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殤

海殤

剛剛過去的十多天時間是刻骨銘心的。人類經歷了一場罕見的災難:強烈的印度洋地震海嘯,襲擊了十多個國家,造成巨大的悲劇。這十多天的時間像一條紐帶,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在這一刻,我們中國人,對遭受災害侵襲的人們感同身受。痛心,焦灼,關切,匯聚到援救災區的熱流之中。我們悼念蒙難者,關注倖存者的安危。此時,正是他們最困苦的時候,讓我們在回顧和思索這場大海嘯時,送上我們的心愿:祝他們平安。

海殤海殤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0日 07:27)

CCTV.com訊息(新聞調查):剛剛過去的十多天時間是刻骨銘心的。人類經歷了一場罕見的災難:強烈的印度洋地震海嘯,襲擊了十多個國家,造成巨大的悲劇。這十多天的時間像一條紐帶,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在這一刻,我們中國人,對遭受災害侵襲的人們感同身受。痛心,焦灼,關切,匯聚到援救災區的熱流之中。我們悼念蒙難者,關注倖存者的安危。此時,正是他們最困苦的時候,讓我們在回顧和思索這場大海嘯時,送上我們的心愿:祝他們平安……

這是分布在亞洲赤道以北附近的一片島嶼和水域,是大自然鑲嵌在印度洋海域的一塊碧玉。但就在距離今天兩周之前,它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洶湧而至的海浪便將眼前的這一切撕得粉碎,並無情地吞噬了數以萬計的生命。

挪威遊客:他只有兩歲半,只要有一絲希望可以找到他,我們都不會放棄。

挪威遊客:我們已經做了各種準備,我們要知道他在什麼地方,不管他是不是還活著。

印度尼西亞居民:我知道毫無希望,我應該停止去尋找他們,去給自己找點吃的,但是誰能幫幫我啊。

瑞典遊客:沒有任何我弟弟的訊息,這既痛苦地折磨著我,也是支撐我唯一的希望。因為訊息缺失,讓我相信,他可能還活在世上,支撐著我不會在半夜醒來失聲痛哭。

斯里蘭卡居民:我的妻子懷孕了,孩子應該在這個周一出生,但是現在我的家中有35人在海嘯中死去。

澳大利亞遊客:沒人能幫助他,他也不會游泳,不懂和人交流,他是我的生命,失去了他我不知道如何活下去。

瑞典遊客:我希望奇蹟可以再次出現,讓他的媽媽也能回到我們的身邊。

在人類尚未察覺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生命在瞬間被吞噬,家庭一剎那被擊碎,平靜的生活轉眼化為無盡的悲痛……

此次印度洋海嘯波及的受災地區遍及亞洲和非洲的十幾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索馬里、坦尚尼亞、塞席爾、肯亞、留尼旺、馬達加斯加

海嘯造成的傷亡人員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的二十多個國家中,他們不同膚色,不同國度,不同信仰,在那一刻,海嘯的衝擊波把他們推入同一個深淵。字幕: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國、菲律賓、法國、德國、瑞典、英國、義大利、挪威、美國、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索馬里、坦尚尼亞、塞席爾、馬達加斯加

二○○五的新年鐘聲,低沉,淒婉。歡聚和團圓的時刻,剎那間變成了成千上萬個家庭的悲痛欲絕。全世界同在這一刻顫抖著。人們無法撕下二○○四年的最後幾頁日曆,它們凝固著太多的鮮血、眼淚,絕望、哀傷。

台北時間2004年12月26日的8點58分,在印度洋的蘇門答臘島附近發生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歷史上強度最大的地震,震中芮氏8.7級。地震並沒有在爆發之後瞬間完結,由於巨大的海底地震所引發的更瘋狂的能量正在水中聚結擴散,一小時後它將撲向印尼群島,並向更遠的印度半島,甚至非洲大陸挺進。 在地震爆發和海嘯擊中海灘之間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在靜悄悄中流逝……

德國遊客:大約九點半,我還在睡覺,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我不知道那是什麼聲音,很快水就從門外涌了進來,幾分鐘後,水就升到我的胸口。

印度居民:地震之後,我們正坐在屋內,突然一個大浪過來,海邊的人根本就無法逃跑,海浪衝擊力巨大,許多在海邊玩的孩子無法逃避。

此時在風暴的中心還有幾千名中國遊客,12月16日這天一早,來自北京的導遊陳靜正帶著二十人準備到久負盛名的哈哈島遊玩,

柴靜:那時候你看到的海是什麼樣子?

陳靜:一點瑕疵都沒有的那種感覺,特別特別的藍。

柴靜:能感覺到你帶的這個團的遊客他們的情緒嗎?

陳靜:情緒很激動,挺激動的,在這一時刻,在北京看不到的景色,到那裡都能看到了,非常美。

柴靜:你那時候看到的景物當中,有讓你覺得異常的地方嗎?

陳靜:沒有。非常非常的平靜。

柴靜:那時候的海水從顏色或者波浪,還沒有變化?

陳靜:沒有變化,沒有變化。

海嘯波及到普吉島的時候,除了陳靜帶領的20人在海上遊玩之外,團里的其他遊客大多還在岸邊。

遊客聶淼:就是一切都是平靜之後突然來到的

遊客王浩:我是被晃醒的,然後桌子上有一瓶塑膠的礦泉水,被晃到地上了,並且那個燈也在嘎嘎響。

遊客張晶磊:同事打電話告訴我,說有地震的時候,我還跟他開玩笑,我說地震完了以後不會有海嘯吧。

遊客相峰正準備下海

遊客相峰:導遊當時的興致非常高,(指著海)你看今天的海特別漂亮,今天的浪有點跟以往不一樣。

柴靜:她指的這個不一樣是什麼?

遊客相峰:就是遠處的浪花,就已經升騰得比較高了,再仔細一看,就忽然感到那個海面一下子就高起來了。晴朗的天空跟蔚藍的大海,突然在那一個瞬間,就風雲突變,真的當時有一個感覺,就像一群很兇猛的惡狼,或者是惡虎一樣,從礁石後面繞過來,向你這邊撲過來。第一個反應就是快跑,趕緊跑。

遊客龍傳勇:聽著好多人嚷嚷著go,go,go,嚷嚷走,然後人就全湧起來了。

遊客高雙:除了跑,我覺得那個時候,什麼都做不了。

遊客張晶磊:一個男的上來的時候,從水裡面也是走出來的時候,他問我,說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女朋友,所以那個時候,你的觸動真的是很大。

柴靜:這句話給你的觸動是什麼?

遊客張晶磊:我的感覺真的已經,有人命了,這件事情真的很危險了。

此時,陳靜所在的遊船還在去哈哈島的途中。

陳靜:我們靠近登岸點的時候,始終登不上去。

柴靜:你那時候看到的海水是什麼顏色?

陳靜:海水的顏色就是完全渾濁,全部的都是褪色了,而且那個水怎么說呢,翻騰得挺厲害的。

柴靜:你當時的判斷是出了什麼問題?

陳靜:有特殊情況出現了。

柴靜:害怕嗎?

陳靜:我當時是有點頭暈。

幸運的是在海上漂流了近三個小時之後,陳靜和二十名乘客安全靠岸。但出發前還風景如畫的海島已經變了模樣。

陳靜:沿途那種美麗的畫卷沒有了,整個是一片狼藉,房屋倒塌,就跟工地一樣,還有那些個車子、樹,全部是折斷的。房屋沒有成型的,可以這樣說。

柴靜:你看到這些場面裡頭,讓你最難受的是什麼?

陳靜:最難受的就是看到死去的人,醫院那裡在不停地運送屍體,還有受傷的人員,醫院的外邊圍了很多人,在那裡哭泣,很多。

柴靜:你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啊?

陳靜:聽不懂。

柴靜:你只能看到他們的表情,聽到他們的哭聲。

陳靜:對。

身處現場的人們雖然目睹了災難的降臨,但對於災難的慘烈程度並不清楚。印度洋發生海嘯的訊息傳往世界各地,中國遊客的安危更是牽動了國人的心。

劉勁(北京康輝國際旅行社亞洲區總經理):26號的中午,大概12點多鐘,我正在和幾個朋友吃飯,操作小組的人給我打來電話

說普吉島發生大浪了,有翻船的。

柴靜:你當時有沒有意識到,如果這個海嘯發生了,問題很大的話,會給你這個旅行社帶來什麼影響?

劉勁:災難性的。

柴靜:你當時還能跟前線聯繫上嗎?

劉勁:跟我們的領隊是聯繫不上的。

陳靜:因為當時有一段的信息的中斷,始終打不通的,我就是作為領隊來講,要求大家做了一個親筆的登記。

柴靜:你這個用意是什麼?

陳靜:我的用意實際上是要把這個單子,要傳到我的總部,傳到北京,一個是要核實,我們這些人還都在,還是安全的。

一段時間的信息中斷之後,被困災難中心的人們終於和他們的親友取得了聯繫。

遊客張晶磊:當時我們三個同事,守著我一部電話,跟家裡面聯繫。其實我當時更多的是怕我老婆她著急。

柴靜:你能感覺到你妻子的情緒嗎?

遊客張晶磊:非常強。

柴靜:你知道她最擔心是什麼

遊客張晶磊:怕我回不去。

柴靜:她說這個話了嗎?

遊客張晶磊:當時她給我發簡訊,跟我說什麼,說真的很後悔,我們真的應該要一個孩子。我很難過,我真的很難過,當時因為我們兩個其實結婚八年了,從來都沒有說把要一個孩子,真正看得那么重,但當時她的感覺,她真的說是怕失去我,而且怕失去我以後,什麼都沒有了。

柴靜: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這樣的情感在那個時刻……

遊客張晶磊:很幸福。我說為了你,我一定活著回去,我會好好地回去。

災難升級的訊息不斷傳來,組織遊客出遊的康輝、港中旅、北京國旅三家旅行社迅速作出了一個決定。

劉勁:儘快找國航,調飛機 把客人接回來。

為了讓受困遊客早日回國,12月17號上午,三家旅行社找到了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劉勁:我以為會很艱難,我們只用了十分鐘,把事情全部都談好了。

柴靜:十分鐘。

劉勁:十分鐘的談判,和國航的談判,只用了十分鐘就敲定了。國航的於經理跟我講,及時地把客人運回來,至於價格,先不用談了。

柴靜:那么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有不同的意見嗎?

於小龍(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市場銷售部運力處經理):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遇到這種事情首先考慮的還是人命關天的問題。

柴靜:等最終社裡把國航要派專機,來接人的訊息告訴你的時候,你心裡什麼反應?

陳靜:我們這種生存,更有了希望,應該是這樣吧。

柴靜:你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

遊客張晶磊:發簡訊。

柴靜:給老婆?

遊客張晶磊:對,告訴她我可以回去了。

張晶磊和他的同伴,在海嘯發生的三天后安全地返回了北京,結束了一次讓他們難以忘卻的旅行。但卻還有成千上萬的同行者再沒有機會返回他們的家鄉。從地震到海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本足以讓更多的人逃離即將面臨一場厄運清洗的海灘。人們為何猝不及防?災難到底是如何降臨人間的?

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對於中國人來說,海嘯不是一個我們熟悉的辭彙。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幾乎沒有清晰的關於地震和海嘯發生的歷史紀錄。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起,在一次水下震動過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向遠方傳遞,正像石子掉入水中所產生的波紋一樣。這種簡單波浪運動產生的就是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狂濤駭浪。海嘯最高時速可達1000公里,掀起高達70米的巨型波浪,它所蘊含的強大能量能在瞬間摧毀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給人們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災難。更為關鍵的是,海嘯常會選擇在人們沒有防備時突然發難。2004年12月26日,在海嘯很少出現的印度洋地區突然襲來的大海嘯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

於福江(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環境預報室副主任):過去大家都公認,印度洋是海嘯發生的頻率,最低的一個地區,分析歷史的數據,太平洋占到整個全球發生海嘯的70%到75%,第二就是地中海,第三是大西洋,第四是印度洋。印度洋它發生頻率最低的,因為基於這種考慮,大家也有些麻痹大意了。

在已知的世界海難史上,人們的疏於防禦使海嘯製造了另外六起死亡超過千人的大海難。最早的一次發生在1908年12月28日凌晨1點,義大利諾西達地震引發海嘯,在這起海嘯中共死難8萬2千人,是迄今為止歐洲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海難。1933年日本三鹿近海地震引發海嘯,死亡3000人。1959年十月墨西哥海嘯引發山體滑坡,死亡5000人。1960年5月,智利沿海地區發生海嘯使得一萬人喪生,1976年8月,菲律賓莫洛灣海嘯中8000人死亡。1998年7月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底地震引發高達49米的巨浪海嘯,致使2200人死亡。面對海嘯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各國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開發對海嘯的研究和預測。葉林——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景潮與海嘯預報首席代表,三十年來一直從事對海嘯的研究預測工作,

記者楊春:這次世人關注的印度洋海嘯,從我們的觀測上記錄到了什麼?

葉琳:這次地震海嘯發生以後,我們國家沿海監測站,立刻進入加密觀測,一分鐘一個取樣,我們就觀測三天,給了三天的數據,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在西沙站,基本上記錄的曲線是比較光滑的。從曲線上來講,如果記錄曲線比較光滑的話,就說明對我們國家影響不明顯。最早出現鋸齒狀就是在這個部位,這個時候大概是,20多個小時就進到我們國家了,對於我們國家來講,這次影響最嚴重在三亞站,也就是8厘米的海嘯。

楊春:您說這個8厘米就指的?

葉琳:指的海嘯波的波高。

楊春:幾乎沒什麼影響?

葉琳:幾乎沒影響。

楊春:如果這個海嘯,這次發生在我們國家的沿岸的話,以我們的這種,預報海嘯的體系,能不能夠做出一個有效的防範?

葉琳:我們國家是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的。我們跟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是有這個業務往來的。一旦就是說,太平洋地區發生了大的地震海嘯,首先第一時間,它的警報系統立刻向太平洋周邊國家發出警報預告,我們肯定會對它做出一個反應。結合我們國家的情況,對它做一個反應。

1964年,發生在阿里斯加芮氏6.2級的大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帶來的破壞力震驚世人,為了提高對太平洋地區的海嘯預警能力,環太平洋沿岸的潮汐檢測和海嘯預警體系開始建立,這一現代化的預警體系幾乎可以記錄海浪中出現的全部變化,並能將信息傳輸到氣象部門的巨型計算機中,一般在海底地震發生幾分鐘後,相關部門就能發出準確的報警,但遺憾的是,此次發生印度洋大海嘯的國家卻沒有建立一個共同的海嘯預警機制。

韋伯利(美國地震信息中心專家):這次海嘯之所以死傷這么多人,是由於他們(地震國家)沒有建立海嘯預警系統印度洋沿岸國家,沒有設定海浪測量系統,如果這些國家設定了預警系統,那么在印度洋北部的人們就可以獲救了。

查爾斯·麥柯克雷 博士(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首席科學家):我們認為擁有一個有效的海嘯預警系統,不僅僅是擁有海嘯預警中心那么簡單,它還需要良好的信息傳播渠道,以及良好的災難風險處理和公共風險規避的教育,並通過不斷的演習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樣的話擁有預警中心,並把信息發布出去之後,人們才知道,怎樣恰當的抵抗災難,他們才能避免這個災難帶來的危害。

但是在2004年12月26日那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這場原本可能被人捕捉到萍蹤的大海的震怒,變成了一場徹底的突襲。大海嘯突然出現在毫無防備的人們面前,在狂怒的大自然手中,_105">

截至2005年1月10日,印度洋海嘯死難者已上升至16萬5千人。

海嘯發生到現在已經兩周了,災難在瞬間將我們生命中的摯愛奪走,也將痛苦永遠地留給了倖存者,災難摧毀了依靠物質生存的人類所需要的各種東西,交通、電力、通訊、食物。在自然面前,人到底有多么堅強?這是一場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災難,環印度洋海嘯災難發生後,作為受災國的友好鄰邦,中國迅速反應,外交部、商務部和軍隊在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人道主義救援機制,12月27號,中國政府即宣布提供一筆數額為2613萬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四天后,我國第一支國際衛生救援隊抵達普及災區,隨後,中國決定向受災國追加5億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12月28號所有物資先在總後的基地集結。

記者張鴻勛:當時接到任務是哪一天?

周林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我們是從12月28號上午10點鐘,開始接受任務。我們採購機構和有關的單位,迅速成立了應急採購領導小組,現在已經運走的有17萬件,沒有發走的,都在這裡儲存著,一有任務,我們馬上就可以發運。

記者張鴻勛:2004年12月28日上午8點援助海嘯受災國的命令一下達,我身邊的工人們就開始加班加點地生產起來,他們被要求他們生產的救災物資必須在12個小時之後,也就是晚上8點整到達首都國際機場。

在各地物資向某某基地集結的同時,2月28號當天北京市一家清真食品廠的生產線上,三萬分為災區準備的清真食品也陸續下線。

史建軍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為了滿足這批賑災物資的需要,我們決定把為春節準備的貨源,提前動用以滿足賑災物資的需要。

與此同時,總後衛生部啟動了藥品採購應急預案。

任國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衛生部藥品藥材局局長):援外的(物資)準備,跟我們國內的物資保障,確有不同,除了質量這個問題,還要有中英文的標識,要規範。

包括藥品在內的災區需的所有物資,在短短十二小時內在首都機場集結完畢,而此時,總後軍事交通運輸部已經將物資空運事宜,安排就緒。

王福臣(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軍事交通運輸部部長):這一次是建國以來,歷史上的對外援助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架次最多的一次,所以說上上下下溝通聯繫,應該說是比較複雜。

記者鴻勛:那軍方又是如何去組織實施的?

王福臣:我們也要求航空公司、機場,要統一地組織協調。

就在總後軍事交通運輸部向機場運送貨物的時候,南航方面迅速作出決定,從深圳調來一架波音747為執行任務做最後的準備。

郝建華(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副總經理):當時飛機還沒有落地,這架飛機是從美國到了浦東,然後從浦東到深圳。

記者鴻勛:這次南航調動了多少人力?

郝建華:有一百多人。

記者鴻勛:執行任務過程當中,您聽到下面反饋上來的意見,困難主要是什麼?

郝建華:因為這幾個機場,一個是機組沒有去過,另外這個機型也沒有飛過這個機場。

在取得落地授權之後,第一架飛機29號從北京飛往科倫坡,一周之內,南航總共有四架飛機滿載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飛往災區,其中兩位機務人員連續四次飛往災區,這讓飛第四架次的機長蒲曉東特別感動。

蒲曉東(中國南方航空公司飛行員):這兩個機務,可以說是南航747最好的機務,就一直到最後一班結束4號,整整是七天的時間,就一直跟著這個飛機。

記者鴻勛:下面還有5億元的貨物要送過去,接到新的任務了嗎?

蒲曉東:暫時還沒有。

記者鴻勛:如果這個任務還是由南航,而且還是派您去的話會怎么樣?

蒲曉東:非常願意啊。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去投身這樣一次行動。

經過七個半小時的飛行,蒲曉東駕駛飛機攜帶著100噸物資於1月4日凌晨安全降落在科倫坡機場。從集結物資到災民拿到生活必須品,這之間僅有一天的時間。

莫納(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代表):我覺得中國在各方面的反應是,積極、迅速、有效的,我在中國的電視和報紙上,看到不僅政府如此,中國的人民民眾也踴躍募捐,我覺得他們做得非常好。

霍居里(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處協調員):從這次災難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正在走向團結,我們看到全世界都積極行動起來,為這次災難的受害者,以及受害國提供援助,我們在這裡看到了積極的一面,看到了人性可,以創造出的東西,看到了國際社會聯合起來,可以創造出的東西。

罕見的災難是一種不幸,也是一條聯繫世界的紐帶,目前,國際社會承諾向海嘯受災國提供的捐款總額已升至近40億美元,承諾捐款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達到50多個,聯合國要求國際社會予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呼籲得到了世界各國積極的回響,這是聯合國有史以來在最短時間內最大規模的援助協調行動。在此次國際援助行動中,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除政府援助外,來自我國民間的捐款絡繹不絕。

記者鴻勛:剛才捐的這些錢是來自哪裡?

志願捐助者:是公司的員工自發組織的捐款。因為看到電視新聞上播的,海嘯情況比較嚴重嘛。

志願捐助者:為同胞們盡一份力吧。

志願捐助者:我們應該共同團結起來,和自然災害做鬥爭。

記者鴻勛:這些錢,最小的面額,有一毛錢的。

志願捐助者:因為我們基層,也有個別單位非常困難,但是即便他們非常困難,這個錢也是量力而行。

志願捐助者:愛心無國界。

志願捐助者:每個人之間都應該是互相關愛的。

志願捐助者:水火無情,但是水火無情人有情啊。

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一份牽掛。

演員 張柏芝:所以我希望可以儘快把我們的愛心,我們捐出來的錢(送到災區),趕快把他們的家園重建起來。

歌手 劉歡:一個地方的人面對的災難,應該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所以請那個地方的人大家放心,我們會團結起來,共同面對災難。

為了保護好來自民間的善心,更好地管理捐款,民政部發出了今年的一號檔案。

記者鴻勛:受災國的老百姓,現在缺醫少藥,而且也沒有房子了,我們現在捐的錢,大概需要過幾天,才能到達他們的手中呢?

龐陳敏(民政部救濟救災司副司長):每周。我們想就是通過周六、周日,我們要讓他們把這個賬清理,因為我覺得,全國各地匯總也是一個大量的信息,在下周一、比如在下周一,我們可能要跟使領館聯繫。

記者鴻勛:我們的錢一點點匯集到,各級的捐贈點,怎么保證在這樣一級一級,往上流通的過程中不會少?比如說我現在是1000元錢,到了大使館,會不會變成950元錢,有這種可能嗎?

龐陳敏:這是不可能的,公益慈善機構之所以能夠在人們心目中有那么高的公信力,正是因為它們有嚴格的、自律的行為規則。這是第一個我覺得,第二個就是國家有法律明確規定捐贈款、善款、救災款都是高壓線,挪用這些款項都是要加倍處罰的。

記者鴻勛:那這次的捐贈,或者您自己的感受,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龐陳敏:以前那種完全是中華民族,團結起來眾志成城,你看非典、98抗洪,我想只要親身感受過的人,一定會非常深刻,就是那種民族凝聚力,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所爆發出來的,我覺得這種力量真是無可想像。但這次呢,就體現出大家,每一個人、每一種群體、每一個顆心,都有一種聲音要發出來,也就體現出善心無國界。

2004年12月27日,中國政府宣布向災區提供總金額為2163萬元人民幣的食品、帳篷、線毯等緊急救災物資和現匯援助。

2004年12月31 日,中國政府承諾在以往援助的基礎上,向受災國追加5億元人民幣的救災款。

2005年1月6日,中國政府決定再次向受災國提供2000萬美元用於多p>

2004年12月31日,第一批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印度尼西亞。

2004年12月31日,由27人組成的中國國家衛生救援隊抵達泰國。

2005年1月1日,中國派出的DNA專家鑑定組抵達泰國普吉島。

2005年1月2日,中國醫療救援隊抵達斯里蘭卡。

……

目前仍有數批中國救援隊伍隨時待命準備奔赴災區。

截至2005年1月9日下午16時,中國大陸紅十字總會、中華慈善總會累計收到民間捐助資金1.2億元人民幣。

人類在用跨越國界的愛去拯救那些在遙遠的地方被自然災害襲擊的人,或許正是在經歷一次次災難襲擊的慘痛教訓後,人類開始意識到,自然災害的降臨,從來不分國界。只有構築一道超越國界的相互協助的網路,人類才有可能真正增加抵禦災害的能力。

解說:印度洋海嘯發生後十天,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召開了東協地震和海嘯災後問題領導人特別會議,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坐在了一起,會議的一個主要議題就是成了國際間的海嘯預警機制,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會上宣布,本月底北京將舉辦中國東協海嘯預警研討會,中國政府願意幫助周邊國家建立地震和海嘯檢測預警網,各國共同合作,抵禦自然災害。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會上演講時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也是人與自然災害鬥爭的歷程,人類總是在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災害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