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城隍廟

洧川城隍廟

如今洧川城隍廟是洧川鎮民眾文化活動的中心,一九八五年被尉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零年劃定了保護範圍。

基本信息

簡介

洧川城隍廟洧川的城隍廟規格很高,是正五品,話說朱元彰在這裡打仗轉敗為勝了,登基後親自御封正五品。

城隍為城市保護之神,城隍廟即城隍辦公並接受香火之地也,洧川城隍廟位於洧川鎮城中心路北據《洧川縣誌》載:該廟建於明初,正統五年重修,在明嘉清和清順治年間又曾多次重修。廟內原有大殿五間,拜殿五間,東西廊房各二十五間,戲樓一座,寢殿六間,大門三間,大門外有明弘治年間石獅一對,整個城隍廟占地約15畝,解放前為洧川縣舊政府所在地,已將原東西廊房改建為東西排房。解放後洧川縣人民政府設在這裡。尉、洧合縣後,洧川縣撤消,現在城隍廟為尉氏縣人民文化館洧川分館所使用。

洧川城隍廟廟內現存大門三間,拜殿五間,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丈,硬山頂花疊脊(原為琉璃脊剪邊)拜殿梁架結構獨特,殿中橫排四根內柱直達屋脊,由柱身平伸出四架橫樑,樑上立柱,架梁托檁,檐下出飛椽,有沿檁,大小額枋和平板枋,枋上施以彩繪,檐下有方形明石柱,每面四根,共八根,柱上刻有楷書對聯,中聯為:“澤沛人寰御災捍患神功大靈著陰府彰善懲凶聖鑒真”邊聯為:“赫赫明明賞罰世間善惡,昭昭耿耿扶持宇內人民。”在拜殿內自第一架橫樑之上置,透雕木格棱,正中三間分別置隸書扁額,中為“公正堂”右為“負責任”左為“守紀律”九個大字,拜殿兩旁有東西廊房各六間,雖已改造過,但其木架結構未變,拆除磚牆即可恢復原來本色。

洧川隍廟原有三門高大雄偉,為樓閣式,不幸於大躍進年代被毀,現在的大門雖經改造,但仍是原三門木架結構,有明柱,大小額枋,平板枋,拆除磚牆即可顯現出原中門及左右偏門,仍不失雄偉之氣。特別是大門兩側的一對石獅,通高247厘米,東西長77厘米,南北寬58厘米,其中座高107厘米,獅高140厘米,石獅雕刻圓渾古樸。東邊石獅獅座前額刻有銘文共62字,大都橫糊不清。銘文豎排十行,可認出“口口治十七年口在甲子孟春口口洧川寅口口口口募財男口口公海等協口口口口鎮威口口 口口恭者 興定府石匠梁文口梁文口鄢陵縣張口口”。經考證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所刻,故此對石獅已近五百歲了,實是一對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石雕藝術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