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洪寧先生,中國第三代畫家的重要代表,藝術道路成就輝煌,在油畫和國畫山水畫領域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出生於1934年,原名洪渭中。福建福州人。195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五年制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油畫系並任油畫科代表,師從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顏文樑等繪畫大師。創造生涯至今已逾歷半個多世紀,年近耄耋仍多次深入中國大西北及大西南採風,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寶貴創作素材,創作出珍貴的《萬里行疆-邊疆組畫》。著名美術評論家林木評價其畫作“讀洪寧先生的油畫,總有一種清新優美的詩意的感覺,這種感覺,你在其他油畫作品中不太容易找到。” “他的油畫是中國式的油畫,那種清新優美詩意的感覺就仿佛從中國畫中自然流出。”
藝術之路
1934年出生於福建福州,原名洪渭中
1948年少兒時期就顯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華,寫生創作的作品已為成熟之作,同期開始學習小提琴演奏
1953年畢業於人才輩出的福建英華私立教會中學(後更名為福建師範大學附中)
195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考試作品成為美院往後歷屆考試手冊展示作品
1953年-1958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學業第二年分系,因其造型及色彩表現力特別優秀,被分至油畫系並任油畫科代表,學業第三、四、五年在油畫系學習,師從二十世紀中國油畫的先驅者顏文樑、黃覺寺、胡善余、費以復、汪誠一等名師。同屆學員還有中國畫系的劉文西等人
195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即現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創作油畫《到農村去》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並由中國美院永久收藏
1958年-1963年任教於中國長春電影學院,長春電影學院50年代末60年代初擁有一批蜚聲海內外的著名藝術家
1964年調回故鄉福建。《肖像》參加全國美展。《靜物》參加華東區六省一市巡迴展
1992年在台北舉辦“洪寧水墨畫展”
1992年中國畫集《山水行.洪寧山水集》在台灣出版
1997年在台北舉辦“洪寧油畫展”
1998年《洪寧油畫集》在台灣出版
1999年在台北、高雄、台中、花蓮等地舉辦“洪寧油畫展”
2005年在杭州成立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研究院,研究和展覽中國美院1951年至1960年這段歷史時期的藝術成就和作品的學術內涵。洪寧的中國畫集《山水行.洪寧山水集》和《洪寧油畫集》應邀參展並被中國美術學院收藏
2005年中國北京“中國藝術博覽會”展出洪寧油畫
2005年、2007年、2008年,年逾七旬又多次獨自一人遠赴中國大西北、大西南,採風足跡遍布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四川等省份 ,穿越高原、雪域、草原、沙漠,探訪少數民族聚居地、歷盡千辛萬苦,收集到大量寶貴的創作素材
2010年《新中國書畫60年》大型畫集-油畫作品《玫瑰飄香》獲金獎
2010年洪寧繪畫作品展參展上海春季藝術沙龍
《收藏天地》、《典藏藝術》、《藝術家》、《華人藝術》等刊物介紹洪寧油畫。傳略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國際現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世界書畫篆刻家大辭典》等辭書。洪寧先生的作品不受時空限制,以構成手法表現心中的自然,注重畫面的詩意與意境,表現作品情、理、意、趣,致力於融匯東西方繪畫的畫風,獨創一新途。藝術沒有年齡,唯有創新的思想才會有偉大的藝術,美術史上的巨匠們,沒有一位不是由於銳意創新而贏得美術史上崇高的地位。許多業內專家及海內外收藏家驚嘆其作品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洪寧以紮實的功力、深厚的學養、創新的精神,融匯變通,創造獨特的畫風。多年來創作了油畫和中國畫流傳海內外。他的每一幅創作都是以作品本身美的藝術本質打動人心,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藝術評述
在意象與抽象中塑造意境——讀洪寧先生的油畫
林木
讀洪寧先生的油畫,總有一種清新優美的詩意的感覺,這種感覺,你在其他油畫作品中不太容易找到。
油畫,作為一種來自西方的畫種,總有一種外國的意味,例如強烈的色彩,厚重的筆觸,突出的光影體積感,三維立體的如可走進的透視感,所繪物象似可觸摸的亂真質感,如此等等。油畫從進入中國始,這種與國人趣味大相逕庭的情趣就曾吸引過好奇的人們,久之,則又覺不習慣。但油畫究竟應保持它本身的西方特性?或者,應該融入中國藝術的系統之中?近幾十年一直在爭論不休。其實,油畫傳入中國,就是中國人在畫,也是中國人在欣賞,油畫不過是用另一種工具材料作畫而已,它當然應該成為中國繪畫這個系統中的一個有機構成部份,當然應該和傳統繪畫融為一體。因此,對一些既畫中國畫又畫油畫的畫家來說,融合二者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林風眠、劉海粟、吳冠中們都是如此。洪寧先生也是既畫國畫又畫油畫的畫家,他的油畫是中國式的油畫,那種清新優美詩意的感覺就仿佛從中國畫中自然流出。
說油畫具中國味,不是說用油畫的工具材料去模仿中國畫,而是要糅進一些更深沉的中國的意味在其中。洪寧先生的油畫中有一種優美的中國詩情,一種典雅純正的民族意境。詩情來自體驗,意境源於生活。我們在洪寧先生的畫中既可以看到民族生活中動人的場境,又可以看到祖國河山的瑰麗秀美。西北邊疆維吾爾族獨特的風情在洪寧先生的油畫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不論是他們別致的勞動生活場境,還是天山戈壁獨特的自然境觀,那些牛群,牧馬、氈房、雪山……江南水鄉的小河、湖泊、舟楫、屋宇也是洪寧先生這批畫作中的又一內容。我注意到洪寧先生並未對這些風情與場境作獵奇性的再現,而是在對現實生活獨特體驗中去提煉某種詩情。例如《新疆之春》的清新美好,《穿越雪域》時面對艱險的頑強,《喀納斯山村》的溫馨與寧靜,《九寨紅葉》的熱情浪漫,《紫藤花開》艷麗中的生氣勃勃,《樓在綠竹邊》的平和與安謐,《金波》、《千里雄風》、《草原駿馬》呈現出動感中的鏇律,至於海浪排空的激烈與崇高,則又是一種美的類型。由於這種中國境界的追求,使洪寧先生在其結構意識上甚至採用中國畫橫卷的構圖方式,這種構圖在油畫上是少見的。
洪寧先生的油畫既然講究畫面之詩意,色彩也就成為這種表現的重要手段。如果西方油畫講究色彩的對比與衝突,那么,作為東方油畫,洪寧先生的油畫則偏於色彩的柔和與和諧。他的油畫,大多在較為柔和與統一的調子中進行變化。例如表現春天與山林的綠調子,表現雪域海洋場景的藍調子,表現秋色的紅褐調子等等。色調柔和統一。這種色調的處理無疑是很東方的處理,這讓我想到水墨的單純。傳唐人王維有“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說法。意即單純的水墨可以象徵混元之初的天道。可見中國人對自然的觀照更多地帶有觀念情感的主觀色彩。那么,用色彩直接表現現實的油畫,其色彩之單純性運用,不也是水墨觀念的一種變體么?洪寧先生沒有簡單的模仿中國畫的水墨,而是對其作創造性的符合油畫特徵的轉化。洪寧油畫中也十分注意光的表現,在相當多的畫面上都有逆光的處理或較強的光線效果。光線的運用,使洪寧油畫中本來柔和的色彩之中更增添了明麗鮮亮的效果。當然,這種單純的調子也不僅僅是色彩的簡單化的處理。這是一種在保持單純調子總體風格中的微妙多變的色彩的處理。讀洪寧先生的油畫,無疑應該品味到其色彩處理特色的單純中的豐富,簡潔中的細膩。這又使得洪寧先生油畫在追求中國藝術情趣的同時又得以保持其油畫自身的品味。
這種油畫特色的保留,還與洪寧先生油畫筆觸的處理直接相關。洪寧先生儘管有著單純柔和的色調,但他的筆觸處理卻又有幾分勁健與強悍。不論是刮刀或是筆觸,他的油畫好用一種勁健有力的方直條塊似的筆觸,在或厚或薄或虛或實的處理中,構成他的樹林、房屋,山體或水面,這又使得洪寧先生的油畫在寫實基礎上增加了豐富的油畫語言而增加其形式感與耐讀性。同時,這種在單純平和的色彩處理中增加勁健而變化的筆觸效果,又這使其畫面再呈現另一類型的單純與豐富,簡潔與細膩的矛盾統一。
由於對油畫中國意味的追求,洪寧先生的油畫在造型上具有中國造型的意象式特徵。這種特徵使其擺脫了對三度空間幻覺感與物象塑造上立體感的刻意追求,而在畫面的表現上呈現出某種平面性與虛擬性。由於對平面性的自覺追求,洪寧先生沒有在造型上追求三維寫實的幻覺真實,畫面本來複雜的環境往往因在平面結構上呈現疏密、冷暖、塊面及虛實間的形式對比關係,其造型因此也更加簡潔概括,平面而虛擬。這種中國畫造型“似與不似”之間的意象的方式,又給洪寧先生油畫對色彩微妙的表現,對筆觸的刻意強調創造了更加自由的基礎。當然,也因此而給自己的油畫帶來了某種抽象的特點。這種抽象審美的特點,在諸如《九寨紅葉》、《春光》、《神秘的山谷》等大多數作品的局部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表現。這似乎又預示著洪寧先生向抽象藝術發展的某種必然性。事實上,洪寧先生的確創作了一批抽象畫。這種變幻不定的抽象造型,又使其比具象藝術有了更廣闊的與現實聯繫的想像空間。例如《抽象N9》,是宇宙中星球流動軌跡?是東方哲理天人合一的宇宙時空?是光線速度的印象?或許是,但這顯然是抽象畫之於現實無限的想像。
看來,年近耄耋的洪寧先生還在探索,他的油畫以其中國式的意境、意象與形式意味構成其中西融合的獨特風格,他的由具象而至抽象的嘗試,也表現出洪寧先生變動不拘生生不息的年輕藝術家心態。這當然讓我們對洪寧先生的油畫藝術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2011.1.24於成都東山居竹齋
(林木,四川大學教授,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著名中國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
作品欣賞
出版著作
1997年《洪寧油畫集》 台灣出版
1992年中國畫集《山水行.洪寧山水集》 台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