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網村

浪網村

本村位於民眾鎮西北部,京珠高速、番中公路以及鎮級陽光大道橫貫其中,我村由原萬安村及原浪網村於2001年12月份合併而組成的新的浪網行政村。村民委員會下設27個村民小組,全村土地面積12000畝,其中可種植面積4200畝,常住人口6208人,流動人口9000人。全村現有企業30多家,大部份都是私人企業。由於歷史的原因欠下沉重的債務,經過幾年的努力,雖然債務得到一部份的梳理,但由於本村收入來源小,日常運作較為困難。

鄉村概況

我村位於民眾鎮西北部,京珠高速、番中公路以及鎮級陽光大道橫貫其中,我村由原萬安村及原浪網村於2001年12月份合併而組成的新的浪網行政村。村民委員會下設27個村民小組,全村土地面積12000畝,其中可種植面積4200畝,常住人口6208人,流動人口9000人。全村現有企業30多家,大部份都是私人企業。由於歷史的原因欠下沉重的債務,經過幾年的努力,雖然債務得到一部份的梳理,但由於本村收入來源小,日常運作較為困難。

浪網村 浪網村

浪網村構建多元文化、服務網路 創建“六好”和諧農村社區顯成效,民眾鎮根據“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農村社區“2+8+N”模式,在創建“六好”和諧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取得明顯成效:

浪網村 浪網村

在民眾鎮浪網村老年活動中心,每天都能聽到陣陣歡快的音樂聲,退休後的梁阿姨跟同村不少老年婦女,每天都會來這裡以舞會友。梁阿姨說,他們正在排練一隻新編排的扇子舞,下個月就要到鎮文化廣場參加一場公益文藝演出:“平時我們一三五都要到這裡訓練的,有柔力球、功夫扇等等,都是免費學習提供場地供我們練習的。”據介紹,浪網村先後投入150萬元修葺了浪網國小,建成浪網村文化活動中心、浪網老年人協會,通過定期的民眾性文娛活動,提升全村社區文明程度。民眾鎮鎮長吳均海說:“示範區的推進建設,一是提高了村兩委的戰鬥力和威信,第二就是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再者就是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單位概況

浪網村位於民眾鎮中心地帶,東西接鎮城區,北與東勝村接壤,西連上網村,南靠接源村。村委會駐福源自然村,距鎮政府約4公里。歧三公路、番中公路成十字形縱橫貫穿全村,村內陽光大道連通番中公路與京珠高速公路,交通方便。02、03年獲評交通安全村。浪網村由十靈、福源、萬益、萬群4個自然村組成,居民聚落較分散,一般在河堤或公路旁建宅,大多數是樓房,也有別墅式的建築,裝修較豪華。浪網市場在村內,是鎮內較大的肉菜市場,各類商店集中,商品齊全,附近幾個村的人多到此購物。
浪網村總面積10968畝,耕地面積5206畝,總人口6087人,其中男2922人、女3165人。暫住人口4284人。農業生產以蔬菜、塘魚、香大蕉為主,水稻為次。工業以製衣為主,其次是皮革、手袋、針織、五金、玩具等。原發工業區二區在福源村內,全村共有企業46家。民眾醫院留醫部設在福源村,萬安社區服務中心在民安街,有醫務人員5人名,日夜輪班為民眾服務。原來各自然村均有國小,現合併為“浪網國小”浪網中學設在福源自然村的南部,有教職工80多人,學生1500多人。民辦學校有兩所;聯翔學校在舊浪網鎮府,約有學生3800人,明光學校在舊浪網中學,約有學生1300多人。
該村早在明朝中期成陸,清朝初有人圍墾定居,村內有社墰多個,最晨1850年建有十靈社,其餘多間社廟都在19世紀修建。民國初年,浪網涌還沒有橋樑,在現今舊浪網橋附近設一渡口方便人們來往,於舊浪網萬益圩市購物,初時叫“渡頭”每月逢農曆三、六、九日為圩期,除固定幾間店鋪外,本地的農產品及外地流動商販都集中此地交易,甚是興旺,1935年間已有大小商鋪30多間,1929年有人開設“容奇渡”(人力搖櫓,使風帆來於順德、容奇、黃圃、浪網之間,載客運貨。)1937年又有人開設“廣州渡”(船上裝有柴油發動機,隔日一班來往於浪網、廣州,把農產品運去把商品運回來,)當時浪網圩市成為農副產品的集散地,至今周邊幾個村落有的老年人現在還習慣叫去“渡頭”買東西。

領導介紹

陳漢文:書記 全面
楊宇華:副書記、村主任,政工、宣傳、教育
馮棧玉:支委、副主任,婦女、計生
劉敬枝:支委,民兵、民政、衛生、物價
羅漢明:支委,財經、工業、工會、文書
梁慶文:村委,國土、城建、城保
黃翠玲:村委,出納
林兆棠:聘乾,農業、防疫、資料員
關永強:聘乾,安全生產、戶籍、治安、調解
鄭杏明:聘乾,城保、調解員、團支書
楊惠燕:會計,會計、統計、信息、檔案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