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假說
流動性假說認為,公司海外上市的動因是增強股票的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流動性假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Coase(1937)的交易成本理論。Coase認為,在一個專業化的交換經濟中企業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價格機制在組織交易的過程中存在著某些成本,其中,最為明顯的成本是發現價格的成本,即交易成本理論能為海外上市企業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分析框架。在具有流動性的市場中,交易指令能夠迅速執行,交易成本降低,並且交易行為不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影響。由於投資者看重流動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流動性越大,資本成本也就越低。流動性可以隨著海外上市而得到改善,特別是更多投資者的進入可增加交易量,增加信息披露,減少信息的不對稱現象,這也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其交易成本比其他國家要低的原因。實證研究也表明,海外上市具有重要的流動性效應,研究者通常用買賣差價和成交量來衡量流動性的大小。Tinic和West(1974)、Smith和Sofianos(1997)以及Foerster和Karolyi(1998)檢驗了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其海外上市對交易成本的影響。他們均發現隨著海外上市,價差減少,交易量增加,這正是流動性較好的表現,即表明海外上市具有重要的流動性效應。Amihud和Mendelson(1987)曾將投資者對證券要求的回報率描繪為有買賣意向的雙方報價差的遞增凹函式,並認為到一個流動性更高的外國證券交易所上市能減少流動性風險補償及預期收益。一般來說,海外上市會導致股票交易總量的增加,並產生國內外市場成交量上升的協同效應,從而增強流動性。Miller(1999)研究了存托憑證項目宣布前後公司價值的變化,發現不同類型的存托憑證項目的股票價格反應不同,這一結論支持了流動性增長有利於公司價值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