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國的創始人是波塞冬。波塞冬娶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克萊托為妻。她為波塞冬生了10個兒子。波塞冬把大西國分成10個部分交給他的10個兒子分別掌管。他們就是大西國最初的10名攝政王。波塞冬的長子阿特拉斯是大西國王位的繼承者。最初的10名攝政王曾相約,彼此決不互動干戈,一方有難,各方支援。大西國的海岸綿長、高山秀麗、平原遼闊。大西國天然資源豐富,農作物一年可收穫兩次。人民大多依靠種地、開採金銀等貴金屬和馴養野獸為生。在城市和野外,到處是鮮花,大西國的許多人便靠提煉香水生活。在大西國的城市中,人口稠密,熱鬧非常。城中遍布花園,到處是用紅、白、黑三種顏色大理石蓋起來的寺廟、圓形劇場、鬥獸場、公共浴池等高大的建築物。碼頭上,船來船往,許多國家的商人都同大西國進行貿易。
隨著大西國越來越強盛,大西國的國王也變得野心勃勃。在貪得無厭的野心驅使下,他們決心要發動更大的戰爭,征服全世界。然而一場強烈的地震和隨之而來的洪水,使整個大西國在一天一夜之間便無影無蹤了。
大西國沉沒的時間,根據柏拉圖在另外一本書中的說法推算,大約是在11150年前。柏拉圖曾多次說,大西國的情況是歷代口頭流傳下來的,決非是他自己的虛構。據說柏拉圖為此還親自去埃及請教當時有聲望的僧侶。柏拉圖的教師蘇格拉底在談到大西國時也曾說過:好就好在它是事實,這要比虛構的故事強得多。如果柏拉圖所說的確有其事,那么早在12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創造了文明。但這個大西國它在哪裡呢?千百年來人們對此一直懷有極大的興趣。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1、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
2、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3、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4、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於是那裡的人們遷居到了世界各地;
5、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6、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7、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蹟;
8、亞特蘭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9、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10、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
11、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
12、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巨大變動而沉沒于海中;
13、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上古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達海域,以及在巴哈馬群島、佛羅里達半島等附近海底,都接連發現過轟動全世界的奇蹟。
1967年的一天,美國一飛行員在大西洋巴哈馬群島低空飛行時,突然發現在水下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物體。次年,美國一考察隊在安德羅斯島附近海下發現了一座古代寺廟遺址,長30米、寬25米,呈長方形;在比米尼島附近海下5米處發現了一座平坦的經過加工的岩石大平台。考察隊從而斷定,在遙遠的過去,巴哈馬群島一帶的海底曾是一座用岩石修築的大陸城市。有些科學家還在大西洋底的好幾個地方發現了岩石建築物,其中有防禦工事、牆壁、船塢和道路。這些海底建築物的排列和形狀,與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非常一致。科學家根據種種發現加以推測,已經消失了的古代大西洲(國)———亞特蘭蒂斯,可能就沉沒在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底。
1968年的一天,在巴哈馬群島的比米尼島附近的大西洋上,幾名潛水員發現一條用巨石鋪設的大路躺在海底。這是一條用長方形和多邊形的平面石頭砌成的大道,石頭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齊,輪廓鮮明。
20世紀70年代初,一群科學研究人員來到了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附近。他們從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經過科學鑑定,這個地方在12000年前,確實是一片陸地。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導出來的結論,竟然同柏拉圖的描述如此驚人的一致!
1974年,前蘇聯的一隻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攝了8張照片--那是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築!
1979年,美國和法國的一些科學家使用十分先進的儀器,在百慕達魔鬼三角海底發現了金字塔!塔底邊長約300米,高約200米,塔尖離洋面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兩個巨大的洞穴,海水以驚人的速度從洞底流過。
1985年,兩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區之下發現了一座古城。在他倆拍攝的照片上,有平原、縱橫的大路和街道、圓頂房屋、角斗場、寺院、河床……。他倆說:絕對不要懷疑,我們發現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圖描繪的一模一樣!遺撼的是,百慕達的海底金字塔是用儀器在海面上探測到的,迄今還沒有一位科學家能確證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築物,蘇聯人拍下來的海底古建築遺址照片,目前也沒有人可以證實它就是大西國的遺址。
去年12月到今年6月間,古巴近海和陸地考古接連有驚人的大發現。
海面科考船聲納掃描的結果更令船上所有的人感到震驚,海底這些白色的巨石方陣排列得非常整齊,整個圖像看起來就是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沒的城市廢墟,方圓足足有16平方公里!按契約負責為古巴勘測領海的加拿大“資深數位化通訊公司”的科學家保羅·溫威格說:“我們現在發現的是一個謎,一個異常難解的謎!大自然肯定不會在海底擺出如此有規則的巨石方陣,但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好下結論。”
溫威格的一位同伴透露說,他們在該海域內發現了8座類似巨型金字塔樣的建築,這8座金字塔在整個廢墟上按軸線分列,分布得十分有規律。至於其它的巨石陣,現在可以隱隱約約區分出“城市廣場”、“大廈”和“公共設施”之類的東西。
這些東西究竟是自然造化還是奇蹟,還要進行實地勘測才能斷定。不過,自去年12月宣布了這一重大發現以來,許多熱衷於“大西洲”科考的人們就紛紛猜測說,這一發現給地球曾經存在過高度文明的大西洲之說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相關詞條
-
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undersea cable)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現代的海底電纜都是使用光纖作為材料,傳輸電話和網際網路信號。全世...
產品簡介 歷史發展 分類 結構發展 用途 -
海底地貌
海水覆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的總稱。海底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延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的深海平原。縱貫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綿延8萬千米,寬數...
概述 種類 地貌 特徵 地貌儀 -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指海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一樣,是內營力和外營力作用的結果。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徵,大致可分成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洋...
簡介 概述 特點 基本單元 形成機制 -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一款開發運營成熟的青少年兒童網路虛擬社區遊戲,擁有超過650萬的青少年用戶,其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非常可觀。此次上海城市動畫有限公司與上海酷嚕...
網上樂園 定位 遊戲大全 海底故事 太平洋城由來 -
海底沙漠
海底沙漠,發現於1986年,2009年3月引用“海底沙漠”概念發表引起轟動。它是指台灣海峽海底存在的“台灣淺灘”,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蘊含數百萬億...
基本信息 名稱起源 詳細情況 發現始末 形成原因 -
海底峽谷
橫剖面呈V字形的海底地形。發育於大陸邊緣,主要在大陸坡上,頭部多延伸至陸坡上部或陸架上,甚至接近海岸線,谷軸彎曲,支谷汊道甚多,形似陸上的峽谷。峽谷頭部...
簡介 特徵 成因 類型 海谷 -
海底資源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對各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陸地資源逐漸枯竭的今天,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深海大洋。海底世界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錳結核、深海油氣,還有熱液礦...
概述 傳統資源 海底油氣 多金屬結核 富鈷結殼 -
海底熱流
海底熱流是來自地球內部的在海底表層散射的一種熱流。地球的熱場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場之一。某一區域的熱流值是通過求得岩石的導熱率和地溫梯度的乘積得出。單位是微...
分布 測量 海底熱流值 熱流異常 相關資料 -
國際海底
國際海底是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國際海底制定了法律制度,該制度不影響該區域的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公...
簡介 資源分布 所有權 資源開發 管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