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記載:大城東三四里,北山下有大伽藍,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小乘法教。聞之先志曰:昔健馱邏國迦膩色迦王威被鄰國,化洽遠方,治兵廣地,至蔥嶺東,河西蕃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特加禮命,寒暑改館,冬居印度諸國,夏還迦畢試國,春、秋止健馱邏國。故質子三時住處,各建伽藍。今此伽藍,即夏居之所健也。故諸屋壁,圖畫質子,容貌服飾,頗同中夏。其後得還本國,心存故居,雖阻山川,不替供養。故今僧眾,每至入安居、解安居,大興法會,為諸質子祈福樹善,相繼不絕,以至於今。
伽藍佛院東門南大神王像右足下,坎地藏寶,質子之所藏也。故其銘曰:“伽藍朽壞,取以修治。”近有邊王貪婪凶暴,聞此伽藍多藏珍寶,驅逐僧徒。方事發掘,神王冠中鸚鵡鳥像乃奮羽驚鳴,地為震動,王及軍人僻易僵仆,久而得起,謝咎以歸。
伽藍北嶺上有數石室,質子習定之處也。其中多藏雜寶,其側有銘,藥叉守衛。有欲開發取中寶者,此藥叉神變現異形,或作師子,或作蟒蛇、猛獸、毒蟲,殊形震怒,以故無人敢得攻發。
石室西二三里大山嶺上,有觀自在菩薩像。有人至誠願見者,菩薩從其像中出妙色身,安慰行者。
相關詞條
-
香山寺[洛陽]
洛陽香山寺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風景區內伊河東岸東山上,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盛唐時期規模居...
洛陽香山寺 耀縣香山寺 張家港香山寺 平頂山香山寺 參考資料 -
洛陽永寧寺
洛陽永寧寺,位於北魏洛陽城內,北魏熙平元年 (516)建造,是當時著名的皇室寺院。寺內木構樓閣式高塔於永熙三年(534)毀於火災,後寺漸廢。遺址在今河南...
洛陽永寧寺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法王寺[河南洛陽]
法王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陽白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寺內現有房四十餘間,全部面積約為五千平方米。寺內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樹及石刻。
地理位置 占地面積 -
淨土寺[河南洛陽淨土寺]
洛陽淨土寺,又稱東都淨土道場,建於北魏天賜元年(公元404年)。位於洛陽龍門石窟南伊水東岸,伊川長壽山巨型臥佛之中的白雲岩上,山門前是由東向西流的“定盟...
寺廟歷史 位置 地位 國家宗教局 東都淨土 -
洛陽廣化寺
洛陽廣化寺 ,是北魏所建龍門八寺之一。八寺分別為石窟寺、靈岩寺、乾元寺、廣化寺、崇訓寺、寶應寺、嘉善寺、天竺寺。寺前山坡建有石階,中有五層高大建築包括高...
簡述 歷史傳說 建築特色 -
河南洛陽
洛陽市,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下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介於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之間,...
沿革 區劃 地理 資源 人口 -
白雲寺[河南洛陽白雲寺]
洛陽市欒川縣秋扒鄉之古剎白雲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聳入雲。古剎始建於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與洛陽白馬寺(始建於公元68年)是同時代建造的姐妹寺,距...
概況 傳說 -
安國寺[隋唐洛陽皇家寺院]
洛陽安國寺,又稱大安國寺,位於洛陽老城西南隅敦志街南頭路東側,它是洛陽老城現存唯一的佛教寺院。這座建於隋唐的皇家寺院,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安國...
歷史 整體概括 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