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傳,蘇武出使匈奴,寂寞北海( 貝加爾湖),思鄉情重,無以托寄,見鴻雁遷徙,便起鴻雁托書之念。即採擷松籽餵養雛雁。秋季雁羽豐滿,用松籽將其餵飽,系書南飛。經過千山萬水,到達海拉爾濕地沙丘棲息。但有體弱的卻死在 沙地。十九年重複悲烈,雁腹中松子也留在這裡,萌芽生長。繁衍成一片綠洲。當 水泥森林裡的人們呼喚綠色的時候,一片城市裡的森林彌足珍貴。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 中心城區--- 海拉爾區就有一個被人們稱為“城市森林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簡介
公園地貌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分為南園、北園、西園和後備資源區(三園一區),位於海拉爾區政府和工人新村西部,是世界上距離市區最近、 沙地樟子松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裡原為西山自然風景區,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1年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園區總面積151平方公里(合22萬畝),地形西高東低, 海拔高度在612-709米之間,是呼倫貝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呼倫貝爾市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特色樹種——沙地樟子松
沙地樟子松又名海拉爾松,它的根長是樹幹長度的2-3倍,海拉爾松抗寒抗旱,能在瘠薄的沙丘上旺盛生長,並且根能將流沙牢牢鎖住,所以海拉爾松成為我國“三北”地區防風固沙的優秀樹種。
據史料記載,在清朝年間,地方都統蘇都呼給乾隆皇帝的奏摺中寫道:“海浪(原海拉爾地名)周圍遍產沙松,粗者腰粗”。描寫了沙地樟子松林從海拉爾西到 赫爾洪得、嵯崗,南到紅花爾基、北至特尼河都連綿在一起,十分壯觀。後因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日本人侵華修建工事、房屋, 沙地古樟子松遭到大量採伐,解放初期只保留下目前園內的4000多畝古樟子松林。
天然樟子松數目眾多
公園內天然樟子松總數達4600餘株,主要分布在“三園”,尤以主園—南園分布最多。園內樹齡超過百年的古松有1000餘株,最大樹齡達500年,最大直徑100公分。樟子松高大挺拔,銅顏鐵骨,根深葉茂,冬夏常青。它耐寒抗旱,紮根貧瘠的 沙地,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它千姿百態,融自然與人文為一體,深受遊人的喜愛。夏季,樟子松冠蓋相連,盤根錯節,時聞鳥兒唱和,滿眼花紅草綠;冬季,樟子松欺霜傲雪,玉砌粉琢,使森林公園景象萬千,多姿多彩。一年四季,當地百姓喜歡到這裡晨練,在金沙碧樹中盡情呼吸草原城市特有的清新空氣,跳跳健身操,打打太極拳,或者就在林間悠閒地散步,爬上海拔最高的名人峰敞開喉嚨吆喝幾聲,西山森林公園成為海拉爾人心中的驕傲。
樹種豐富
公園還分布有中東楊、稠李、家榆等各種植物41科120屬160餘種,有蒙古百靈、戴勝、三趾啄木鳥等動物15目24科60餘種。位於 西園的冰湖,為公園內15處湖面中面積最大的一處,總面積56公頃。野鴨、灰雁水中嬉戲,天鵝、蒼鷺翩然起舞,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公園內發現的中石器(細石器)文化遺址是中國北方四處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記錄了人類的遠古文明;園內名人峰南側有三處侵華日軍工事遺址,引發人們對歷史的探尋與對未來的遐思。名人峰位於南園,為森林公園最高峰,海拔664.2米。拾階而上,登高望遠,草原名城海拉爾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天高雲淡,清風徐徐,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朱德、董必武、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登峰遊覽,留下珍貴的足跡。
總結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一塊北國碧玉,到了這裡,好似走進原始森林,金沙碧樹,綠浪奔涌,山花爛漫,野果飄香,無風聽鳥鳴,風來聞濤聲,它時刻歡迎著渴望回歸自然的八方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