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概況
境內群山環繞,溝壑縱橫,氣候溫和,平均海拔700米,平均氣溫150C、降雨量1000毫米,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
水資源極其豐富,是漢江一級支流黃洋河的發源地,有以黃洋河水係為主的河流12條,有獅子壩、豐壩、安壩三大平川,山水相間,土地肥沃。
下轄村
洛河街村 | 豐壩村 | 安壩村 | 洛河鎮洛河街村 |
洛河鎮牌樓街村 | 雙埡村 | 蓮花台村 | 獅子壩村 |
線河街村 | 三關店村 | 南坪街村 | 岱峽河村 |
三坪村 | 清水河村 | 六一村 |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洛河鎮水資源豐富。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漢江的一級支流——黃洋河的發源地,就在洛河鎮境內的光頭山;5條支流,在洛河境內注入黃洋河。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80%以上。
野生果類:主要有獼猴桃、山楂、野山楂、草莓、毛栗、柑、桔、蘋果、梨、李、桃、杏、柿、枇杷、葡萄、棗、沙果、石榴等。
油料植物:油桐、烏桕、花椒、核桃、漆樹、水冬瓜、貓屎瓜、油茶、油橄欖等。
纖維植物:棕櫚、龍鬚草、構樹、桑、竹、山麻桿、梧桐、葛藤等。
澱粉植物:橡子、蕨根、葛根、板栗、魔芋、百合等。
花卉植物:主要有牡丹、玫瑰、臘梅、山茶、櫻花、菊花、迎春花、芙蓉、海棠、芍藥、紫荊、桂花、吊金鐘、變色龍、林子花、大麗菊、水仙、辛荑、杜鵑、蘭草、竹葉梅、月菊等。
——動物資源
境內主要野生動物有野豬、林麝、狼、岩羊、金雞、豬獾、狗獾、麂子、花面狸、刺蝟、穿山甲、野兔、杜鵑、鷹、岩松鼠、鵪鶉、喜鵲、八哥、畫眉、山斑鳩、小白鷺、斑啄木鳥、麻雀、野雞、青蛙、大鯢、蛇等。
受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杜鵑、斑啄木鳥、大鯢。
——礦產資源
礦產生物資源豐富。有高品質重晶石、硫鐵礦、板石等礦產,儲量都在數千萬噸以上。
黃鐵礦:主要產地在洛河與八仙鎮交界的鳳凰尖,礦帶綿延10多千米,礦體21個,儲量3200多萬噸,伴生鈷、鈦,為多元素大型礦床,硫平均品位15%,儲量和品位均居陝西省第一。
重晶石:主要分布在洛河鎮所轄的水坪、清水河、神仙台一帶,總儲量2800萬噸,重晶石鋇的平均品位92%,最高達到99.33%。
人文資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洛河鎮,桃花源般美麗的鄉村,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洛河鎮靈魂。
始建於唐朝興盛歷代的白雲寺遺址,銀真寺遺址、蓮花塔和穆大王寨遺蹟,清朝著名畫家甘棠的故里,以及洛河人民不畏邪惡抵抗侵略的歷史見證“洛河教案碑”等。
自然景觀如南坪街奇山怪石,岱峽的榕洞,豐河的飛流,小嵐河的靈秀,清水河的清幽,鳳凰尖的險奇等。
基礎設施
豐富優質的水資源使工業、生活用水極其方便。35kw的變電站保證著全鎮各行各業的用電。公路貫通各村、縱橫境內,北連安康,南達重慶,距漢白公路僅30公里,南來北往暢通無阻。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通訊網路覆蓋全鎮,通訊信息服務全面快捷。中心國小、普通中學以及中心醫院,為全鎮提供著良好的教育、醫療服務。集住宿、飲食、娛樂於一體的服務業,熱情周到,能夠滿足各方面的需要。
洛河鎮工礦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有重晶石採礦企業8個、加工廠3個,其產品享譽全國,遠銷日本等國際市場。
有名茶加工廠5家,小水電企業3家,建材企業2家。
優勢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為洛河的發展和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創造了優越的空間和長足發展的前景。
產業發展
紅旗捲起環保戟,
粗手舞起科技鞭;
為有二哥多壯志,
敢教山河換新天;
喜看茶菽豐產浪,
遍地英雄扮山川。
■桃花源里,農業生產強勁,農民糧食裝滿倉。
洛河鎮,土地平曠,阡陌交通,豐壩、安壩、獅子壩等水田超4700畝;洛河鎮境內的5條河河畔的階地,群山谷壑間的山耕地,全鎮達3.5萬畝。
勤勞的洛河人,飽年不忘飢年,注重糧食生產,年年讓水稻、玉米、洋芋,獲得高產。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洛河鎮注重小水利建設,服務農業,確保糧食生產。
資料顯示,近年來,洛河鎮壩灌區項目與口糧田項目示範區先後在洛河蓮花台、獅子壩等村組實施,新增灌溉面積100畝,改造提高灌溉面積600畝,完成新修渠道2條9.5公里,新增灌溉面積500畝。
■綠色產業,蹣跚前行,部分村民有了余錢。
洛河鎮,經濟林資源豐富;珍稀動物品種多,為洛河鎮綠色產業、生態產業提供了先天條件。
近年來,洛河鎮綠色產業瞄準“茶葉、桑葉、菸葉、魔芋、生漆”項目,注重以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綠色產業+項目大戶的發展理念,拉大綠色產業發展鏈條。
——魔芋種植初具規模。
2010年,魔芋種植不足2000畝,目前種植面積超6000畝;培育魔芋產業示範村6個,從事魔芋產業的農戶860餘戶;10畝以上規模農戶170餘戶;招商引資600餘萬元,興辦魔芋加工企業2家;魔芋產業年產值達到3400餘萬元,占據高山民眾增收的半壁江山。
——茶產業小跑步前進。
洛河鎮以招商引資為抓手,鼓勵企業和大戶通過流轉、租賃、承包、聯營等方式進行規模種植,促進散戶茶園向企業和大戶集中。
政府部門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技術保障和資金扶持,促使強村大戶突破發展茶飲產業。全鎮發展了蓮花台、安壩、豐壩、牌樓街、洛河街等5個茶葉產業示範村,建成洛南春、明琴茶葉、傳生茶飲等茶葉企業5家,形成了集育、產、銷一條龍的茶飲產業增長鏈,形成了以黃洋河流域為中心的茶葉產業帶。
目前,全鎮茶園總面積達1.12萬畝,其中無性系高效密植茶園面積8000餘畝,投產園7000餘畝,高山茶園3200餘畝。全鎮有名茶加工廠5家,加工茶約在500噸,茶飲產業成為民眾致富增收新引擎。
——生漆產業升溫回暖。
平利生漆素有“國漆”美譽,洛河生漆是名牌中的名牌。
近年來,洛河鎮職能部門,引導民眾栽植補種生漆林業4100餘畝,栽植補種漆苗100餘萬株,並在後期全面做好生漆林地管護,保證栽種漆樹成林。
資料顯示,洛河鎮原有生漆林地3300餘畝,退耕還林時建林4100餘畝,能開刀割漆的生漆林地達到7000來畝,人均生漆林地占有量0.4畝,每年生漆收入超過1500萬元,人均增收近千元。
洛河鎮部分高山民眾搬出了大山溝,高山坡地的生漆資源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培育,真正成為搬遷農民增收的項目。
同時,洛河鎮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烤菸基地2千畝,桑葉基地4千畝,千頭養殖基地2個,建成規模化蛋鴨養殖廠1個,特色大鯢養殖廠1個,綠色產業已然成為民眾增收的新引擎。(記者 王開成 綜合報導)
蘊藏巨大生態產業
安康黃洋河流域:巨大的生態產業百廢待興
陝西安康的黃洋河,清澈、美麗、蜿蜒,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匯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豐河、南坪河、線河、淑河、菜溪河、湖河、縣河等12條支流;自南向北流經平利縣的洛河鎮、大貴鎮、老縣鎮、三陽鎮、漢濱區的縣河鎮、張灘鎮、新城辦等7鎮辦,安康城區旁、奠安古塔下,與漢江交匯。黃洋河,母親河,哺育了數十萬巴山兒女;流域風景美麗如畫,人文薈萃,蘊藏了巨大生態產業。(記者 王開成)
地處陝南的安康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清澈、美麗、蜿蜒,南水北調中線漢江的一級支流;全長126公里,匯集清水河、凡溪河、洛河、豐河、南坪河、線河、淑河、菜溪河、湖河、縣河等12條支流,自南向北流經平利縣、漢濱區6鎮。
■水力資源豐富,昔日繁榮了沿河居民帶。
安康黃洋河,發源於大巴山南麓的平利縣洛河鎮光頭山;安康城區旁、奠安古塔下,與漢江交匯;全長126公里,流域面積964平方公里。
——串珠式的田壩谷地,琳琅滿目。
黃洋河流域,山勢由南向北,逐次降低,群峰疊起,溝壑縱橫,形成秋山、藥婦山、西岱頂和平頭山四大支脈。
黃洋河流域,特殊的山脈,造成了串珠式寬闊谷階地、數百田壩子和盆地,小的幾十畝,大則數百畝至千畝以上,高程多在700米以下。
黃洋河下游,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屬川道丘陵區,形成了張灘盆地、縣河迎風川道、財梁丘陵;河漫灘只有1~2米的小土坎,高出常水面5~15米,地面寬100~4000米;盆地、川道耕地面積超15000畝。
——勤勞興水利,糧作物兩年五熟。
黃洋河流域,田壩谷地耕種歷史悠久,以水稻土及黃泥巴為主,耕墾率和複種指數都很高,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兩年五熟。
黃洋河河床切割較深,沿河道地區的張灘、縣河、財梁、大貴等水利,採用提水方式灌溉農田。
建國前安裝有筒車54處,建國後陸續興建了一些抽水機站和水輪泵站,其中較大的兩處是縣河鎮紅霞水輪泵站、新城辦東風水輪泵站,灌溉面積分別為770畝和400畝。
黃洋河下游漢濱境內全長30餘公里,東起縣河蘇壩,西至漢江入口。流經縣河、張灘、新城辦等3個鎮辦30多個村,其中縣河涉及20多個村、近3萬人。
下游耕地面積15000畝,集體林地64400畝,涉及流域面積26平方公里,該區域農民過去常年以農業生產為主,現在多以勞務經濟為主,超半耕地撂了荒。
——昔日水上交通,火了流域經濟。
上世紀80年代前,黃洋河流域中上游流域沒有公路,黃洋河水運暢通,成了重要交通樞紐。
從黃洋河口通航111公里至洛河鎮南坪河口狗鑽洞,是古絲綢之路——大巴山重要的水上鹽馬道組成部分。
沿迎風、財梁謝壩、楊家河、蘇壩、大貴後灣、柳林黃石板、洛河獅子壩渡船口、南坪河口狗鑽洞,都有水碼頭,停泊船隻。
清末最繁榮的碼頭是百家灣,外埠資本家“太永恆”、“太盛隆”、“吉發生”等行商座賈,紛紛聚集,河運往來船隻常在百條左右。
■黃洋河流域生態產業開發,今日方興未艾。
2000年來,安康撤區並鄉建鎮,黃洋河流域經濟開發,進入萎縮期,沿流域的扶貧開發,僅限於鎮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黃洋河流域的超百處田壩、谷地荒蕪,昔日的繁榮,已經成為歷史。
——縣河鎮4村生旅遊,帶動了數百戶農民致富。
近年來,漢濱區縣河鎮聚全鎮財力、物力、人力,扶持黃洋河沿線——祁家溝至縣河口4村,發展休閒農家樂,建起了清雅山莊、毛壩田園、河源山莊生態旅遊觀光園,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的靚點。
據了解,祁家溝到縣河口,全程不足5公里,沿途4個村受惠村民不足千戶,鎮域內村民從事旅遊服務業的有200多戶800多人(其中80餘戶從事商服業),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
除此外,縣河鎮還有近20個村,扶貧產業不明顯,扶貧力度與4村相比,有“前娘後母”受歧視之嫌,村民脫貧致富屬於自我發展狀態。
——縣財路延伸至蘇壩貫通,水生態游柳暗花明。
過去,黃洋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當地政府部門眼睛只盯著政府所在地,方圓2公里內的開發,其餘的村組任其自生自滅。
自2014年以來,漢濱區縣河鎮改變了過去“只顧臉上塗脂抹粉,不顧光屁股漏光”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啟動了財梁片區11個村的新農村建設。
目前,安康市、漢濱區相關部門,加大了對財梁片區幫扶力度,11個村近萬人的基礎設施條件有了較大改觀。
沿黃洋河河道,延伸新修1條通村水泥路10多公里,直至與平利交界的蘇壩村簡同灣,為封閉的桃花源——財梁片區,脫貧致富、水上生態觀光、現代農業園採摘旅遊產業,注入了了新契機。
——山奇水急,人文薈萃,蘊藏巨大的生態產業。
黃洋河口逆流而上,直至洛河鎮,山奇水急,人文景點多。
黃洋河三灣,是李自成兵困車廂峽的有名的河谷,經過的人,都說這是安康的“小三峽”;財梁片區內,有安康明清時代的四大岳王廟的——南嶽王廟,垮塌待修建。
除此外,黃洋河上游有岱峽溶洞、唐代白雲寺、清朝畫家甘棠故里;中游有“車廂峽”三灣子漂流、南藥王廟、平安宮;下游有清朝道教聖地“林香寺”、唐代奠安古塔,解放安康的著名牛蹄嶺戰役。
這些百廢待興,有待於全盤規劃,招商引資,搞生態產業開發。
黃洋河車廂峽、三峽過後,水急灘多田壩多,有“了化潭”、“馬潭”、“黑潭”,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僅這地名,就讓旅遊的人浮想聯翩了。
如果借用水力,發揮過去水碼頭的作用,開發水上觀光旅遊,讓安康城區的人們,沿著黃洋河撐船、拉縴、喊著號子,不乏為一種好的運動產業、時尚的健身休閒方式。
■安康“黃洋河之春”,需有人文特色底蘊。
安康舉辦的“黃洋河之春”活動,到底辦了多少期,有多少人參加?那些人參加?
據知情人介紹,黃洋河流域有7個鄉鎮,至少有5個鄉鎮沒有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僅僅是個別領導頭腦發熱,搞勞民傷財,自娛自樂粉飾太平的政績工程而已。
知情人人透露,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的賓客,大部分人不知黃洋河全長有126公里,不知道黃洋河由12條河流匯聚而成,不知黃洋河是古鹽馬道的水上重要通道,不知道流域的重要人文景觀。
記者網上搜尋了當地新聞報導,僅搜尋到幾張油菜花景觀照片,幾隊拔河比賽,一場文藝聯歡表演等文章,千篇一律等閒的活動而已;其餘均為地方政府不作為,媒體曝光文圖。
不能否認舉辦“黃洋河之春”的初衷,但是,從目前開辦的 “黃洋河之春”的活動看來,有待於改善。
“黃洋河之春”主辦者,需要認真學習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的發展戰略,沿河鄉鎮應該積極參加“黃洋河之春”活動,給活動注入更多的高端招商引資內容,貫徹落實安康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郭青書記強調,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優先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通過生態友好型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全民就業和增收致富,促進經濟再生產和生態再生產同步發展,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良性循環。
“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指示精神,應該引起黃洋河流域的7個鎮辦黨政領導和“黃洋河之春”主辦者的重視,為開發黃洋河流域的山、水、人文景觀產業助力,促進黃洋河流域村民脫貧致富,繁榮當地經濟。
■黃洋河流域搬遷,宜小集中、適度分散建房。
安康避災扶貧搬遷開發,是國家戰略;鎮辦扶貧開發,精準扶貧,扶貧資金傾斜,都應該瞄準“貧”字。
前幾年,鄉鎮領導,為了突出政績,扶貧開發,變了調、走了味;扶“貧”開發,變為扶“富”開發、扶“關係戶”開發、扶“交通要道”開發,搞政績開發。
近幾年,安康黃洋河流域鄉鎮,扶貧開發怎么樣了呢?不得而知。目前,安康扶貧搬遷,大集中安置的確是劑良藥,但不能醫百病,不適應黃洋河流域千家萬戶。
黃洋河流域,是生態聖地、天然氧吧,居住環境優美;具有悠久歷史,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水路鹽馬道,人文景點多;田壩土地平曠、谷地多;沿河流域有謝壩、蘇壩、糧壩、尚家壩等等超百個田壩、谷地,是開發生態產業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黃洋河流域大部分鄉鎮搞一刀切,搞大集中萬人社區安置;一個鄉鎮一個安置點,或數村一個安置點;對進城買房不進安置點的農戶,不予以政策資金扶持;對就地建房的,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不允許;導致真正的貧困戶、受災戶,搬不出,穩不住,難致富。
這樣搞大規模大集中搬遷的鄉鎮,顯然忘了實事求是這個準則,顯然犯了是官僚主義、教條主義;違背了陝西省移民搬遷的宗旨,違背了中央“三農”指示精神。
針對黃洋河流域移民扶貧搬遷問題,相關的專家建議,應該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精準搬遷,適宜小集中,比如一個田壩、一個村、或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8戶、10戶的家族,建個小安居點;個別的村戶,也可以適度分散建房。
黃洋河,巴山兒女的母親河,希望黃洋河流域的居民和官員,緊跟時代的步伐,艱苦奮鬥發展產業,早點脫貧致富,實現“人養山、山養人”、“人養水、水養人”的宏偉藍圖。 (記者 王開成)