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蘇軾詞作(道字嬌訛苦未成)]

浣溪沙·春情[蘇軾詞作(道字嬌訛苦未成)]

《浣溪沙·春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運用了上下問答的形式,圍繞“春困”這一側面,著意描寫少女嬌慵的神情意態。全詞構思新穎,不落陳套,輕柔細膩,情致纏綿,清麗諧婉,多彩多姿,為蘇軾婉約詞的佳作之一。

作品原文

浣溪沙· 春情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 。朝來何事綠鬟傾 。

彩索身輕長趁燕 ,紅窗睡重不聞鶯 。困人天氣近清明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沙,一作“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

⑵“道字”二句:意謂少女說話時咬字不準,還不應在閨房中做多情的春夢。訛(é),錯誤。春閣,即春閨,女子的閨房。多情,宋元俗語,指所鍾情的人。

⑶“朝來”句:謂低頭沉思不知何故。綠鬟(huán),婦女烏黑的髮髻。

⑷彩索:鞦韆索。趁燕:追上飛燕。這句寫盪鞦韆。趁,追逐、追趕。

⑸睡重不聞鶯:睡得很濃連鶯啼聲也聽不見。

⑹困人天氣:指使人睏倦的暮春天氣。

白話譯文

睡夢中柔聲細語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來到她的夢中?假如不是跟他夢中歡會呀,為何見她早起時髮髻斜傾?

鞦韆上她像燕子身體輕盈,紅窗內她睡得甜不聞鶯聲。那使人困意濃濃的天氣呀,已不知不覺地快要到清明。

創作背景

這首詞表現閨情,體現了作者對婉約詞的一個極好的開拓與創新。從詞意上看,此詞當為暮春時所作,但其具體的創作年份未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以含蓄蘊藉、輕鬆幽默的語言,描寫一位富裕家庭懷春少女的天真活潑形象。整首詞新穎工巧,清綺細緻,雅麗自然,表現人物形象不僅能曲盡其形,且能曲盡其神,曲盡其理,顯示出非凡的藝術功力。

詞的上片寫少女朝慵初起的嬌態。首句寫少女夢囈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在表現少女懷春時特有的羞澀心理。接下來二句語含諧趣,故設疑云:如此嬌小憨稚的姑娘是不會被那些兒女情事牽扯的吧,那為什麼早晨遲遲不起雲鬟半偏呢?以上幾句將少女的春情寫得若有若無,巧妙地表現了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理特點。

詞的下片通過少女盪鞦韆和晝眠這兩個生活側面的描寫,寫她貪玩好睡的憨態。姑娘白天鞦韆上飛來盪去,輕捷靈巧的身子有如春燕。可是,晚上躺下來以後,她就一覺睡到紅日當窗,鶯啼戶外,仍是深眠不醒。少女白晝酣眠,是為排遣煩憂,作者卻說是因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節。

這首詞傳神地描寫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態,寫出了少女懷春時玫瑰色的夢境。寫作上,它撮筆生新,不落陳套,始終圍繞少女春日貪睡這一側面,用饒有情致的筆調加以渲染,使一位懷春少女的神思躍然紙上,呼之欲出。詞以上下問答的形式寫出,這種結構造成了一種意深筆曲的效果,而無一眼見底的單調淺薄之感。

名家點評

清代賀裳《皺水軒詞簽》:蘇子瞻有銅琵鐵板之機,然其《浣溪沙·春閨》曰:“彩索身輕長趁燕,戲窗睡重不聞鶯。”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