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是宋代詞人張先創作的一首閨怨詞,抒寫古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之情。此詞上片敘事言情,描述了丈夫出門在外,妻子在家期待遠人歸來時望眼欲穿的複雜感情;下片借景抒情,以景物襯托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全詞語言工巧,情感表現得細膩而又生動,含蓄而又深沉。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樓倚春江百尺高 ,煙中還未見歸橈 ,幾時期信似江潮 ?

花片片飛風弄蝶 ,柳陰陰下水平橋 ,日長才過又今宵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⑵倚:表示樓的位置。春江:春天的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⑶煙:在這裡指江霧之類的水氣。歸橈(ráo):猶歸舟。橈,即划船的槳,古詩詞中常代指船。唐戴叔倫《戲留顧十一明府》詩:“未可動歸橈,前程風浪急。”

⑷期信:遵守預先約定的時間。後蜀顧夐《荷葉杯》詞:“一去又乖期信,春盡。滿院長莓苔,手挼裙帶獨徘徊。”

⑸弄:戲弄,這裡指相戲。

⑹陰陰:形容柳陰幽暗的樣子。

⑺今宵:今夜。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白話譯文

一座百尺高樓倚江矗立著,有位思婦正在樓上憑欄遠眺。只見春江之上瀰漫著淡淡的霧氣,點點白帆像穿梭一樣往來不絕,但是怎么也見不到丈夫的座船歸來,她感到無比失望和傷心。她的丈夫還不如江潮守信用,春潮漲落均有定期,而他竟逾期不歸,令人氣憤啊!

片片落花隨風飄舞,好像一群彩蝶相戲一般,說明又是一年過去;在柳陰之下,雨後春波已漲到與兩岸齊平,而丈夫卻不知抓緊時間趁潮早歸,可見他不懂妻子日夜思念的痛苦。一個白天剛剛挨過去,跟著而來的就是一個淒涼之夜開始,日復一日,真是度日如年呢!

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以閨中人思念遠人的口吻創作的閨怨詞,從詞中內容看,故事發生在暮春時節。其具體創作年份未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是一首以閨中人思念遠人的口吻創作的閨怨詞。詞寫丈夫遠出,逾期未歸,妻子在家望眼欲穿。上片敘事言情,下片因景及情。此詞雖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題材,意境卻與眾不同;結構上“無大起落”,卻層次分明,在平易曉暢之中顯現出濃郁蘊藉的情思,豐腴雋永的韻致,“味極雋永”。全詞語言工巧,情感表現得細膩而又生動,含蓄而又深沉。

上片敘事言情,寫出女主人望遠盼歸時望眼欲穿的心中之怨。“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起首兩句寫閨婦登高樓憑曲闌,思親懷遠凝目看,江上水霧瀰漫,白帆點點,由遠而近,卻始終不見她所盼的那隻歸夫船。看似平直,慢慢體味,頗多婉曲。“樓倚春江”一方面交待了百尺高樓臨江而建;且因樓、江及人,把樓上憑欄人與春江中的“歸橈”聯繫起來;二是以“春江”之浩瀚溶滿襯托倚樓人之孤單冷寂。“春江”及下片又寫到的繁花飛落,柳樹成蔭等,交待出時間是暮春——惜春之情甚也!“百尺高”與“還未見”相呼應,傳寫出思婦從低到高,拾級而上,登高騁望,傷高懷遠的急切情態與望而不見,思而不得的苦惱和哀怨。一個“倚”字,就指示了位置。“煙中”二字乃點染之筆,它一是春江景象的具體、形象的描繪,二是以這迷濛的春江景象巧妙地烘托思婦的傷高懷遠、惆悵哀怨的情懷。“幾時期信似江潮?”失望之餘,她埋怨起那遠行未歸的人來了:你還不如江潮有信,什麼時候你也能如江潮那樣如期如約?緊承前面,從敘事言情轉而直抒胸臆。此句既扣上“春江”,即景取喻,又暗用唐代李益的樂府詩《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的詩意。詰問之語,進一步刻畫思婦的心理活動,寫出失望尚未絕望思婦痴情、幽怨與期待的複雜心理。在對遠行人的埋怨聲中,似乎也隱隱含著“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的自哀自怨。

下片因景及情,以景物襯托出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過片兩句寫暮春的對偶句是思婦望中的眼前之景:落花在風中片片飛舞,蝴蝶在飛紅中翩翩相戲;溪邊細柳蔭濃濃,柔條拂水淥溶溶,雨後新波漲滿春江,江水與橋平——春去也。“水平橋”與上片的“春江”“江潮”前後呼應,結構嚴謹。“弄”“平”兩個動詞用得極妙,用擬人手法把景物寫活了。在思婦眼前,庭院池塘,小橋流水,春風楊柳,飛花舞蝶,自然界充滿生機,和諧愜意。然而在這一美景前,孑然獨處的她,觸景傷情,反而增添了無窮的哀怨。看飛花舞蝶親昵作態,嘆人不如物之感生,見楊柳青青之色,則想起曾與丈夫分手時春日重聚的約定,春將去,人不見,引起無限的怨情,真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之感!“日長才過又今宵。”日復一日地登高凝望,又到斜陽西下暮色昏暝時,主人公不由得發出一聲壓抑已久的喟然長嘆:漫長的白天剛剛挨過去,寂寞難耐的夜晚又將開始——登高望春春將去,高樓望遠遠念情。人未歸,怨難平。結句的一聲喟嘆,把女子度日如年的離別之苦寫得含蓄而又深沉。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吳庚舜:此詞善於捕捉意象,創造意境,表現“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唐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張先像 張先像

張先(990~1078),宋代詞人。字子野,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晏殊知永興軍,闢為通判。歷官都官郎中。晚歲退居鄉里。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曾以三處善用“影”字,人稱張三影。喜作慢詞,對詞的形式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張子野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