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南門

洧川縣城垛為柿花形狀,傳說只有出過狀元的縣才允許建柿花形的城垛,這是呂蒙正、劉理順兩個不同朝代的狀元留給家鄉人的特殊榮譽。

洧川縣城垛為柿花形狀,傳說只有出過狀元的縣才允許建柿花形的城垛,這是呂蒙正劉理順兩個不同朝代的狀元留給家鄉人的特殊榮譽。南城門建後在城門通道頂端的正中央,從牆縫裡頑強地長妯一棵柏樹,至今已是五百餘歲的高齡,枝繁葉茂,象一隻金鳳凰亭立城樓,俯睱全城,堪稱奇景,她與北門(已毀)城樓頂的榆樹遙相呼應,故有洧川南門到北門,百(柏)里有餘(榆)的典故 洧川城牆為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所築,牆高二丈六尺,周長九里四十步,開五門。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知縣張恭復修,在五門各建門樓。明、清之際曾十二次復修擴建,女牆,樓垛、駛道全以磚砌,整齊堅固,高大宏偉,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湯”之稱。 建國前洧川城屢遭兵火,城毀門傾,僅有大南門倖存,該門東西寬7米,進深13.5米,高10米,內外壁均系大磚砌成,底部青石鋪基,頂部為半圓形拱券門,建築古樸,雄渾壯觀,這座城門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可能托福於頂端的一顆奇特的古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