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廣村

浪廣村

清涼峰鎮浪廣村地處臨安市西部山區,與安徽績溪荊州鄉隔嶺相連。全村10個村民小組,有285戶,809人。全村以農業生產為主導,2010年人均收入近9000元。主導產業是農業,其中高山蔬菜是浪廣村的特色經濟,近年引進了“四季竹”等新品種,經濟林主要是山核桃。村里比較注意清潔環保能源利用,有部分路燈都是用太陽能燈,村里還建設了“沼氣池開放利用”項目,已經驗收達標,並被評為“杭州市清潔能源利用特色村”。全村有231戶完成改廁,達到了全村農戶的86%。有垃圾焚燒爐一座,有專門清潔員每天打掃村莊衛生,村莊主要道路都澆築了水泥路面,環境整潔,村莊風景優美。社區服務中心都投資建設到位,各辦公室、計生服務、醫療服務點、老年人活動室、圖書室、桌球室、籃球場、健身區都已建成落實。還修繕了村大禮堂。浪廣村的學生自發成立了“浪廣村環保志願者隊”,現有成員26人,利用節假日為村里服務。村里還成立了12人的“和事佬”調解隊,主要成員是黨員、村民代表;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職”、“黨員服務日”等活動,被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村裡有16人的“高山紅”舞蹈隊,多次在大禮堂為村民表演。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浪廣村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馬嘯鄉西北部,北靠太子央,南望清涼峰,東、西分別與石長城村和浙川村相鄰,西北與安徽濆溪一山之隔。是臨安市最西端的與安徽接壤的行政村。
浪廣村地處偏僻,自然生態尤好,發展旅遊景觀有一定的潛力,隨著浪源公路的開通和銀龍塢至浪廣路段的拓寬,交通較之過去大為改善,這為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現在浪廣村當地百姓的經濟收入主要有兩塊,一是高山蔬菜種植業,二是山核桃產業。其次,部分村民外出打工也帶來一定的收入。
浪廣村創建杭州市都市農業示範園區項目立項並啟動。在原有省級無公害高山蔬菜示範基地的基礎上,再投入資金196萬元,經過4個多月時間的集中創建,打出“天目山”牌高山蔬菜品牌。並通過創建杭州市都市農業示範園區考核驗收組的驗收。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的成功創建,為進一步打響“天目山”牌高山蔬菜的知名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證了高山蔬菜的科學種植和管理,保證了高山蔬菜的優質和高檔次,同時保證了銷售的暢通,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浪廣村打造成“臨安市沼氣綜合利用示範村”。由於傳統習俗的沿襲,這一帶的百姓都有開春養年豬、臘月殺年豬的風俗。大量的豬排泄物為沼氣落戶提供了原料來源。經發酵的沼液、沼渣恰恰是澆菜的上等肥料。目前浪廣村的沼氣用戶僅10來戶,還不到5%,他們力爭通過一年的努力,讓浪廣村80%的農戶用上沼氣。如果沼氣在浪廣村成功推廣,對其他高海拔山區將是一個有益的示範。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3畝(旱地83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500畝,荒山荒地15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5%。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37.5 %;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62.5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6頭,肉羊100頭); 工資性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8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6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籌資籌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生產產品數量和質量,向商品化市場邁進,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全村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8.7%和18.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奮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田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田壩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8.7 %。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3.0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33%;畜牧業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46%;工資性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戶,全村人口260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60人,勞動力180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30人,彝族30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1%。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德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石龍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7人,其中小學生33人,中學生3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70個(勞均0.5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芒果產業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