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黃岩上鄭聖堂,解放前合稱黃岩溪鄉,地處峰巒疊嶂、林木蔥鬱的括蒼山麓。該鄉不僅有景色秀麗的山水風光和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而且擁有許多的革命遺址。這裡是革命先輩艱辛開闢的一塊紅色土地,早在三十年代開始,中共黨組織和紅十三軍及浙南遊擊隊就在此開展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留下深遠的政治影響。1948年4月7日,浙東台屬“鐵流”部隊和浙南括蒼支隊在聖堂勝利會師。此後,兩支部隊互相支持,並肩作戰,壯大了革命力量,拓展了武裝鬥爭新局面,促進浙東浙南兩塊游擊根據地聯成一片,推進了黃岩和台州解放的進程。
為緬懷、弘揚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和團結戰鬥的獻身精神,對幹部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1988年,建立聖堂會師紀念碑及黨史陳列室。2006年區委、區政府決定建立浙東浙南部隊會師紀念館,到2007年初步建成。
地理位置
展館布局
紀念館系兩層樓房結構,占地面積888平方米,建築面積1596平方米,分上下兩個展廳。展出近300張歷史圖片,30000多文字資料,20多件實物和30多幅書畫作品。展出內容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共分十一個部分:一、兩軍會師活動區是一方紅色土地;二、浙東浙南部隊聖堂會師;三、反蔣統一戰線和山區武裝鬥爭互相策進;四、革命英烈;五、革命老區;六、重訪革命舊址、關注老區建設;七、文化名人、革命志士;八、黃岩城市建設及老區新貌;九、中央領導同志關懷黃岩改革和發展;十、書畫作品;十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概況。
館內還布置了中央領導同志對老區工作的指導和毛澤東同志《長征》詩詞手跡及老同志的書畫作品。在一層正廳前後將設立會師戰鬥場面的“沙盤”和主題雕塑,以增強人們對當年艱苦鬥爭歲月的切身感受。紀念館館名由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薛駒題寫。
展館歷史
上鄭聖堂,地處黃岩西部與永嘉、仙居兩縣交界的括蒼山區,是地下黨和游擊隊活動的區域,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1948年4月7日,浙東台屬“鐵流部隊”和浙南括蒼支隊二中隊在聖堂一唐代古廟——聖堂殿勝利會師,對於溝通浙東與浙南兩地革命根據地,壯大革命力量,擴大黨的影響,鼓勵游擊區人民的革命鬥志起了巨大作用。1988年,原黃巖縣人民政府在聖堂殿開闢廠浙東、浙南部隊會師陳列室。
浙東、浙南部隊會師陳列室占地面積60多平方米,室內展品面積20平方米,各類照片、圖片及文字資料23幅。陳列室展出有1941年春節後,中共括(蒼)雁(盪)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王槐秋來黃岩溪鄉(現上鄭鄉)的小山村麻狸擂,以當私塾教師為掩護,發展農民林繼法入黨,播下革命種於的資料,有反映隱蔽在抱料村山上的工農紅軍十三軍戰士鄭九院與中共甌壯黨組織取得聯繫,秘密組織武裝反擊國民黨反共頑固派清剿的資料,還有1948年4月,浙南括蒼支隊與中共台屬特委領導人率領的浙東“鐵流”部隊在聖堂殿會師,兩軍並肩作戰兩個月,與敵軍在黃坦、山根兩次交鋒擊斃敵警分隊長金松的兩軍會師過程紀略、行軍路線圖、“鐵流”部隊和敵軍作戰過的場地照片等珍貴資料。另外,室內還陳列了浙南括蒼支隊、浙東“鐵流”部隊簡介,以及永樂人民抗日自衛游擊隊政委胡顯、括蒼支隊長周丕振、中共台屬工委書記邵明等當時參加過戰鬥和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的革命英烈林繼法等照片以及他們的戰鬥簡歷14張。
該陳列室自1988年以來,已接待參觀者萬餘人。1995年6月,被列為黃巖區14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後,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一起投資三萬多元,對陳列室進行了重新裝修整理。2006年區委、區政府決定建立浙東浙南部隊會師紀念館,到2007年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