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藥學院

浙江大學藥學院

浙江大學藥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學術傳承,其前身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藥科和國立浙江大學藥學系分別成立於1913年和1944年,是國人最早創辦的現代藥學教育和高等藥學教育院系之一,為中國現代藥學和製藥科技的發展培養了大量領軍人物和專門人才。中國藥學會創始人之一趙橘黃以及於達望、張輔忠、曾廣方、陳璞等中國藥學會7屆理事長,黃鳴龍、樓之岑、陳耀祖、池志強、金國章、洪孟民等7位院士先後在藥學院學習和任教。1999年,浙江大學藥學院依託四校合併後新的浙江大學的綜合力量組建成立。

基本信息

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辦緣起

1943年我國的抗日戰爭已進入第六個年頭。雖然日本帝國主義已逐漸露出敗象,然而中國人民的苦難仍無稍減。除了戰亂的直接摧殘以外,霍亂、痢疾、瘧疾、結核等多種疾病的流行也對大後方的人民構成莫大威脅。當時在國外磺胺類藥物已普遍用於臨床治療,青黴素也已問世,但對我國的一般民眾而言,皆屬不可企及的奢侈品。於是有識之士呼籲應加速培養我國自己的藥學人才,發展民族製藥工業。浙大校長竺可楨與理學院院長鬍剛復等乃起而回響,有在浙大增設藥學系的考慮。他們深知當時已在生物系的生理學教授孫宗彭先生曾在美國施貴寶藥廠(Squibb & Sons,ER)從事研究工作,對藥學科學素有了解,對藥學教育更具卓見,足以承擔籌建藥學系之任。於是就向教育部提出在浙大理學院增設藥學系的申請。獲準以後,浙大貴州湄潭分部中開始出現了一個藥學系辦公室。

歷史沿革

1913年 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藥科

1927年 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藥科更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藥科

1931年 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藥科更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

1944年 國立浙江大學成立藥學系

1947年 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升格為浙江省立醫學院藥學系

1952年 浙江大學醫學院與浙江省立醫學院合併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設立藥學系

1960年 浙江醫學院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設立藥學系

1986年 承擔世界銀行衛生Ⅱ貸款項目並成立衛生部藥品檢驗培訓中心

1987年 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分院藥物研究所

1996年 成立浙江省執業藥師培訓中心

1997年 成立浙江醫科大學藥學院

1999年 四校合併後成立浙江大學藥學院及藥學繼續教育中心

2000年 成立藥物研究所和藥物製劑研究所

2003年 成立藥物信息學研究所,設立藥學系、中藥科學和工程學系

2006年 重組和成立藥物研究所、藥物信息學研究所、藥理毒理與生化藥學研究所、現代中藥研究所和藥物製劑研究所;設立藥學系、中藥科學和工程學系、藥物製劑系

學科專業

學院秉承“明德弘藥”院訓,以“為人類健康,創一流藥學”為使命,創新辦學理念,整合資源,匯聚人才,實現了令人矚目的跨越式發展,已經躋身中國高校最優秀的藥學院行列。截至2009年6月,學院設有3個系、5個研究所、1個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擁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藥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本科專業,形成了完善的高等藥學教學和科研體系。藥物分析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藥物分析學和藥理學為浙江省高校重點學科,中藥學為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中藥藥理學、中藥化學和中藥分析學為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學科。藥物信息學及藥物代謝科技創新平台進入教育部“985”二期建設。

學院設施

截至2009年6月,學院擁有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浙江)基地現代中藥質量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中藥先進制藥裝備研究中心、計算機輔助現代中藥創製研究中心以及浙江省新藥創製科技服務平台,建有中藥藥理與毒理學、中藥分析學、中藥製藥工程3個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和浙江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藥物化學聯合實驗室,計算機輔助中藥分析、中藥藥理與毒理、中藥分析與代謝3個國家中醫藥科研Ⅲ級實驗室(最高技術等級);浙江大學-廣利集團新藥研發中心、浙江大學-濟川製藥靶向藥物製劑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青春寶中藥生產質量全程控制技術研究中心3個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學院有實驗儀器設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總價值7000多萬元。按照國家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年全國學科排名:浙江大學藥學院(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1007 藥學[2009年])在全國名列第四(並列)。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6月,學院已承擔重大重點科研課題100餘項,包括國家973項目、863計畫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製”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國家攀登計畫項目等國家重大研究項目2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餘項,國際合作課題3項,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20餘項,重大橫向開發課題70餘項;共發表SCI收錄論文500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有2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研製國家一類新藥1個、二類等新藥10餘個,其中有3個品種被《中國藥典》收載;學院人均科研經費一直位居全國藥學院校前列,2008年教師人均40多萬。

師資力量

截至2009年6月,學院有教職員工71人,其中教學科研崗位人員51人,實驗人員9人,黨政管理(含學生思政)11人,師資博士後和學科博士後15人,項目聘用14人。師資隊伍中正高職21人,副高職24人,中級職稱6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2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達90%。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由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求是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及第一、二層次人選人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優秀的人才隊伍。學院兼職教授中:兩院院士2人、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1人、光彪特聘教授3人、永謙學者1人,另有兼職博士生導師6人。

孫宗彭(1895~1972) 東南大學生物系畢業,美國Pennsylvania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美國Squibb藥廠研究員和中央大學生物系主任等職,為我國老一輩的生理學和藥理學家。1943年接受建系任務後,精心擘畫,慘澹經營,對藥學系的貢獻最多。他愛系如家,愛生如子,受到全系師生的愛戴。1952年院系調整後先去上海醫學院,後在復旦大學任教。

張其楷(1912~1995) 中央大學化學系畢業,德國Münster大學哲學博士,我國著名的藥物化學家。在浙大時雖身為化學系教授,但藥學系一至六屆學生的藥物化學課皆由其親授。教學工作嚴肅認真,教學內容充實新穎,使學生獲益良多。院系調整後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對軍事醫學科學有突出貢獻,多次獲得軍隊和國家的殊獎。

劉寶善(1896~1991) 東南大學生物系畢業,在植物分類和中藥學方面有特殊造詣。來浙大前曾在國立藥專任教。藥學系一至六屆學生的生藥學皆由其執教。院系調整後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從事科學研究。

張耀德(1906~1998) 齊魯大學醫學院畢業,為我國老一輩的藥理學家。1945~1947年期間在系執教藥理學,後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從事麻風病化療之研究。

顧學裘(1912~ ) 我國著名藥劑學家。1947~1949年間在系執教藥劑學,離系後先去浙江醫學院藥學系,後在瀋陽藥學院任教。

許植方(1894~1983) 我國老一輩植物化學家。1949~1952年期間在系執教植物化學與藥物分析,後去上海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樓之岑(1920~1995) 我國著名生藥學家,兼擅藥劑學。1951年在系執教藥劑學,後去北京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王登明(1919~1997)1946~1952年期間在系執教藥劑學,後去上海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王秩福(1923~1970)1949~1952年期間在系執教藥物分析,後去上海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此外李瓊華、鄭葆芬、戚文彬、張世宣、梅美珍、沈文照等先生也都先後參加過藥學系的教學工作。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當年浙大藥學系的學生不僅得到本系師長的栽培,也大大得益於近旁院系諸多名師的熱心教導。其中關係最大者有化學系主任王璡、丁緒賢、王葆仁、楊士林等教授,生物系貝時璋、王凱基、胡長春、王曰瑋等教授,醫學院俞德章、沈善炯等教授。對日後學生的成才,他們同樣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學生概況

浙大藥學系從1944年至1951年共招生8屆。與理學院其他各系的情況相似,解放前的招生人數不多,5屆約近30人。解放後招生人數擴大,3屆總計60餘人。前面5屆是浙大畢業的,後面3屆院系調整後在上海醫學院畢業。第一屆和第二屆讀的是5年制,從第二屆起改為4年制。第六屆因第一個五年計畫執行在即,國家急需人才,教育部指示在3年半內讀完全部課程。故而他們是在浙大讀了3年,再到上海醫學院續讀半年後畢業的。

至於學生畢業後的去向,前面5屆絕大部分都到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充當科研人員與教師。以後就業面有所擴大,也有分配到藥政管理部門、製藥廠和其他單位的。由於在校時基礎課讀得紮實,知識面較寬,他們都有很強的適應力,往往3~5年後就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力量,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現在大都事業有成,獲得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其中因特殊建樹而受到各級政府獎勵者頗不乏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池志強、金國章和洪孟民3人。浙大藥學系畢業生的人數不多,但是在學術界的影響倒也不小。

浙大藥學系誕生於抗戰後期的黔北小城湄潭。當時的物質條件極差,但師生們都有一股刻苦自勵、勤奮好學、不畏艱險的精神。回到杭州後雖然環境有所改變,但此種優良傳統仍得以代代相傳。直到現在,系友們皆能體會此種艱苦創業的精神與實事求是的作風實為終生受用的力量源泉與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

當年浙大藥學系的學生不僅學習認真,而且愛國熱情很高。在抗戰後期與解放前夕的歷次愛國民主鬥爭中,皆不後人。學生中的地下黨員吳大信、池志強等更是運動中的帶頭人。同學們的課外生活也很豐富,不少人參加校內的進步文藝社團。他們還與當時同在杭州的浙江醫學院藥學系和齊魯大學藥學系的同學一起搞聯歡活動。

由於早年在校時結下了深厚友誼,浙大藥學系同學走出校門之後依舊不斷聯繫,互愛互助。他們還有一張斷斷續續複印寄遞的《浙大藥學系系友訊息畫報》哩!

交流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截至2009年6月,先後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葡萄牙、義大利、比利時、瑞典、韓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藥學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與20多所國外和境外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發展前景

浙江大學藥學院努力傳承文化,精研學術,奠定科學的基礎,力爭成為世界醫藥科技的領跑者,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事業和浙江大學藥學的榮譽而不懈奮鬥。

學院領導

常務副院長: 楊波 教授

黨委書記: 婁小娥 副主任藥師

副院長: 高建青 教授 胡有洪 教授

黨委副書記: 何俏軍 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