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病常由腺病毒感染或接觸性傳染獲得。
臨床表現
1.流行性角膜結膜炎
潛伏期5~12天,多為8天。常雙眼發病,開始為單眼,2~7天后另眼受累,患者有異物感、燒灼感、怕光、流淚及輕度視力障礙。
(1)全身表現 有發熱、咽痛、腹瀉、肺炎等。此種情況多見於兒童,成年人則較少有全身症狀。多見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並壓痛。
(2)結膜病變 有大量濾泡形成,以上、下穹隆部最多。結膜充血、水腫明顯,下瞼結膜有假膜形成。水樣分泌物。上瞼結膜有點狀出血。有時瞼結膜可出現扁平瘢痕或瞼球粘連。
(3)角膜病變 ①周邊部表層點狀角膜炎;②中央部表層點狀角膜炎;③上皮下浸潤;④多發性角膜上皮糜爛。
2.咽-結膜熱(PCF)
潛伏期5~6天,常為雙眼發病,可先後或同時發病。典型的表現為結膜炎、發熱、咽炎三聯征。
檢查
1.病毒分離
從患者結膜囊內分離病毒,以患病8天陽性率最高,6~10天次之,11天后為陰性。
2.血清學檢查
以恢復期中和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作為診斷依據。
3.免疫螢光技術
即在患病高峰(1周左右)取結膜上皮刮片或分泌物塗片,加螢光素標記抗體標記,幾乎全部病例均可發現感染的上皮細胞內有病毒抗原存在。
診斷
本病在流行期間不難診斷。該期內凡發現有球結膜充血及上眼瞼腫脹的患者,都應首先考慮本病。其最終診斷還取決於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的結果。
治療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屬自限性疾病,在其病程過程中,隨著免疫機制的建立,很快即可自愈。
1.抗病毒藥物
常用的藥物有:
(1)嗎啉雙呱(ABOB) 採用10%~15%溶液及眼膏4~10次/天滴眼。必要時配合口服治療。ABOB一般無特殊副作用,高濃度溶液滴眼使用次數過多時,可發生多發性上皮糜爛。
(2)碘苷(IDU) 0.1%IDU溶液或0.25%眼膏,4~8次/天點眼。
(3)1.25%聚維酮(PVP)溶液或0.5%眼膏 4~8次/天點眼。
2.抗生素藥物
常用的藥物有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溶液或眼膏,應儘量不用混懸液,以減少局部刺激。
3.血管收縮藥物
充血較重時可採用0.1%腎上腺素用生理鹽水稀釋20倍滴眼,可使眼部充血減輕,症狀好轉。一般不宜使用過久,以3~5次/天滴眼,持續1周為度。
4.糖皮質激素
(1)結膜炎 常用的藥物有0.1%氟米龍(FML)和0.02%地塞米松溶液,4~6次/天滴眼,晚上用可的松眼膏1次。
(2)角膜炎 2周后當結膜炎症消退,而未出現角膜炎者應立即停止使用。若上皮下浸潤時應再繼續使用,病情較輕者可採用0.05%氟米龍或0.02%地塞米松4~6次/天滴眼;較重者可用0.1%氟米龍或0.05%~0.1%地塞米松6~8次/天滴眼,必要時聯合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天或隔天1次,切勿立即停藥,以防復發。
5.其他藥物
可採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谷胱甘肽或1%硫酸軟骨素鈉滴眼;口服維生素B、維生素B、吲哚美辛或保泰松等。上皮糜爛較廣泛者,儘可能採用刺激症狀較輕的眼藥水和眼膏點眼。若能採用生長因子(EGF、bFGF)或自家血清滴眼,會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