾龍甚至可以達到17米以上,為當時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們的骨骼有許多空洞,裡面充滿脂肪組織以增加浮力,顯示它們是敏捷的掠食者。

Russell在1967年將海王龍亞科定義為擁有以下特徵:前上頜骨牙齒前方有大型喙、上頜骨與齒骨擁有12顆或以上的牙齒、後耳骨有個供的第5到7根腦神經經過的孔、基枕骨或基蝶骨沒有供基底動脈通過的管道、方骨的蹬上突大,而且末端尖、上隅骨背側邊緣圓,而且成水平、薦前椎有29顆、後部尾椎的神經棘稍長,但並沒有形成明顯的鰭、脈弓並未固定至尾髓、四肢並沒有形成平順的表面。海王龍的薦前椎總長度短於薦後椎的總長度。
海怪龍海王龍亞科的各屬被發現於各大陸,除了澳大利亞與南美洲。海王龍亞科通常是大型海生蜥蜴,擁有堅固的牙齒,撞擊用的口鼻部是由延長的前上頜骨與齒骨所構成。在南達科他州發現的一個海王龍類化石,擁有胃部內容物化石,包含其他滄龍類、硬骨魚、大型海鳥黃昏鳥、可能還有鯊魚,顯示海王龍類的食物來源廣泛。一個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Sternberg)發現的標本,體內包含小型的蛇頸龍類骨頭。
在1992年,Lingham與Soliar提出海王龍亞科並非滄龍科中游泳速度最快的,也並非最強壯的。海王龍亞科的體格為輕型,身體重量大量減少,並擁有相當小的胸帶、骨盆帶、以及四肢。它們的骨頭為高度多孔結構,可能充滿了脂肪細胞,可增加浮力。這些特徵顯示海王龍亞科可能是伏擊掠食者。海王龍亞科是最大型的滄龍類之一,海王龍與海諾龍的某些種身長可達9到15米,使它們成為最大型的海生爬行動物之一。羅素在1967年敘述的T. zangerli,[3]原本是海王龍的一個小型種,但現在被認為是一個未成年的T. proriger個體。在2005年,Everhart建立堪薩斯海王龍,化石發現於斯莫基希爾河白堊層。
Polcyn與Bell在2005年建立了一個更大的演化支,稱為羅賽爾龍類科(Rullessosaurina),包含:海王龍亞科與扁掌龍亞科、以及它們的姐妹生物群(包含特提斯龍、羅塞爾龍、亞瓜拉龍)。
海王龍亞科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是在康尼亞克階,並存活到馬斯特里赫特階,大約存活了2000萬年。
種類與分類

海王龍亞科
海王龍 Tylosaurus (並系群?)
T. proriger
T. nepaeolicus
堪薩斯海王龍 T. kansasensis
T. pembinensis
薩克其萬海王龍 T. saskatchewanensis
T. ivoensis (可能是海怪龍的一種)
海諾龍 Hainosaurus
H. bernardi
H. gaudryi
海怪龍 Taniwhasaurus
歐氏海怪龍 T. oweni (=Tylosaurus haumuriensis)
南極海怪龍 T. antarcticus
三笠海怪龍 L. antarcticus
海王龍亞科
化石時期: 白堊紀
海王龍
保護狀況
化石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科: 滄龍科 Mosasauridae
亞科: 海王龍亞科 Tylosaurinae
Williston, 1895
屬
海王龍 Tylosaurus
海諾龍 Hainosaurus
海怪龍 Taniwhas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