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寺

洛浦寺,位於石門縣城東北11公里處,今為國營洛浦林場,因其地左右有洛、浦二溪縈繞,並會於寺前,故名為“洛浦寺”。 寺經擴建,殿宇宏偉,依山迭立,分上、中、下三殿,前有左、中、右三台階,每個台階有十二級,直達殿前,兩旁配有廂房。 中殿山牆左右各嵌有嘉慶四年(公元1840年)碑兩方,一方為寺廟修建時,捐款者功德碑,一方為寺廟敬塑諧天菩薩像時記事碑,均保存完好。

洛浦寺,位於石門縣城東北11公里處,今為國營洛浦林場,因其地左右有洛、浦二溪縈繞,並會於寺前,故名為“洛浦寺”。
洛浦寺始建於唐,以後各代幾經興廢,清初有僧野拂,於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冬,由鼎州(今常德)赴夾山,投奉天玉和尚出家,受戒於德山,後於夾山祖塔閉關3年,康熙初入主洛浦,擴建該寺開堂放戒,尊奉天玉和尚為一代祖師,設奉天玉和尚牌位,塑奉天玉和尚像。寺經擴建,殿宇宏偉,依山迭立,分上、中、下三殿,前有左、中、右三台階,每個台階有十二級,直達殿前,兩旁配有廂房。現存寺殿為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重建的新3殿二廂及鐘鼓樓,座北朝南,磚木結構。前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中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原三殿皆為硬山頂小青瓦。年久失修,加之“文革”期間又有拆毀,現大殿、廂房漏損多處。中殿山牆左右各嵌有嘉慶四年(公元1840年)碑兩方,一方為寺廟修建時,捐款者功德碑,一方為寺廟敬塑諧天菩薩像時記事碑,均保存完好。離寺3里處有僧墳,墓碑刻“清園寂思師比丘上密下因頂老和尚墓”。而官府掘墓一無所得,唯砸爛野拂撰碑,擊碎紫石碑坊等。
寺前有“千年白果”樹兩株,右株高約30米,徑圍約5米,左株略高,而圍卻細,奇特的是主桿距地4米處,有黃蓮樹伸出,桿粗葉茂,挺拔蒼秀,成為“樹上樹,木上木”,人稱“銀杏懷珍”(白果學名為銀杏),故有“活化石”之稱。相傳為唐建寺時植。寺周林木蔥蘢,清流潺潺,景色宜人,寺創千餘年之久,並享名日本佛界,且有洛浦僧“三年食百頓,捧腹大悟”之傳,聞及遠近,譽為少見之佛教聖地。
1984年5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